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重症医学科(ICU)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医护一体合作的工作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开展,以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为主要目的,提高患者在置管方面的相关问题,从而降低在导管实施中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方法:选择在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入住ICU的置入PICC的患者229例,住院时间分为单数和双数,按照单数和双数的方法进行实验,采用对照组和买验组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中主要检测的数据是血流感染的概率和静脉导管置管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采用该方法进行护理的患者,在血流感染率上明显偏低;而且实验组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在统计学上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ICU构建PICC医护一体的工作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在置管方面的成功率,对于降低血流感染的概率具有显著的意义,保护了患者的外周静脉,减少了患者出现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医疗措施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重症监护病房 医护一体工作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脾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防治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对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饭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3/d),同时,静脉点滴复方丹参(16ml/d),术中行脾静脉留置导管,术后经脾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对照组饭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3/d),同时,静脉点滴复方丹参(16ml/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比较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腹腔引流液量、导管留置和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栓形成率约为3.1%,对照组血栓形成率高达36.7%。结论经脾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是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术 断流术 门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评价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SAP并ACS患者54例,按患者是否接受CVVH分为CVVH组22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禁食、质子泵抑制剂、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抗生素治疗等处理,CVVH组在确诊SAP后立即执行治疗.使用Baxter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和费森尤斯AV600S血滤器,使用低分子肝素或生理盐水冲管抗凝.记录2组患者的腹部情况、腹内压(IAP)、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0I)、平均动脉压(MAP)和多巴胺用量(DA),以及血清淀粉酶(AMS)、肌酐(S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28d死亡率.结果①治疗后7d、14d和28d,CVVH组IAP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3d、7d和14d,CVVH组AM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7d和14d,CVVH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3d、7d和14d,CVVH组Scr和DA低于对照组(P<0.05),而MAP和OI高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后3d、7d和14d,CVVH组TNF-α和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⑥CVVH组ICU停留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28d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CVVH可有效改善SAP并ACS患者病情,降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降低IAP水平,缩短ICU治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但对28d死亡率无影响.

  • 标签: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内高压综合征 急性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炎症介质
  • 简介:目的运用导管漂浮原理预防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异位颈内静脉。方法将2012年9月到2014年1月400例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0例。采用体表定位结合超声实时观察,确认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后,试验组(200例)即从末端分离导丝和导管,撤出导丝3cm,继续送至预测量长度。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方法置入PICC。比较两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无颈内静脉异位,对照组颈内静脉异位率为1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导管漂浮原理可以有效预防PICC异位颈内静脉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导管异位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外科手术后急性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血管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手术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计算AKI发病率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的患病率,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共发生AKI为54例(4.1%),发生在主动脉夹层瘤16例(26.2%)、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0例(17.5%)、动脉狭窄/栓塞15例(3.3%),发生AKI的患者中死亡9例(16.7%).术前CKD的实际患病率为17%(397例),而术前提供肾脏病史的仅有5.7%(133例).使用造影剂、CKD病史、术中低血压、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与术后AKI的发生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上述四个危险因素患者发生AKI的风险分别增加1.149、2.432、5.126和6.645倍(P<0.05).结论血管外科手术后AKI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主动脉夹层瘤和动脉栓塞疾病.既往有CKD病史、术中低血压和发生MODS是AKI发生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需重视对CKD的术前诊断和评估,并加强围手术期肾功能的观察和保护,及早发现和干预AKI的进展,有助于改善AKI的预后.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血管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通络止痛方在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与温通络止痛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7%vs73.9%),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15.4%),且在骨密度变化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通络止痛方治疗骨质疏松症,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增加骨密度,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温肾通络止痛方 骨质疏松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68例各型HFRS患者各期肝功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组间构成比例采用χ2检验,均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268例HFRS并发肝损害185例,其中肝损害发生率轻型50.8%,中型83.2%,(危)重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损害程度(危)重型HFRS最重,中型次之,轻型最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FRS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多尿期。185例并发肝损害者除7例死亡外(直接死因均非肝衰)肝功28d内均恢复正常。轻型HFRS肝功恢复较快,而(危)重型恢复较慢。结论HFRS前3期肝损害发生率高,HFRS肝损害的发生与病情相关,病情越重,肝损害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恢复时间越长。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肝损害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乌益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降脂、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首乌益汤,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恢复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9例,有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痊愈14例,有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4%,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乌益汤可加快脑梗死患者的恢复程度,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首乌益肾汤 脑梗死恢复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经皮穿刺取石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近来3年前往我院行微创经皮穿刺取石术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应用气管插管全麻法,B组应用两点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法,对比AB两组麻醉效果。