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激酶1(thymidinekinases,TK1)在肌层浸润性膀胱上皮癌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9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切除术后癌组织及良性组织,甲醛固定后用于做TK1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ly,IHC)。免疫组化的结果以半定量的方式表达,由2个独立的观察者分别判断。TK1染色的定位分为单纯细胞核染色及细胞核和细胞浆共同染色。研究TK1的表达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相关性,并分析TK1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对于良性组织,TK1在浸润性膀胱癌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癌组织中细胞浆染色更多见(P<0.05)。TK1在良性尿路上皮基底层组织中表达少见。结论TK1在浸润性膀胱癌与良性膀胱上皮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表明TK1有作为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标志物的潜能。

  • 标签: 膀胱癌 生物标志物 胸苷激酶1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胃癌患者中采取血清胃泌素17联合激酶1检测的效果。方法本次数据分析实验组选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参与纳入且收治的16例胃癌患者,参照组选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参与纳入且收治的1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观察比对实验组和参照组血清胃泌素17、激酶1水平。结果实验组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17、激酶1水平对比参照组,P<0.05,统计学显示组间数据参比检验意义。结论将血清胃泌素17联合激酶1检测应用在诊断胃癌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纳入借鉴。

  • 标签: 血清胃泌素17 胸苷激酶1 胃癌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抗瓜氨酸化α烯醇化多肽1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诊断价值以及疾病活动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抗瓜氨酸化α烯醇化多肽1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抗瓜氨酸化烯醇化酶多肽1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治疗对HCCA患者碱性磷酸 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收治100例HCCA患者,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碱性磷酸 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结果:碱性磷酸 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介入治疗 HCCA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型碱性磷酸(BALP)检测在儿童缺钙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碱性磷酸检测的300例儿童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末梢血清BALP测定法对于所有儿童的BAL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00例儿童中,钙营养缺乏总检出率为53.67%(161/300),其中轻度缺乏89例(29.67%,89/300),中度缺乏47例(15.67%,47/300),重度缺乏25例(8.33%,25/300);男性儿童与女性儿童在钙营养缺乏程度之间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P检测具有用血量少、效率高、准确率高、安全方便等优势,对儿童缺钙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 儿童 缺钙 诊断
  • 简介:目的旨在阐明蛋白酪氨酸磷酸非受体型6(tyrosineproteinphosphatasenon-receptortype6,PTPN6)是否对心脏HERG钾通道电流具有调控的作用。方法聚合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构建pcDNA3.1-PTPN6-EGFP质粒;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各种质粒转染进入HEK293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pcDNA3.0-HERG单独转染HEK293细胞)、PTPN6过度表达组(pcDNA3.0-HERG和pcDNA3.1-PTPN6-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以及抑制剂组(pcDNA3.0-HERG和pcDNA3.1-PTPN6-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并加入蛋白酪氨酸磷酸抑制剂正钒酸钠)的HERG钾通道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以及去激活时间常数Tau等。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PTPN6-EGFP质粒,测序结果表明基因序列正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HEK293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检测发现,PTPN6过度表达组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36.42±2.76)pA/pF]、尾电流最大电流密[(84.73±7.18)pA/pF]均较对照组[(45.92±3.18)pA/pF、(108.43±7.98)pA/p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制剂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47.10±2.96)pA/pF、(110.52±7.87)pA/pF]均较PTPN6过度表达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N6过度表达组失活时间常数Tau[(785.59±90.05)ms]较对照组[(440.7±49.49)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PN6过度表达能使HERG钾通道的电流密度降低,且这一作用能被酪氨酸磷酸抑制剂逆转,提示PTPN6能通过催化HERG钾通道去磷酸而发挥负性调控HERG钾通道电流的作用。

