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大蒜鳞茎浸提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实验采用不同浓度大蒜鳞茎浸提对金秋红二号菜苔的种子进行处理,观察对种子萌发、幼苗根长、茎长和幼苗根重、苗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蒜鳞茎浸提对金秋红二号菜苔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化感作用随着大蒜鳞茎浸提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大蒜鳞茎浸提对金秋红二号菜苔幼苗的根和苗都有抑制作用,且对根的化感作用强于苗的化感作用.

  • 标签: 大蒜 鳞茎浸提液 化感作用 金秋红二号菜苔
  • 简介:将牡蛎消化腺分别暴露在1000ng.L-1和100ng.L-1TBT水溶液中4周,然后将染毒的牡蛎消化腺分别投喂疣荔枝螺(Thaisclavigera)。经过45d的暴露和30d的净化,我们发现雌雄疣荔枝螺的消化和生殖系统能较快地吸收TBT(吸收速率ku=0.004-0.022.d-1),并且其代谢(生物代谢系数BDI=5.59-23.30)和排出速率(净化速率ke=0.024-0.053.d-1)也相对较快,各器官中TBT的代谢产物MBT占了相对较高的比例,因此TBT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没有出现生物放大的现象。此外,TBT有逐渐从雌螺消化系统向生殖系统转移的趋势,并且雌螺生殖系统对TBT的吸收和富集能力(ku=0.006-0.022.d-1,生物放大系数BMF=0.181-0.664)要显著强于雄螺(ku=0.004-0.014.d-1,生物放大系数BMF=0.142-0.376),但其代谢和净化速率(BDI=5.59-10.50,ke=0.024-0.025.d-1)却显著低于雄螺(BDI=11.5-12.4,ke=0.031-0.050.d-1),雌螺的生殖系统被认为是TBT转移和富集的潜在靶器官,这对我们今后开展TBT污染的环境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三丁基锡(TBT) 吸收 代谢 不同性别
  • 简介:为筛选出适宜的营养配方,在漂浮育苗的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配方营养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幼苗叶片数外,不同配方营养处理在株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和单株干物重、根冠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SF4(番茄营养)处理在幼苗个体生长指标上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与CK相比较,在其株高、一级侧根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252.3%、14%和236.6%,但叶片数上无显著差异;其主根长和根冠比分别显著降低了38%和76.9%;NSF2(改良Hoagland’s营养)和NSF3(日本园艺均衡)两配方营养在幼苗个体生长指标上表现次之,表现较差的为NSF1(Hoagland’s营养)和NSF5(莴苣水培营养)两配方营养,但其在幼苗根冠比上具有较显著的比较优势.

  • 标签: 营养液 蔓性千斤拔 漂浮育苗 生长特性
  • 简介:菊酯类农药已广泛用于农用、卫生、渔业等领域,因高疏水性累积于沉积物中的此类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评价对环境风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高聚物作为固微萃取材料,基于热力学平衡微损耗性方法测定了沉积物孔隙水中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氯菊酯和甲氰菊酯的自由溶解态浓度(Cfree);同时将PDMS上菊酯类农药的浓度与菲律宾蛤仔体内生物累积浓度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菊酯类农药在沉积物孔隙水中的Cfree(23.3~255ng·L-1)并用于评价此类物质(菊酯类农药)的生物有效性;菲律宾蛤仔对四种菊酯类农药的富集系数(BCF)为27.8~301,相对较小;菊酯类农药在PDMS上的浓度和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浓度满足lgCb,lip=11.64lgCPDMS-51.29(R2=0.980)的定量关系,相关性极显著(P=0.009)。但生物—沉积物富集系数(BSAF)和PDMS-沉积物富集系数(PSAF)的分析比较发现,基于PDMS和生物体内菊酯浓度极显著相关的仿生应用还有待污染物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生物转化数据的进一步补充和校正。

  • 标签: 菊酯类农药 沉积物 生物有效性 聚二甲基硅氧烷 菲律宾蛤仔
  • 简介:以琼脂稀释法对67株鸡源大肠杆菌及61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并以SPSS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和Probit模型估算,分析不同来源大肠杆菌耐药差异显著性及不同抗生的半数抑菌浓度(MIC50),以期对不同畜禽粪便来源的大肠杆菌耐药差异进行详细准确的探讨。结果显示,鸡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四环耐药率分别为98.51%、68.66%、56.72%和100%,猪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88.52%,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四环则100%耐药。除四环,鸡源、猪源大肠杆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的耐受差异显著(P〈0.05),51%的鸡源大肠杆菌和89%的猪源大肠杆菌均呈4重耐药。SPSS分析结果表明,Probit模型估算结果优于当前MIC50常规计算方法,头孢噻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四环对鸡源大肠杆菌MIC50分别为40.031μg·mL^-1、40.020μg·mL^-1、2.683μg·mL^-1和101.418μg·mL^-1,对猪源大肠杆菌MIC50分别为8.724μg·mL^-1、56.044μg·mL^-1、31.214μg·mL^-1和130.915μg·mL^-1。回归方程显示环丙沙星对鸡源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强;高于40.031μg·mL^-1时,诺氟沙星抗菌作用弱于头孢噻肟,低于120.23μg·mL^-1时,诺氟沙星抗菌作用强于四环;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四环对猪源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则呈递减趋势。同时验证了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属同种作用机制,基于Probit模型计算更简单、快速、直观。研究结果可为畜禽养殖中大肠杆菌的耐药差异监控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 标签: 抗生素 大肠杆菌 鸡源 猪源 琼脂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 简介:环境中抗生的生态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盐酸四环(TCH)为对象、秀丽线虫(C.elegans)为模式生物,开展了急性与多代毒性研究.急性毒性实验表明盐酸四环对秀丽线虫的LC50为167.5mg·L-(112h)、82.9mg·L-(124h),与现有四环毒性数据相比,秀丽线虫对TCH的毒性更为敏感.分别对虫卵和成虫进行多代毒性的研究表明,盐酸四环环境水平(μg·L-1)下的暴露,对秀丽线虫母代(P0)、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的逆向运动抑制率(RMI)、身体弯曲频率(BBFI)、Omega运动抑制率(OMI)3个行为学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行为学指标比死亡率更加敏感,虫卵比成虫更加敏感.多代毒性作用的结果表明,盐酸四环对P0、F1和F2产生的毒性存在差异,对于RMI和BBFI,其毒性作用强度为P0〉F2〉F1;对于OMI,其毒性作用强度为P0〉F1≈F2.代际之间没有显示世代毒性逐代恶化或逐代修复的一般规律,可能与行为学指标的敏感性差异、盐酸四环自身的降解、生物抗性有关.

