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60年代,我国原子能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中,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科学研究和输送人才两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该院荟萃了众多著名学者专家,拥有一支素质较高、规模较大科学技术队伍。

  • 标签: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事业 年代 燃烧 激情 技术队伍
  • 简介:近来,福建省统计年鉴一组数字引发了我注意。近年来福建省工业发展较快,制造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福建省正向制造大省迈进。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以工业企业(制造业占主体)为例,2014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7092.44亿元。不过,值得注意是,伴随总体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利润水平却十分有限。上述数据显示.该年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只有2344.274乙元,仅占主要业务收入6.3%。

  • 标签: 福建省 制造业 样本分析 成本效率 省域 管理
  • 简介:从1958年开始创业,到1976年将主导产品锁定在装载机上,再到2008年结缘卡特彼勒,2013年产品线扩展至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推土机,这一路走来,山工机械从一个手工作坊发展成为销售网络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品牌。

  • 标签: 机械 全球化 价值 主导产品 卡特彼勒 国际品牌
  • 简介:企业家推动持续繁荣当我们回顾四十年,一定会回顾改革开放起点,那就是招商局集团。当它申请尝试做改革试点时,人们并不会想象到一家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工业区,再建立一个城市,让我们看到改革开放延展和四十年后今天中国。

  • 标签: 企业家 改革 工业区 招商
  • 简介:作为影响20世纪大部分时间超级大国,前苏联重工业发展成就辉煌。包括钢铁、航空航天、军工、能源、核工业等产业都领先世界。艺水品作为现实生活反映,承载了对这一时期工业发展记忆,具有强大时代性。新中国创作美术,来自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模仿。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又沿袭了俄罗斯19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传统,不同是,“批判现实主义”发端于十九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巡回展监画派,是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现实,唤醒民众觉悟为特征。

  • 标签: 前苏联 工业文明 记忆 艺术品 现实主义 收藏
  • 简介:“太可惜了!我奔走解救了几个月,最终还是无能为力。”对于“十八罗汉”之一昆明机床陨落,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觉得“太心疼了”。由于连续四年亏损,持续多年财务造假,且涉案金额巨大,昆明机床5月22日被终止上市。

  • 标签: 机床工具行业 副部长 机械工业部 昆明 财务
  • 简介:继今年5月怒批“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瞎忽悠老百姓”后,在10月12日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再次“开炮”,并把炮口对上了部分企业造概念、赶热潮跟风乱象,并言辞恳切地提出了许多建议。

  • 标签: 智能制造 李书福 中国制造业 吉利控股集团 互联网公司 董事长
  • 简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我国发展最为成功行业之一。四十年来,我国电力工业规模不断壮大,装机容量由1978年5712万千瓦、2000年3.57亿千瓦发展到2017年底17.8亿千瓦,发电量和装机容量分别于2010、2011年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电力工业整体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 标签: 发电设备制造业 装备 火电 东北 创新 电力工业
  • 简介:四年前.新一代“高铁动力”——高速列车永磁同步牵引系统成功通过国家铁道检测试验中心地面试验考核,进入装车考核。一年后,长沙地铁1号线用永磁同步电机成功交付用户。这是国内首次将永磁同步电机装载在整列地铁车辆投入装车应用。2016年,该线路正式载客运营。“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永磁牵引系统已经迈开产业化步伐,中国轨道交通‘永磁牵引时代’终于来临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株洲所董事长丁荣军兴奋地表示。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牵引系统 轨道交通 传动技术 株洲 高铁
  • 简介: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开通,时速350km/h,双城通达仅需29分钟.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至今我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唯一成网运营国家.高铁里程占到世界总长2/3。十年里。我们打造了涵盖列车核心技术、工程基建、列控系统完备产业链。2008之前.中国高铁梦已经潜心孕育了三十年。1978年,邓小平乘坐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高铁线路,最高运营速度200km/h。当时工作人员问小平感受,他说:“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车。”

  • 标签: 产业链 高铁 自主创新 跃迁 博弈 东海道新干线
  • 简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新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及其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制造业制造模式、制造手段和生态系统在发生着颠覆性变革。以新兴技术创新改变了制造业如何强化和升级创新体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做了深度阐述。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技术创新体系 咨询委员会 智能制造 李伯虎 人工智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