  • 标签: 长QT综合征 HERG钾通道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6 膜片钳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骨源性碱性磷酸与血钙的测定结果,分析骨源性碱性磷酸的检验价值,以提高临床对缺钙患者的诊治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进行体检的婴幼儿15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被检者均给予骨源性碱性磷酸和血钙的测定。对比观察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指标对钙离子缺乏的检测意义。结果150例婴幼儿中,骨源性碱性磷酸异常者37例,血钙异常15例,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源性碱性磷酸与血钙均可以反应婴幼儿的钙缺乏,其中骨源性碱性磷酸异常的检出率更高,更有助于反应患者的钙营养情况,需要医生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血钙 钙营养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活性在血液病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鉴别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某院住院部收治的血液科患者180例,再选取同期体检合格者40例,分别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活性检验,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者男性NAP阳性百分率、积分分别为34.80、(47.10±23.75)分,女性则为30.15%、(48.80±20.58)分,差异不显著(P>0.05);AML、CML、PNH、MDS-RA其NAP积分均低于正常者,差异显著(P<0.05),骨髓增殖性疾病、AA、CLL均高于正常者,差异显著(P<0.05),缺铁性贫血与正常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活性在血液病鉴别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受个体病情、治疗情况影响较大,可作为初步诊断与疗效评价指标。

  • 标签: 中性细胞碱性磷酸酶 活性 血液病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孕周正常妊娠妇女血清碱性磷酸(AL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筛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孕产妇管理系统中正常妊娠妇女5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周数将其分为早期妊娠组124例,中期妊娠组283例,晚期妊娠组153例,另选取非妊娠期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血清进行血清碱性磷酸(ALP)检测,分析不同孕周正常妊娠妇女AL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正常妊娠孕妇ALP指标随着孕周数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即晚期组ALP指标>中期组ALP指标>早期组ALP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组与中期组ALP略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而晚期组AL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常妊娠孕妇不同孕周血清ALP存在明显差异性,可视为妊娠期生理性变化,可能与胎儿的发育、孕妇肝、骨代谢及胎盘功能相关。

  • 标签: 不同孕周 正常妊娠 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磷酸基因(PTEN)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70例NSCLC患者的肺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磷酸基因(PTEN)蛋白,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同时分析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相比,在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PTEN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比阴性表达者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TEN在NSCLC患者中表达减少,在晚期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患者中PTEN表达显著减少且预后较差。

  • 标签: 磷酸酶基因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钙调磷酸B同源蛋白2(CHP2)在临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恶性表型作用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临床胃癌组织芯片(297例胃癌和198例对照良性胃黏膜组织),均来自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生物样本库。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HP2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分析CHP2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在胃癌细胞系中分别进行CHP2抑制和过表达细胞学实验,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CCK-8法检测胃癌细胞恶性表型变化。结果CHP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204/297,68.7%),高于非癌的手术切缘组织(31/91,34.1%)、慢性胃炎组织(13/22,59.1%)、肠化胃黏膜组织(13/38,34.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黏膜组织(12/30,40.0%)以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黏膜组织(7/17,41.2%)。胃癌组织中CHP2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有转移、TNM分期晚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HP2蛋白高表达,TNM分期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P<0.05)。胃癌细胞HGC-27在下调CHP2表达后,增殖、迁移能力下降(P<0.05);胃癌细胞AGS在上调CHP2表达后,增殖、迁移能力增强(P<0.05)。结论在胃癌发展中,CHP2起到促进增殖和转移作用,可以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以及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胃肿瘤 钙调磷酸酶B同源蛋白2 预后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透析对患者血清碱性磷酸(ALP)、骨硬化蛋白(SOST)与骨代谢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的ALP、SOST、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OC)、β胶原蛋白(β-CTX)、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指标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维持性的血液透析治疗,并检测比较在患者透析治疗前、透析治疗1、6、12个月的各项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对观察组患者的ALP、SOST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前ALP、SOST、OC、β-CTX、PINP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受试者各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随着透析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ALP、SOST、OC、β-CTX、PINP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上升,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ALP、SOST与骨代谢指标OC、β-CTX、PINP呈正相关性。结论血液透析患体内的ALP、SOST、骨代谢指标均呈现异常降低,经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ALP、SOST、骨代谢指标均有改善,且ALP、SOST与骨代谢指标OC、β-CTX、PINP呈正相关性。