  • 标签: 秀丽线虫 盐酸四环素 环境浓度 急性毒性 多代毒性
  • 简介:对云南涮辣6个不同时期胎座和果皮的辣椒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涮辣不同时期辣椒含量不同,随着果实的发育,辣椒的含量有所升高,生长后期略有下降.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辣椒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随着辣椒的积累,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急剧升高,到果实成熟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也开始下降.

  • 标签: 云南涮辣 辣椒素 苯丙氨酸解氨酶
  • 简介:抗生在环境中的残留已引起广泛关注。随着对地下水污染的报道日益增多,抗生对地下水系统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地下水中抗生的来源、污染水平及迁移转化规律,总结了抗生对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抗生诱导产生的抗性基因的潜在污染趋势。因地下水赋存隐蔽,一旦污染难以及时察觉,抗生进入地下水系统后易长期残留。目前,针对抗生及抗性基因在地下水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据此指出了当前形势下开展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抗生素 抗性基因 地下水系统 环境行为 生态效应
  • 简介:目前全球至少有70%左右的抗生被用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这些抗生大多不能被动物完全吸收,以母体或代谢物的形式排出动物体外的抗生约占用药量的40~90%,排出体外的抗生大多随粪便等进入环境尤其是土壤环境中并在其中累积.为了明确兽用抗生对环境中生物等的影响,合理评价兽用抗生的环境风险,论文就土壤环境中兽用抗生的来源,兽用抗生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迁移、降解以及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 标签: 兽用抗生素 土壤环境 行为 生态毒性
  • 简介:抗生在医药和养殖业的大量使用导致耐药菌的出现,加速了抗生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genes,ARG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传播扩散,抗生耐药性已成为目前全球卫生、食品安全和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气溶胶作为ARGs的潜在储存库缺乏系统的研究数据,而通过空气传播具有较高抗生抗性水平的细菌可能是引起重要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本文针对养殖场和医院2个抗生大量使用的典型场所,对气溶胶中ARGs的污染现状、样品采集与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探讨了这一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表明开展气溶胶中ARGs研究的必要性,并为以后需开展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抗生素抗性基因 抗生素耐药性 气溶胶 养殖场 医院
  • 简介:抗生滥用导致的抗性基因(ARGs)泛滥问题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目前关于抗性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方面,但是关于抗生对ARGs传播的影响研究还相对缺乏。质粒是ARGs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以基于RP4质粒的大肠杆菌(E.coli)接合转移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盐酸四环、甲氧苄啶、磺胺氯哒嗪、磺胺异唑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根据单一暴露的结果设计混合抗生的浓度比,探究抗生联合暴露实验对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只有盐酸四环对含有四环抗性的RP4质粒的接合转移频率有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在联合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无促进作用的抗生会抑制四环的hormesis效应,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生的环境风险。并且用受体理论解释了抗生对质粒接合转移的hormesis效应产生机制,为目前尚无定论的hormesis受体理论机制提供了证据支持。

  • 标签: 四环素 磺胺 磺胺增效剂 抗性基因 大肠杆菌 基因水平转移
  • 简介:随着抗生抗性污染日益严重,快速评估环境中典型病原菌与条件性致病菌的抗生抗性水平,对掌握区域环境抗生抗性污染状况、揭示抗性污染传播规律至关重要。通过以最低抑菌浓度浸入抗生改进MI、VJ培养基,并结合滤膜法,建立了针对近岸海洋环境中指示性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E.coli)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ureus)的抗生抗性监测方法。水体和沉积物样品抗生抗性水平评估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重现性(水体和沉积物中E.coli和S.aureus抗生抗性水平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8%)与准确度(水体和沉积物中E.coli和S.aureus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5%、68.4%;相对于CLSI药敏试验的偏离度为±0.1)。且与CLSI药敏实验相比,该方法过程简便、耗时短(36h/84h),能最大限度节约经济和人员成本提高抗性评价效率。应用该方法评估辽河口与莱州湾环境中2种病原微生物磺胺类抗生抗性水平,结果显示辽河口水体中E.coli和S.aureus磺胺二甲嘧啶的平均抗性率分别为27.0%、28.4%,沉积物中分别为35.5%、34.6%;莱州湾水体中E.coli和S.aureus磺胺二甲嘧啶的平均抗性率分别为26.0%、14.5%,沉积物中分别为12.0%、32.9%。该方法适用于河口、近岸海洋及入海排污口水体与沉积物样品中E.coli与S.aureus的快速分析及抗生抗性水平评估。

  • 标签: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生素抗性水平 快速筛选 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