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般认为,《孟子》一书直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将其与诸经并列刻石,才始列为经书。到南宋,朱熹将其列入“四书”后,其地位更加提高。在此以前,《孟子》久夷于诸子。《汉书·艺文志》就将孟子列在“诸子略”中,视之为子书。但因孟子是“命世亚圣之大才”(赵歧《孟子题辞...

  • 标签: 《孟子》 《孟子章句》 《孟子字义疏证》 《孟子正义》 朱熹 程朱理学
  • 简介:《周易》涵具着卓异“时哲学”智慧。《周易》“时哲学”发轫于古经而成熟于《易传》。这一哲学晓示人们,包括人在内宇宙万象,都是时存在。人所值时与该时下所存在之一切,相对于人就具有了遇意义;时遇是人所不可自主选择,但人却完全可以成为时遇成功回应者与驾驭者;挺立人在时遇中主体性,应时因机适遇而同时遇脉动之流相偕成一体,凭借方法论上“时中”,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创拓出自己人生德与业上辉煌。自战国时代起,这一哲学又与孔子、孟子等相关慧见渐次融而为一。从此,“时哲学”成了儒家基本哲学;“时哲学”精神,成了中华民族基本精神之一。中华民族成为一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德业日新伟大民族。

  • 标签: 周易 时遇 时的哲学
  • 简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发展危机与经济危机一样,是资本主义制度一种特殊病态,即由资本对人支配过程历史积累才产生了这样结果,才使人和社会陷入失去发展空间停滞与退化状态。而这种病态是资本逻辑重要方面——资本扩张在人发展上悖论——历史积累所导致。所谓资本扩张在人发展上悖论,指的是资本扩张一方面必须以人发展空间为前提,同时也在扩张过程中不断吞噬人发展空间,最后使人和社会失去发展空间而处于危机状态。

  • 标签: 资本逻辑 发展悖论 人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危机 资本扩张
  • 简介:本文依照文化比较共时、对等原则,初步考察了中西义利思想源流和同异。说明道义与功利关系,不仅是中国历代学者长期思考、论争不止重要问题,而且也是西方思想家们普遍关注一个问题。中西方思想家大都力图从理论上解决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道德原则与经济利益矛盾,以指导人们作出适当价值选择,给社会需要以理论满足。在古代,虽然中西方学者对于道义和功利内涵理解有所不同,但他们大都强调精神生活价值而贬斥物质生活意义,都强调群体利益、道德原则高于个体利益、经济利益。因此,功利主义并不是西方古今相承思想传统;重义轻利不仅是中国古代而且也是西方古代传统思想。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方打破了千百年来思想传统,而中国则始终保持了传统重义轻利思想;也就是从这时起,中西义利思想才迥然不同,呈现出根本差异。

  • 标签: 义利思想 个体利益 精神生活 物质生活 群体利益 个人利益
  • 简介:摘要“常惺惺”本是佛教禅宗修行方法,最早由谢良佐引入儒学,到朱熹正式将其纳入理学工夫论体系,再到陈淳胡居仁等人结合天理论对“常惺惺”作出形上学阐发。“常惺惺”经由理学家援引与重新诠释,其思想内涵发生了很大改变,逐渐完成了禅宗概念儒学化演变过程。

  • 标签: 常惺惺 禅宗 理学 儒学化 以禅证儒
  • 简介:儒教是教说理论意义,归结到一点,就是它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本质,恢复中国传统文化本来面貌,还历史以真实。而正确认识历史文化,是我们建设新文化前提。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教研 历史文化 新文化
  • 简介:政治哲学涉及政治和哲学,而政治哲学首要和中心问题就是检讨哲学与政治社会关系。这一关系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前现代——非政治哲学和非哲学政治;现代——哲学政治化和政治哲学化;后现代——哲学去政治化和政治去哲学化。无论是“政治去哲学化”还是“哲学去政治化”,作为历史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对此都是没有异议。但是,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消灭阶级,国家才能消亡,意识形态才能消亡,这也就是说用实践来解决理论问题。反过来说,在整个过渡时期里,由于阶级存在,政治党派性、哲学党派性是无法消灭;然而,在消灭阶级过程中,公共政治领域建设、哲学学术领域建设则是必需

  • 标签: 政治哲学 历史演变 马克思主义 去政治化 哲学化 政治社会
  • 简介:法院调解结构要素可分为类型化纠纷、调解人、交涉行为、调解基准几种。通过调审分离,使调解人从,审判角色中完全独立,减少因受审判角色感染而导致不自觉恣意以及潜在强制性,采用法律规范与情理规范灵活结合,促进当事人双方之间进行主体性、自治性对话和交涉信息积累,实现当事人合意实践理性。

  • 标签: 法院调解 调解人 交涉 调解基准
  • 简介:王畿易学认为易之体用不二,易为易,太极为之极,反对以易为书、泥于言象;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良知易说,视为提高人道德修养境界典籍,在修养方法上力倡先天之学,而以自然为宗.王畿易学是宋明时期陆王一路下来心学派易学思想最根本和最集中体现,对传统易学起到一种解构作用,是陆王心学在其本质上必然结果.