  • 标签: 肾透析 碱性磷酸酶 骨硬化蛋白 骨钙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U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陷患儿细菌感染炎症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小儿危重病例评分<80分、入住PICU的符合细菌感染患儿77例为研究对象,排除本次发病前存在除了G6PD缺陷外其他基础性疾病、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及24 h内出院或者死亡病例,按有无G6PD缺陷分为36例G6PD缺乏患儿组(观察组)及41例无G6PD缺乏患儿组(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于住院入科时、治疗12 h及24 h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变化,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检验对炎症因子变化、并发症、预后情况、PICU天数及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入科时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增高,TNF-α分别为(67.25±26.17)pg/mL和(56.31±21.04)pg/mL;IL-6分别为(100.86±26.23)pg/mL和(89.04±24.12)pg/mL;IL-10分别为(89.93±26.10)pg/mL和(78.03±25.35)pg/mL;CRP分别是(65.59±26.21)mg/L和(52.07±28.70)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12 h及24 h G6PD缺陷组细胞因子及CRP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无G6PD缺陷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炎症因子变化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PICU天数更长[(7.98±6.55)d和(5.01±6.21)d]及住院费用更高[(36634.09±11876.67)元和(31571.42±10245.8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MODS发生率增高及治愈好转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6PD缺陷患儿细菌感染时炎症反应严重、预后差及治疗费用更高,更需要警惕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MODS的发生。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细菌感染 细胞因子 CRP 儿童
  • 简介:目的鉴定HERG钾通道的相互作用蛋白,并进一步研究该相互作用蛋白对HERG钾通道的功能调控。方法(1)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含有HERG氨基末端的诱饵载体,将转染有诱饵载体的酵母菌AH109与预转染有人类cDNA文库的Y187酵母菌进行双杂交,初步筛选出HERG的相互作用蛋白;(2)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进一步验证酵母双杂交所筛选蛋白与HERG之间的相互作用;(3)GSTpull-down分析:应用GST-HERGT-NT融合蛋白和谷光肽-琼脂糖4B小球从大鼠心肌裂解物中沉淀蛋白质,应用抗PTPN12抗体对沉淀物进行WesternBlot分析;(4)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分析:应用抗PTPN12和抗HERG的抗体和荧光标记二抗显示PTPN12及HERG的亚细胞定位,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1)酵母双杂交筛选发现蛋白酪氨酸磷酸非受体型12(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nonreceptortype12,PTPN12)与HERG氨基末端存在相互作用;(2)免疫共沉淀分析发现抗HERG的抗体能够沉淀HERG和PTPN12复合物;(3)GSTpull-down分析发现GST-HERG-NT能够将PTPN12沉淀,而GST蛋白则不能沉淀PTPN12;(4)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分析发现PTPN12和HERG两个蛋白共定位的地方主要出现在细胞膜。结论PTPN12与HERG氨基末端相互作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HERG通道特性多样性的分子基础和LQTS的发病机理。

  • 标签: HERG 钾通道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 12 蛋白质 -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果糖二磷酸钠结合阿替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参照组患者接受阿替普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同时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有显著提升,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应用果糖二磷酸钠结合阿替普对于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治疗效果,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得到恢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果糖二磷酸钠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压状态下具有多工种、多工序的酸化压裂工艺在大型油气井中是如何作业的,进而介绍了酸化压裂工艺的工作原理,得出了影响酸化压裂效果的因素酸化与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酸化压裂 原理 影响因素
  • 简介:仔猪早期断奶后,乳酸来源中止,盐酸分泌很少,饲料中蛋白质和矿物质与酸结合,导致肠道内酸度下降,胃蛋白形成减少,蛋白质消化减弱。消化不完全的饲料又为小肠内细菌提供了较好的繁殖条件,致使肠功能紊乱,引起断奶仔猪采食量下降,增重慢,严重的会发生爆发性腹泻,导致死亡。

  • 标签: 仔猪饲料 酸化 蛋白质消化 胃蛋白酶 肠内细菌 功能紊乱
  • 简介:摘要:油田开发后期油井结垢现象非常普遍,油井结垢后会造成近井地带堵塞,制约油层潜力发挥,也会导致油井生产不正常,影响免修期。因此防垢、除垢是当前油田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酸化解堵机理研究,制定了依靠酸化解堵除垢的技术思路,同时通过对垢样分析,优选酸化配方体系,优化施工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油田稳产提供了一条保障油井正常生产,增产创效切实可行的技术建议。

  • 标签: 油井 酸化 除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