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七》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今学人多将其视为“镜源流,辨章学术”的上乘之作,但就其实际成书过程及六分法的体系框架来看,称之为学术史著作似较为不妥。《七》是在官藏书籍的整理过程中产生的,藏书目录是其原始和基本功能;刘歆虽在其中尤其是《诸子》中倾注了自己的学术关怀,加入了一些辨源流的文字,使之部分具有了学术史的功能,但仍不能完全撼动《七》书籍目录的基本性质。《七》是目录学与学术史双重标准的产物,但其作为目录的功能更为明显,学术界对《七》学术史的推崇有进一步界定和澄清的必要。

  • 标签: 《七略》 刘向 刘歆 学术史 目录学
  • 简介:田骈是稷下学宫中著名的先生之一。因书阙有间,关于田骈的身世及行事,难以详述。本文兹据现有史料,对其行事及思想作一粗疏的论。田骈的思想属稷下黄老学派,黄老之学是道家与法家的统一。田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术观、齐物观和法治观。他的道术观没有抓住道的本质,他的齐物观没有达到道通为一的境界,他的法治观则尚法而无法。尽管如此,他依然不愧是先秦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

  • 标签: 田骈 稷下学宫 黄老学派
  • 简介:本文对道南一脉中两项重要的思想史实进行考证,澄清以往相关记述中的错误。本文指出:程门立雪不在元祜八年杨时41岁,而在元祜三年杨时36岁;罗从彦师事杨时的时间不在政和二年罗从彦41岁,而当早于大观元年罗从彦36岁,元符三年罗从彦29岁时即已初见杨时。

  • 标签: 杨时 罗从彦 道南一脉 程门立雪
  • 简介:一、严译自标信、达、雅三义,故通途称其精审,然智者之失,亦所在有之就译名言,其音译者往往异译杂陈而不知抉择。如既译称“颉里斯”矣,旋又称“希腊”;既译称“日斯巴尼亚”矣,旋又称“西班牙”;皆其例也。又沿用佛典旧译者则尤乱。如“乔答摩”与“瞿昙”,“印度”与“天竺”、“身毒”,“涅槊”与“泥洹”,常于同一篇中先后互见,一若不知佛典之最严于区别新旧异译也。

  • 标签: 《天演论》 校勘 译文 印本 略评 “身毒”
  • 简介:《淮南子》中引《易》或与易学相关的内容,应本之于《淮南道训》。这些内容与帛书《易传》及《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易学古籍都有着十分密切的传承关系。通过相关章节的比较,我们认为《淮南子》中引《易》论《易》的文字,确由帛《易》流传而来,确为孔子之传。《淮南子》中论“五帝三王”的内容或与《韩氏易传》相关。《淮南子·天文训》包含了丰富的象数易学理论,有些可能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古五子》的遗说,有些则是魏相《易阴阳》的内容,还有一些与京房易学中的“纳甲”筮法相合辙。

  • 标签: 帛书《易传》 《古五子》 《易阴阳》 京房
  • 简介:南宋中期政治家周必大与理学的关系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在思想上,他最初与理学亲切认同,后来随着与张拭讨论、辩论、争论的进行,他逐渐转向北宋儒学注重实务的立场,最后提出“守道不如守官”之论,明确反对理学所崇尚的道;在政治上,他最初与理学派相互合作,共同反对近幸势力,但后来他逐渐妥协于近幸,并接近、融入官僚集团。从这一意义上讲,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认定周必大为理学士大夫的观点值得商榷。

  • 标签: 周必大 理学 思想 政治
  • 简介:《韩诗》学派的学者大多《诗》、《易》兼修,这对于完善《韩诗》的学术体系,提高其学术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考载籍,得两汉、魏晋时期兼习《诗》、《易》的《韩诗》学者共计26人,其中习《韩氏易》者3人,《梁丘易》者2人,《孟氏易》者7人,《京氏易》者8人,兼习《盂氏易》、《京氏易》者1人.习《易》家数不明者5人。

  • 标签: 《韩诗》学派 《易》 《诗》《易》兼习
  • 简介:本文主要是纪念黄寿祺(1912—1990)六庵先生百年诞辰而写,汲引章学诚(1738—1801)《校雠通义》“辨章学术,镜源流”与著名新儒学大家唐君毅(1909—1978)、牟宗三(1909—1995)常说的“返本开新”,汇为本文标题,以表彰先生易学总体成就与贡献。全文分节为四:首述缘起,次论先生易学旨趣,三则举《易学群书平议》中焦循(1763—1820)《仲轩易义解诂》例释先生易学进路与裁识,终以“从源溯流,强干弱枝”、“精研象理,不废术数”为先生《易》学结论。

  • 标签: 黄寿祺 《易学群书平议》 《黄寿祺论易学》 《仲轩易义解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