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造口患者行造口术前定位,探究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进行造口手术的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共60人,按照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在术中麻醉后进行造口定位,实验组在术前进行造口定位。手术结束后,对比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各项情况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造口术前定位具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作用,各大医院需将其运用重视起来。

  • 标签: 造口术前定位 肠造口患者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采取早期内营养与外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中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接收的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应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有64例患者。对照组给以外营养支持,实验组给以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ALB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Hb、ALB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b、AL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脑出血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联面结构化皮肤管理在造口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行造口术的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造口管理;将2020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行造口术的3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三联面结构化皮肤管理。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造口状况(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愈合率)、造口周围皮肤状况[采用造口皮肤评估工具(DET)]、压力感知情况(采用造口患者压力量表)、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生活质量[采用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DET评分、压力感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创口愈合率、CD⁃RISC评分及Stoma⁃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面结构化皮肤管理可以促进造口术患者造口愈合,改善造口皮肤状况,减轻患者压力,提高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造口 三联面结构化皮肤管理 造口皮肤 心理弹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发生后,患者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而且病情越严重,其胃肠功能障碍也越明显,再加上剧烈的应激和炎症反应、临床治疗中药物的使用、病情的不稳定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破坏了患者的肠道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于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以及预后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目的 探讨益生菌与早期内营养联合使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3例。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方案为伤后经鼻胃管持续泵入康全力内营养混悬液,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所有患者均治疗 2周。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的 GOS评分、免疫功能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感染、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糖代谢紊乱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治疗后, 2组患者血清 IgA、 IgG、 IgM和补体 C3、 C4以及 Th1/Th2水平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联合使用益生菌与早期内营养,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感染、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益生菌 早期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改善预后
  • 简介:摘要:内营养支持是指经患儿口、鼻后经过胃、肠道,为患儿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成分,促使患儿自身器官、生理需求能够得到支持,维持机体的正常需要,促进疾病康复。随着医疗环境对患儿营养支持的不断重视,给予患儿内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常见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危重新生儿多体质孱弱,难以吮吸乳汁,因此在危重新生儿的常规治疗中,内营养支持是首选辅助治疗方法。但危重新生儿气管娇弱,内营养支持需将饲管插入患儿肠道,所以需要特殊护理干预,以保障患儿营养摄入的同时,降低内营养支持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避免增加患儿痛苦。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新生儿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对功能性疾患患者实施穴位贴敷+中药灌肠治疗,对其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本项研究于2020年11月正式施行,截止时间是2021年11月。选用此期间到某医院救治的86例功能性疾患病人作为研究主体,依照医治方案的不同归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小组内部43例。对照组实施穴位贴敷,实验组在前者基础上,运用中药灌肠,分析两小组病人的临床医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实验组病人经过有效医治后其临床医治疗效(95.35%)得到理想提升且优于对照组(86.05%);实验组病人经过有效医治后其腹泻、腹胀、腹鸣得到理想减低且优于对照组,用(P<0.05)代表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研究性。结论:对功能性疾患患者实施穴位贴敷+中药灌肠,所取临床医治疗效十分理想,患者病情症状得到舒缓,值得在临床大力推行。

  • 标签: 功能性肠疾患 穴位贴敷 中药灌肠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内营养支持是指经患儿口、鼻后经过胃、肠道,为患儿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成分,促使患儿自身器官、生理需求能够得到支持,维持机体的正常需要,促进疾病康复。随着医疗环境对患儿营养支持的不断重视,给予患儿内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常见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危重新生儿多体质孱弱,难以吮吸乳汁,因此在危重新生儿的常规治疗中,内营养支持是首选辅助治疗方法。但危重新生儿气管娇弱,内营养支持需将饲管插入患儿肠道,所以需要特殊护理干预,以保障患儿营养摄入的同时,降低内营养支持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避免增加患儿痛苦。预见性护理可通过提前评估风险,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计划,有效规避大部分内营养支持的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新生儿 预见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