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石蕊属种类研究中,依据形态特征及nrDNAITS序列数据,鉴定出采自海南新记录种——粗糙石蕊(Cladoniarudis)。提供了描述及图片,依据序列数据估计了其与近缘谱系分化时间。

  • 标签: 分类学 系统发育 分化时间 石蕊科 NRITS 热带地区
  • 简介:将榆耳深层发酵浸膏95%乙醇提取物过大孔树脂柱,以体积分数为10%、30%、50%乙醇进行梯度洗脱,回收洗脱液后得3个组分,即A1、A2、A3;另将A1、A2、A3进行正丁醇萃取后得到相应3个组分B1,B2,B3。6个组分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A2、B3还原能力较强,分别为0.215,0.218;A1分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较好,清除率分别为13.0%、79.3%。

  • 标签: 榆耳深层发酵浸膏 抗氧化活性 超氧阴离子 羟基自由基
  • 简介:为了探讨针叶树皮生黏菌物种多样性,通过收集不同种类针叶树皮作为基物进行湿室培养,共获得40种黏菌和变种,其中粗网筛菌(Cribrariapachydictyon)和疣网发菌(Comatricharetiadospora)为中国新记录种。

  • 标签: 树皮生黏菌 湿室培养 针叶树皮
  • 简介:报道了广东和海南红树林湿地真菌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红树林淤泥中分离出篮状菌Talaromyceshelicus(Raper&Fennell)C.R.Benj,采自海洋腐木中海生双室孢腔菌BiatriosporamarinaK.D.Hyde&Borse以及内生拟内黑盘壳菌EndomelanconiopsisendophyticaE.I.Rojas&Samuels,并真菌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标本保存于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实验室(HMGDOU)。

  • 标签: 红树林湿地真菌 形态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金针菇多糖热水浸提最佳工艺,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金针菇多糖(FVP),研究标记多糖体外稳定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优化最佳浸提条件为液料比41∶1(mL∶g)、提取温度92℃、提取时间3h,金针菇多糖提取率为4.87%;通过还原胺化反应实现了金针菇多糖FITC标记,FITC取代度为0.90%,在24h内标记金针菇多糖体外稳定性良好,且不影响FVP抑瘤活性。

  • 标签: 金针菇多糖 提取 响应面 异硫氰酸荧光素 稳定性
  • 简介:通过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区多孔菌调查采样,鉴定出隶属于31个属62种多孔菌,并列出名录。全部种类均为该保护区首次报道。其中,苹果薄孔菌、白黄小薄孔菌、紧密蜡孔菌、干环褶孔菌、长囊锐孔菌、淡黄针层孔菌、淡黄裂孔菌、白干皮孔菌和薄皮干酪菌是该地区常见种类。后河自然保护区多孔菌主要是世界广布种和温带种类,少数亚热带种类如亚拉巴马全缘孔菌、纸全缘孔菌和拟浅孔大孔菌等也有出现。