结果B组麻醉效果优于A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点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法应用在微创经皮穿刺取石术中,不仅见效快,并且麻醉效果明显,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麻醉方式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补铁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蔗糖铁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琥珀酸亚铁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Htc、SF、TSAT、CRP、MDA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b、Htc、SF、TSAT水平均显著升高,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DA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b、Htc、SF、TSAT、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补铁临床效果优于口服铁剂补铁,安全性也更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补铁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效果
  • 简介:摘要探究经皮镜碎石术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到我院泌尿外科进行经皮镜碎石术术后大出血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造成病人出现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可能引起大出血发生率增大的因素,对出血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临床参考,并对出血病人进行介入栓塞止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35例患者术后出血量800~2700ml,平均出血量(1200±680)ml。所有患者在出血后,均先以扩容、输血、局部压迫止血、药物止血、闭管等保守治疗进行止血,其中16(45.7%)例患者出血情况得到控制,19(54.3%)例患者经紧急介入栓塞治疗后,18例痊愈,其中1例因出血量过多而转行肾脏切除术。结论手术前的充分准备,提高手术的熟练度,减少手术时间,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防治术后大出血的重要保障;对于出现大出血的患者进行及时的介入栓塞止血,可降低肾功能受损的机率,是经皮镜碎石术术后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术 肾结石 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镜气压弹道碎石的护理。方法对153例经皮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进行回顾。结果手术153例均痊愈出院,术中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科学合理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围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经皮镜取石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5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在B超引导下,给予患者行微通道经皮镜取石术治疗,同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包括Ⅰ期53例,Ⅱ期2例,于术后7d治疗,一次碎石率为96.36%,无患者中转开腹治疗。手术时间40~130min,中位时间(87.5±14.6)min;术中无患者出现合并症,术后平均留置导管时间(6.42±1.35)d。结论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微通道经皮镜取石术治疗,疗效明显,安全性佳,可作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术式在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结石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8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微创经皮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其中22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结果MPCNL术后3天结石清除率为90.2%(74/82),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82/82)。平均住院时间8天。结论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取石成功率高,创伤小,尤其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狭窄时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治疗 输尿管镜取石术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益调经口服液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XDB-C18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0nm.结果芍药苷在0.5165~2.06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15%,RSD=0.91%(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益调经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益肾调经口服液
  • 简介:目的:探究苗药双草水提液、醇提液对肾阳虚症小鼠主要性器官和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主要性器官睾丸、前列腺、精囊、肾脏和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等的湿重作为测定指标,测定各指标湿重体重比指数。结果:双草水提组、55%醇提组、95%醇提组的体重增长率都高于模型组,低于空白对照组;水提组性器官精囊湿重体重比、睾丸湿重体重比、前列腺湿重体重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醇提各组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免疫器官胸腺湿重、脾脏湿重体重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草水提液对大剂量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小鼠主要性器官萎缩有明显改善作用,对免疫器官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双肾草 肾阳虚模型 氢化可的松 性器官 免疫器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在经皮镜碎石术中的应用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25例患者采取规范的体位护理。结果25例手术患者能保持正确的体位,无1例因体位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结论手术室护士应注意体位护理、掌握体位护理的方法,根据体位的不同给予相应的体位护理,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肾镜手术 体位摆放 并发症 预防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炎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治疗周围炎选择抗生素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460例糖尿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周围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38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炎患者中,感染大肠埃希菌20例(52.6%),感染肺炎克雷伯菌7例(18.4%),铜绿假单胞菌4例(10.5%),变形杆菌3例(7.9%),肠球菌2例(5.3%),其他菌2例(5.3%).对药敏试验呈阳性的药物有呋喃妥因、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替坦.结论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合并周围炎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达标有助于预防周感染,合并周感染的糖尿病患者早期选用有效抗感染治疗及病原学检查并给予胰岛素控制,可增加治愈率.

  • 标签: 糖尿病 危险因素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皮镜取石术患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80例行经皮镜取石术的肾结石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1)并发症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内未出现切口感染、器官损伤、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切口感染3例、器官损伤3例、尿路感染1例。(2)睡眠质量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镜取石术后给予细致的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舒适护理 经皮肾镜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经皮镜取石术并发出血的原因,探讨其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对经皮镜取石术并发出血患者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出血患者中经保守治疗治愈42例,8例行超选择性栓塞止血,所有患者均成功止血,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经皮镜取石术并发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有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出血 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