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用于下肢静脉经颈静脉置管溶栓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9月本科接诊下肢静脉病患40例,都施以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下床时间等指标。结果: 对于住院时间,试验组(13.57±3.21)d,比对照组(17.42±4.18)d短,P<0.05。对于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0.0%,比对照组20.0%低,P<0.05。结论:于下肢静脉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利于住院时间的缩短,及并发症的预防。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合护理干预 并发症 颈静脉置管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联合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静脉(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8年1~6月)和观察组(2018年7~12月)各45例。两组均采用血栓弹力图进行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管理。比较两组血液黏稠度、临床症状评分(VDS)、DVT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而VAD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联合护理风险预警监控能有效改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血液黏稠度,有效预防血栓形成,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 神经外科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合并门静脉(PVT)患者肝移植术中血栓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受肝移植的10例合并P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7~66岁,中位年龄54岁。PVT分级标准采用Yerdel分级,Ⅰ级4例,Ⅱ级4例,Ⅲ级2例,无Ⅳ级患者。总结肝移植术中血栓处理方式和疗效。结果Ⅰ级血栓直接将血栓取出或高位离断门静脉主干,Ⅱ、Ⅲ级血栓根据血栓进展情况采用血栓剥除或取出全部血栓后行血管吻合,对于存在粗大分流血管者予以结扎离断。术后采用肝素静脉泵入和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术后超声定期监测门静脉流,复查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超声均证实门静脉流正常通畅,无门静脉新发血栓形成、狭窄、血流不足等门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合并PVT肝移植患者,为了获得足够的移植物门静脉流,术前须评估PVT的范围及阻塞程度,设计精确的手术方案。根据不同情况PVT予以相应处理,可保证术后门静脉供血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肝移植 门静脉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下肢静脉的形成原因及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手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5.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满意率为65.00%;观察组满意率为97.50%,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到ICU患者中,可降低静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76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8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减少下肢静脉形成,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预防性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确诊胃肠道肿瘤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平均分成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7年4月期间进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将其按照护理路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总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健康教育护理 子宫全切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下肢外伤患者静脉形成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科下肢外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下肢外伤术后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基础上运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评估风险级别不同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通过复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2组患者DVT形成情况及调查2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DVT2例(4%),对照组发生DVT例15例(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下肢外伤患者 护理临床路径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盆腔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改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并发症情况的应用效果 。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 9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 行妇科 盆腔手术 治疗 患者 87 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对照组( 42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45 例,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措施 ),收集分析两组 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下肢 静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 结果: 观察组患者 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 明显 低 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针对行妇科盆腔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妇科 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运用综合防护措施护理对并发症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 方法: 随机将我院乳腺癌手术后患者 58例分成两组 :参照组 29例 与实验组 29例 。对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状况以及下肢静脉形成 发生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 乳腺癌术后患者手术中可以预防下肢静脉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58 例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 ,按照数字随机表法 分为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 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方法),每组均为 29 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下肢静脉形成率、护理总满意率。 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护理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下肢静脉中的作用。方法:将该院 2017 年 11 月— 2018 年 11 月期间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68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 ,根据住院时间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 ,均为 34例 ,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预防有效率、护理总分评分分别为 97.1%、 (93.7±3.0)分 ,较对照组患者的 76.5%、 (77.7±3.1)分良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 ,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预防脊柱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120例,年龄40~7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凝血功能未见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和信封法分成3组(n=40):基础预防措施组(A组)、弹力袜组(B组)和SEP监测组(C组)。B组术前1 h穿弹力袜,C组术中进行SEP监测,电流刺激强度25 mA。术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双下肢腘静脉流速度;于术前1 d、术毕和术后24 h时取静脉样,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采用超声诊断术中和术后24 h内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双下肢腘静脉流速度加快,血浆D-二聚体浓度降低,术中下肢DVT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SEP监测作为脊髓电生理监测的同时可有效预防脊椎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 标签: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深静脉血栓形成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静脉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 2019.1-2020.1期间我院所收治的下肢静脉产妇 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14例,研究组 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产妇临床指标、下肢静脉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妇 DVT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针对性护理可降低下肢静脉发病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与使用。

  • 标签: 完全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产妇 下肢深静脉血栓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利伐沙班用于重症心衰呼衰患者对其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自2018年1月开始,2020年1月结束,以50名重症心衰呼衰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施以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者施以利伐沙班治疗,对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并统计两组患者静脉的发生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在指标APTT,TT,PT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包含静脉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重症心衰呼衰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影响较小,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利伐沙班 重症心衰呼衰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慢性创面)患者下肢静脉形成(DVT)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722例慢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性别、年龄、创面累及下肢、创面分型、创面持续时间、D-二聚体水平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肺炎及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彩色超声结果,确诊为DVT者作为DVT组,无DVT者为非DVT组,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慢性创面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全部患者中DVT组55例(7.6%),其中44例(80.0%)系入院时常规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确诊为慢性DVT,余11例(20.0%)系院内新发DVT;DVT组与非DVT组在性别、创面累及下肢、创面持续时间、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5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年龄、创面分型、D-二聚体水平以及合并冠心病、脑梗死、肺炎和脓毒症/感染性休克7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OR=2.260(95%CI:1.584~3.224)]、D-二聚体水平[OR=14.201(95%CI:6.101~33.055)]、合并冠心病[OR=2.731(95%CI:1.210~6.162)]及脓毒症/感染性休克[OR=3.170(95%CI:1.115~9.016)]是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慢性创面患者DVT发生率较高,其中多为慢性DVT,年龄、D-二聚体水平、合并冠心病及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是慢性创面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创面 静脉血栓形成 发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导管溶栓方案对急性静脉(DVT)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DVT患者共86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溶栓方案,观察组采用改良导管溶栓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消肿率、术后双下肢周径差、手术前后静脉通畅评分、术后静脉通畅率、手术时间、溶栓费用、尿激酶用量、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消肿率、术后双下肢周径差、术后静脉通畅评分及术后静脉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1.52±3.05)%比(84.66±4.29)%;(1.10±0.34)cm比(1.24±0.39)cm;(2.40±0.53)分比(2.51±0.59)分;(63.16±6.98)%比(64.81±7.15)%,t=0.58、0.70、0.16、0.25,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42.81±6.17)min比(20.86±3.02)min;(12.84±3.96)g/L比(4.13±1.02)g/L,t=4.26、3.51,P<0.05];观察组溶栓费用和尿激酶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4 129.25±584.57)元比(7 251.49±695.70)元;(79.17±10.79)万U比(217.13±38.76)万U;t=7.14、10.26,均P<0.05];同时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3%比9.30%,χ2=0.82,P>0.05)。结论改良导管溶栓方案用于急性DVT患者总体疗效和安全性与常规导管溶栓方案相近,并可有效降低治疗费用和尿激酶用量,但亦存在增加操作用时和手术出血量风险。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手术后并发症 血红蛋白类 手术时间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于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 方法:随机抽取 2019 年 1 月份— 2 019年 12 月份我院 10 0例就诊的脑出血 手术 患者,采取随机法将所有 研究对象平均 分为两组,对照组50 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方法; 观察组 50 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额外增加 集束化 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及股静脉流速度 。结果:经过临床数据比对 分析,观察组 下肢静脉 发生率为 2 % ,对照组的为 1 0 %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股静脉流速度 明显高于 对照组, p <0.05。 结论:针对脑出血 手术 患者,采用 集束化 护理干预, 有效降低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 取得显著临床效果,适宜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集束化 护理 脑出血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