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部爆炸伤的临床特点,研究眼部爆炸伤后合理有效的治疗,减少致盲率及致残率。方法对我院92年1月—07年1月68例(95)爆炸伤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青壮年男性受伤率最高,(47/68)为69.1%。原因为井下雷管爆炸或瓦斯宊爆。伤情以角膜异物,外伤性前房出血,外伤性白内障,角巩膜裂伤为多。伤后致盲率(5.35%),致残率(25.2%)高。结论眼部爆炸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积极有效及时的手术药物治疗可使患者保留有用视力,减少致盲率及致残率。

  • 标签: 爆炸性 眼外伤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眼外伤临床患者的焦虑抑郁减轻予以人文关怀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所收治的外伤患者60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在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外伤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措施,能够获取显著的临床效果,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显著减轻,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减轻 眼外伤 焦虑抑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械性外伤并眼内异物的相关资料,并对此类疾病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方法从2012年8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56例机械性外伤并眼内异物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术后相比,大多数患者获得了有用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械性外伤并眼内异物是严重的致盲原因,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急诊处理是住院治疗的机械性外伤视力预后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机械性眼外伤 眼内异物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针对护理干预减轻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0例外伤患者自入院至术前存在的心理焦虑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水平。结果220例外伤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入院前与术前心理焦虑评分有明显差异(P<0.01),眼球摘除术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焦虑程度均明显高于非眼球摘除术组(P<0.01)。结论术前针对性的护理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外伤患者的心理焦虑,使患者恢复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眼外伤 心理焦虑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外伤患者实施伤情分析搭配围术期护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本院20196~20206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患者共计150例,根据实施围术期护理前后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视力恢复水平以及围术期综合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通过研究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围术期护理后视力恢复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经过围术期综合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P0.05)。外伤患者实施伤情分析搭配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水平,有助于患者恢复视力同时提升满意度水平,促进护患和谐。

  • 标签: 眼外伤患者 伤情分析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开放性外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救治的开放性外伤患儿34例,比较受伤年龄、就诊时间、是否合并眼内炎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①受伤年龄越小预后越差;②就诊时间越晚预后越差;③眼内炎严重影响儿童外伤的预后.结论对于儿童外伤重在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正确治疗能改善开放性外伤患儿的预后.

  • 标签: 眼外伤 儿童 预后
  • 简介:前房积血、虹膜根部断离、晶体脱位、房角后退、球内异物等眼前节的损伤可以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致盲.因此,细致周密的检查对于保护眼外伤患者视力极为重要.由于外伤后常伴有屈光间质不清、低眼压等,仅凭临床常规检查往往不能明确诊断.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是通过高频超声(50~100MHz)对眼前节5mm深度组织结构进行扫描,获得任何子午切面的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图像,同时对眼前节的许多结构作出定量分析的一种非侵人性的检查方法.即使在屈光间质混浊的情况下亦可以对角膜、巩膜、前房角、虹膜睫状体、周边脉络膜以及前部玻璃体进行详细的检查,且UBM可以发现CT及超声难以发现的组织结构变化和微小异物,因此利用UBM对外伤眼检查极为重要.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机械性眼外伤 组织结构变化 屈光间质混浊 虹膜根部断离 视力下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刺结合治疗外伤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外伤外肌麻痹41例。结果痊愈34例,占82.9%;好转5例,占12.2%;无效2例,占4.9%。有效率为95.1%。结论内服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外伤外肌麻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针刺中药外伤性眼外肌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外伤玻璃体手术的时机。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开放性外伤患者100例(100),按受伤后至手术的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伤后10~14天行玻璃体手术,研究组为伤后早期(2~4天)行玻璃体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随访3个月。结果研究组的总治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χ2=8.306,P=0.000)。研究组术后继发性青光发生率为2.0%、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4.0%,硅油依赖发生率为2.0%,玻璃体再积血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相应的16.0%、22.0%、14.0%及12.0%,各参数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7.162,4.891,6.383,P=0.011,0.010,0.000,0.021)。结论开放性外伤伤后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外伤,眼,开放性 手术,玻璃体 效果,治疗 时机,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左氧氟沙星应用于外伤围术期中预防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病例选择在2019.01-2021.03时间内,在本院行外伤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非开放性外伤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作2组。在常规组中30例患者经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在实验组中40例患者经局部滴入左氧氟沙星,统计并比较2组应用价值。结果:2组治疗前细菌培养结果存在差异,x2=6.300(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x2=5.143(P<0.05)。结论:以静脉滴注与单纯以左氧氟沙星药物滴,均能够起到有效预防感染效果,但相较于静脉注射,以局部滴方式可降低患者对药物应用剂量的同时,还能减少其发生不良反应,适宜推广。

  • 标签: 眼外伤 手术 左氧氟沙星 感染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外伤患者伤情,探讨外伤的手术护理程序。方法-82例外伤患者予以眼科体检,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伤情,对外伤性质进行分类;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围术期护理,建立外伤围术期护理程序,评估护理绩效。结果-外伤患者以男性中青年为主,常发生于工厂及公共场所,单眼受伤者居多;机械性外伤占绝大多数,其中多为锐器伤;治疗及护理后视力恢复到0.3以上者达65例(79.26%),无光感者降至9例(10.97%),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值分别小于0.01及0.05)。结论-机械性外伤是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实施围术期护理是外伤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 标签: 眼外伤患者 伤情分析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查房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外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查房,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26.12±5.68)、(24.42±5.92),对照组患者SAS和SDS评分(35.38±6.92)、(34.38±6.87),两组心理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5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为53(95.15%),对照组为33(61.1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查房应用于外伤手术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护理价值。

  • 标签: []  护理查房   眼外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眼科护理中常见外伤的急救处理与康复护理。方法:通过随机取样法,选择了50例外伤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眼科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眼底针刺疗法。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缓解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疼痛缓解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低,视力恢复较好,并且对治疗效果和康复护理更为满意。统计学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种差异的显著性。结论:综上所述,眼底针刺疗法在外伤的急救处理与康复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疼痛缓解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眼科护理,眼外伤,急救处理,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外伤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在我院外伤科住院的儿童患儿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采用焦虑评分计量表(SAS)对患儿术前和出院前进行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术前的焦虑评分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出院前实验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出院前焦虑评分与术前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出院前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对眼外伤患儿及陪护家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儿术前和出院前的心理焦虑,促进外伤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眼外伤 全方位 儿童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伴有颅脑外伤的开放性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颅脑外伤合并开放性外伤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手术32例(32只)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0~70(43.2±14.0)岁。术前视力无光感~手动。开放性外伤类型包括:眼球穿孔伤6例,眼球破裂伤26例。12例于伤后10~14 d行玻璃体手术,20例于受伤2周后待脑脊液漏好转行玻璃体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一段情况、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玻璃体切除手术,其中28例(87.50%)行玻璃体硅油填充,术后随访颅脑外伤病情无恶化。术后视力提高20只(62.50%),视力不变12只(37.50%)。术后12个月,硅油取出视网膜复位24只(75.00%)。视网膜脱离复发8只(25.00%),均再次行硅油填充成功复位视网膜。结论颅脑外伤合并开放性外伤患者,在围手术期积极控制全身病情及脑脊液漏后,可以顺利进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手术并挽救一定的视功能。

  • 标签: 眼损伤,穿透性 玻璃体切除术 视力 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