  • 标签: 良知 心易 心之极 先天之学 自然
  • 简介:关于《新南洋》季刊创办年波去年,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翻阅”《新南洋》季刊所有案卷,令人费解是国民党一些大员们创办这个刊物,从创刊到停刊始终未领到期刊许可证,这在国民党期刊史上是少见。1942年8月,南洋研究所所长陈树人、副所长陈立夫决定...

  • 标签: 南洋 重庆市 期刊登记证 内政部 国民党 研究所
  • 简介:《聊斋俚曲》是讲唱用唱本,说唱性是聊斋俚曲重要艺术特点。它说唱艺术表现在唱词文本中说唱性和曲牌音乐说唱性。这两方面的说唱特点结合起来,为代言体讲唱创造了方便条件,为聊斋俚曲思想表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 标签: 聊斋俚曲 唱白相间 散韵交织 说唱艺术 曲牌
  • 简介:王阳明民族观是在强调大一统王权统治下提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民族差异性;“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民族平等性;“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民族团结性。王阳明民族观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

  • 标签: 王阳明 民族观 差异 平等 团结
  • 简介:朱彦民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全书263页,37万字。该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跨学科视野下易学丛书》(第一辑)中一部。该书旨在以史学为视角,对易学发展史进行综括式探究。

  • 标签: 易学 史学 大学出版社 简介 学科视野 基金项目
  • 简介:中国学者和研究中国问题国际学者一直在讨论经济发展“温州模式”。大多数讨论着眼于温州人创业精神、家庭工业、专业化商品市场、农村小城镇发展和传统私人银行信贷系统。但很少人注意温州经济奇迹一个显要特点:即“仪式经济”复兴与扩张包括神灵崇拜、修建庙宇、生命周期家庭仪式、传统农历节日、社区宗教游行活动、佛教道教仪式、基督教教会、祖先祭奠、由宗教激发为社区项目和慈善事业筹款活动、占卜和风水。受过高等教育精英阶层和政府官员一向认为所有这些仪式花费都是“封建迷信”,“毫无用处”,“浪费”。但是,这些仪式花费在抗衡温州经济造成个人财富积累,促进财富再分配和社区建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而且,温州仪式经济体现了乔治·巴塔耶所谓追求“自主存在”自由和权利,也就是通过直接接近神圣世界,来超越人世羁绊。

  • 标签: 经济 仪式 中国 宗教
  • 简介:韩愈强调孔墨相用,建立新儒学,认为孔墨相同,直接利用,包括:爱内涵、思想来源、圣人崇拜、贵王贱霸、尚贤、尚同、天神等七大方面;主张孔墨互补,甄别利用;同时注意孔墨不同,谨慎利用。韩愈一生是对孔墨精神践行,是孔墨互用典范。历史上对韩愈孔墨互用进行了评说,认为孔墨互用很有必要,肯定了韩愈积极贡献,其中有蔡元培、冯友兰、陈寅恪、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等。

  • 标签: 韩愈 孔子 墨子 相用
  • 简介:<正>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据《韩非子·显学》),其中主要是孟、荀两派。孟子提出性善论,主要继承孔子关于“仁”学说,发展为仁政思想;荀子提出性恶论,主要继承孔子关于“礼”学说,发展为礼法结合、以礼为主治国之道。同时,他们也分别从“仁”和“礼”侧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音乐美学思想。一、孟子音乐美学思想和孔子一样,孟子论乐文字也是语录式,它们主要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思想。(一)“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孟子·尽心下》(以下凡引《孟子》文字均只注篇名)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告子上》曰:

  • 标签: 审美主体 乐之 美善相乐 音乐美学思想 审美能力 审美客体
  • 简介:状元殿试对策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它既是对当时性文化现象全面把握,又是对历时性文化内涵深刻理解和灵活化用。状元殿试对策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之一,有着重要文化研究价值,对当今考试文体也有着诸多启示和借鉴。

  • 标签: 状元殿试对策 传统文化 载体 文化氛围
  • 简介:沈有鼎认为《墨经》“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①中句子“这是牛”、“这不是牛”是一对“矛盾命题”。②周云之、刘培育进而认为是“单称矛盾命题”。③但是沈有鼎等并没有给出《墨经》文本句子,命题、单称命题,本文认为,在确定出句子,命题、单称命题后这些说法是可以成立。本文将《墨经》对单称命题等认识作一概述。

  • 标签: 单称命题 《墨经》 矛盾命题 沈有鼎 句子
  • 简介:<正>荀学继承孔学而有新发展,使“迂远而阔于事情”孔孟儒学变得切实可行,对儒学发展,尤其是对儒学被付诸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就儒学形成与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来说,荀学与孔学、孟学、董学无疑具有同等地位。然而荀学却长期遭受冷遇,其著作自从西汉末年刘向校订之后,几百年间湮灭无闻,一直到唐代才有杨倞为之作注,但宋代再次受到冷落,与《论语》、《孟子》注家蜂起,成为士人学子必读经典盛况形成强烈反差。荀子本人在唐代被与扬雄相提并论,在宋代更是境遇不佳,一直到元丰二年才勉强被排列到孔庙中从祀位置,与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尊贵地位相差悬殊。对于荀学这种历史命运,时贤提出过一些见解,比较一致看法是:“荀况唯物主义无神论思

  • 标签: 历史命运 荀学 统治阶级 荀子 形成与发展 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