  • 标签: 非褶菌目 木生真菌 分类
  • 简介:通过体外和小鼠体内试验,验证荧光标记小刺猴头菌多糖稳定性和生物体内代谢途径。结果表明:标记后小刺猴头菌多糖体外稳定性在24h内良好,小鼠体内代谢途径主要通过消化系统代谢,并在8h内基本代谢完毕,这结果为荧光标记真菌多糖药理活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荧光标记 异硫氰酸荧光素 稳定性
  • 简介:采自我国6省18市(县)蔬菜根茎样本进行了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镰孢菌10个种。其中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为优势菌,占镰孢菌总量73.42%,其他种类镰孢菌为锐顶镰孢(F.acuminatum)、弯角镰孢(F.camptoceras)、蓝色镰孢(F.coeruleum)、木贼镰孢(F.equiseti)、砖红镰孢(F.lateri-tium)、芬芳镰孢(F.redolens)、半裸镰孢(F.semitectum)、腐皮镰孢(F.solani)和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初步明确了我国部分地区蔬菜根茎上镰孢菌种类及优势种群,为我国蔬菜镰孢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蔬菜 真菌 分类 镰孢菌
  • 简介:为了解除虫菊内生真菌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除虫菊(PyrethrumcinerariifoliumTrev.)根、茎、叶、花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计128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12个属:镰孢霉属(Fusariwn),毛壳菌属(Chaetomium),茎点霉属(Phoma),链格孢属(Altemaria),内多隔孢属(Endophragniella),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腐殖霉属(Humicola),黑孢霉属(Nigrospora),韦氏孢属(Wiesneriomyces),色串孢属(Tortila),阜孢霉属(Papularia),丝核菌属(Rhizoctonia),其中镰孢菌属、链格孢属、腐殖霉属为优势种群。除虫菊不同部位内生真菌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 标签: 除虫菊 内生真菌 分离
  • 简介:用鸡羽毛粉或人头发粉作为唯碳、氮源,9个耐热金孢属(Chrysosporiumspp.)真菌菌株进行了产角蛋白酶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49—2鸡羽毛利用能力最强,而菌株H-143—1人头发利用能力最强。H-49—2菌株进行液体发酵产酶试验结果表明,培养6d时酶活性最大,为9.6U/mL。

  • 标签: 金孢属 角蛋白酶 耐热真菌
  • 简介:2017年7月在深圳召开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是该国际会议第次在亚洲举行大会。在大会正式日程之前整周命名法分会上,代表们专门就有关藻类、菌物与植物命名法规问题进行了大量讨论并做出了相关决定。本文总结了有关菌物命名相关讨论和决议。(1)菌物命名法管理:会议讨论了菌物命名法管理特别小组委员会报告(2016),主要涉及菌物命名法分会要在国际菌物学大会上进行(其程序与国际植物学大会上命名法分会并行,但提案表决不设机构投票权),有关菌物命名法规提案要在《IMIFungus》上发表、指导性电子邮件投票参加人员、菌物命名法分会官员为主席和秘书以及菌物命名法委员会要在国际菌物学大会选举等问题。这个揽子提案获得65.8%赞成票通过,带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变化,决定了此后在国际命名法规中如何引入、修改或删除与菌物命名相关规则。(2)保护名:这是在深圳会议上通过关于菌物保护名非常重要议题,凡列入这些名单上菌物名称可得到保护,不受未列入名单其他名称影响。(3)多型性菌物:有关废除以形态类型命名多型性菌物名称在上届国际植物学大会(2011)上就已通过,但保留了有关有性型名称无性型具有优先权规则。在这次深圳会议上,这个规则(57.2)也被彻底清除。现在确定菌物名称使用不再以其为无性型或有性型模式所标定名称来决定,而完全遵循发表日期优先律。(4)地衣型真菌:地衣型真菌从来不受多型性真菌名称影响,但由于上届大会上保留了有性型无性型优先权(规则57.2),有几位地衣学家为了避免在地衣方面引起争论,当时在会上提出地衣名称不受这规则管辖。随着深圳大会清除了规则57.2,任何有关地衣

  • 标签: 法规 管理 国际命名法规 地衣 多型性菌物 模式标定
  • 简介:从100个随机引物中选取重复性好、条带清晰随机引物分别对针叶树和阔叶树上34个散斑壳(Lophodermiumspp.)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反应,RAPD分析结果与表型性状表现出良好致性,从而表明RAPD技术可以较好应用于散斑壳属种内及近似种间亲缘关系分析.通过RAPD分析结果与表型性状比较和分析,明确了部分表型性状在散斑壳属近似种区分方面的重要性.

  • 标签: 散斑壳属 RAPD分析 亲缘关系
  • 简介:介绍了几种保存大型真菌分子生物学实验材料方法,用这几种方法所保存材料提取基因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DNA)质量适于系统生物学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之用.

  • 标签: 大型真菌 脱氧核糖核酸 分子生物学 材料保存
  • 简介:介绍了目前已在木耳属真菌中广泛应用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ISSR、SRAP、SCAR、ITS、IGS),以及这些标记在木耳属真菌系统发育、分类研究、种间和种内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这些标记技术在木耳属真菌中应用前景。

  • 标签: 木耳属 系统发育 遗传多样性 基因定位
  • 简介: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DC.Corola.)孢子粉无机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黑粉菌孢子粉含有丰富无机元素,其中铁、钙、镁、磷、锌、锰含量分别为100μg/g,3561μg/g、1382μg/g、3500μg/g、101μg/g和24μg/g;同时含有8种必须由食物蛋白质提供氨基酸,以苏氨酸含量最多,为340.18mg/100g。

  • 标签: 玉米黑粉菌 无机元素 氨基酸
  • 简介:主要对中药茯苓中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进行了综述.到目前为止已从茯苓菌核和菌丝中分离到三萜类物质39个,其中羊毛甾-8-烯型三萜12个,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16个,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7个,3,4-开环-羊毛甾-8-烯型三萜2个,三环二萜类1个,齐墩果烷型三萜1个;分离到多糖类物质23个.

  • 标签: 化学成分 三萜 多糖 茯苓
  • 简介:应用梯度提取、反复重结晶及硅胶色谱法分离和纯化,采用NMR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卸i施)菌丝体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从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6,8(14),22(23).四烯3麦角甾烷(1)、麦角甾醇(2)、p谷甾醇(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啤酒甾醇(5)、甘露醇(6)和1.油酰基-2.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7),并其石油醚提取物中油状组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主要为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含量41.949%)、反油酸(反9-十八碳烯酸,含量为27.696%);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麦角甾醇含量,与海鲜菇、杏鲍菇、香菇、金针菇、滑子蘑、平菇等食用菌子实体比较,结果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为15.65mg/g,平菇为21.43mg/g,杏鲍菇为10.16mS/S,香菇为13.34mS/S,金针菇为9.48ms/g,滑子蘑为10.43mg/g,海鲜菇为14.42mg/s。

  • 标签: 蝙蝠蛾拟青霉 化学成分 麦角甾醇
  • 简介:草坪离蠕孢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害由禾草离蠕孢(Bipolarissorokiniana)引起。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为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丝致死温度为65℃,而孢子致死温度则为55℃;该菌酸碱度适应能力较强,中性偏酸性条件菌丝生长有利,而pH值为8.0时最易产孢;各碳源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碳源产孢量影响很大,单糖和双糖利于产孢,多糖产孢影响不大。氮源菌丝生长和产孢量非常重要,无机氮效果较好,硝态氮好于氨态氮,有机氮效果最差。花粉、叶面物质和草坪草汁液可促进孢子萌发。

  • 标签: 草坪草 禾草离蠕孢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
  • 简介:以滇中1~2年生云南松幼苗为研究对象,观察鉴定与其共生棉革菌属真菌外生菌根真菌。通过形态观察发现了6种形态型菌根。文中这6种形态型菌根外观和显微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rDNAITS片段比对分析结果表明,6种形态型对应6种棉革菌属真菌,它们分别是与Tomentellabadia、T.coerelea、T.uiridula、T.stuposa、T.subclavigern及T.bryophila相近棉革菌种类。这研究与前人该属真菌菌根形态及分娄举研察某本吻合.椭堇苗屠真荫旱云亩松1~2年幼苗期主要共生真菌。

  • 标签: 云南松 棉革菌属 外生菌根 形态型
  • 简介:概述了我国古今中药内生物制药工程中唯固体发酵生产真菌药物情况,以神曲、猴头菌及槐耳菌质等为代表说明由“制曲工艺”、“固体培养”到固体发酵理念与工艺变化与发展,从“普通型固体发酵”发展到“双向型固体发酵”范例可推断分析古代制曲工艺在基质中应用中药材作用,说明其貌似粗糙而可能有潜在深刻内涵亟待整理发掘。现已存在建立固体发酵系列工程可能性,更显示了中药宝库丰富内容和菌物药价值,指导研发新真菌药物有定理论与实际意义

  • 标签: 固体发酵工程 药用真菌 真菌药物 发酵基质 营养基质 药性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