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  去年的今天,对蔡杏云一家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悲惨之日:一股突如其来的旋风,一块重达30来斤的钢化玻璃,忽如天降从高空坠落,击中了正在树荫底下乘凉的蔡杏云,导致她昏迷不醒20多天.经医院竭力抢救,蔡杏云的性命得以保住,但已造成她下半身瘫痪,智商为五六岁的孩子.……

  • 标签: 从天而降玻璃 玻璃官司
  • 简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已有5年多时间,但随着全社会信息需求的快速增加,特别是伴随着新媒体崛起步人“微政时代”后,与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望和要求相比。政府信息迈向真正的公开透明,仍隔着几道“玻璃门”。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玻璃门 社会信息需求 公开透明 新媒体
  • 简介:油液填充法,就是用油液将花玻璃的凹凸面填平,变为平面玻璃。所用油液的折射率必须与花玻璃相同(或极接近),使液体与花玻璃对光形成同性均匀介质,当光通过花玻璃的原凹凸面时,不再发生反射。而沿原方向传播,这样消除了花玻璃表面的漫反射光,使花玻璃象加厚了的平板玻璃一样形成规则的反射和折射,从而使无色指纹在花玻璃平面上显现出来,然后即可象平板玻璃那样配光拍摄。

  • 标签: 凹凸面 玻璃相 漫反射光 形成规则 填充法 均匀介质
  • 简介:氯化钾是白色、味咸的结晶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或乙醚。医学上可通过口服或静脉点滴对缺钾患者作钾质补充。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并无危险性,但将氯化钾注射液误作静脉注射而造成死亡的病例确有发生。本文报导的是利用氯化钾谋杀致命的案例。

  • 标签: 正常使用情况 缺钾 于水 异位节律 窦房结 四肢末梢
  • 简介:背景:“破车窗玻璃盗窃车内财物”案件是近几年常见的侵财犯罪形式,该类案件具有快速作案、连续作案、跨越性、随机性作案等特点,由此对我们刑事技术领域来说针对车辆勘验检查的方法和措施得当与否、提高痕迹物证提取的数量与质量,在有效的时间内对犯罪行为给予精确打击尤为重要。

  • 标签: 侵财犯罪 现场勘查 痕迹物证
  • 简介:本文通过对爆炸现场玻璃破碎处冲击波峰值超压的研究,得出推算炸药量的三个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案例的验算,对推算炸药量公式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讨论.

  • 标签: 玻璃破碎 峰值超压 炸药量推算
  • 简介:1994年9月9日我局受理了一起死因不明的案件,法医勘验尸体时发现死者左手肘关节内侧有一针眼,调查中证实死者的丈夫给其注射一支不明药物。笔者提取了死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心脏内的血液,同时提取了右手相应部位的对照皮肤。

  • 标签: 注射 皮肤 针眼 肘关节 心脏 对照
  • 简介: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常见玻璃物证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样品量为mg级时,不但检出Si、Ca等主体元素,还能检出As、Zr、Sr等微量元素.用该方法既可对玻璃的种类进行鉴别,还可对某些种类的玻璃做进一步的区分.

  • 标签: X射线荧光 元素分析 玻璃物证
  • 简介:介绍了用热台相差显微镜法测定平板玻璃折射率的方法,并对案件中常见的平板玻璃进行了实验研究.该方法灵敏度高,可达0.00004RI,能对化学成份相同但加工过程不同的玻璃做进一步的区分,且用样量在mg级以下,并可对物体上附着的玻璃微粒进行检验.

  • 标签: 折射率 浸油 相差显微镜
  • 简介:大剂量的盐酸的卡因宫腔注射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的案例较为少见,笔者在工作中曾遇一例误将0.3%的卡因溶液当蒸馏水使用配制利凡诺溶液引产导致中毒死亡的案例,现介绍如下:死者汪××,女,29岁,工人,妊娠4个月。某日到医院引产,医生用0.1%利凡诺溶液经导管注入孕妇子宫腔内,注入60毫升时医生问孕妇感觉如何,孕妇回答'还好',又继续注入至80毫升时孕妇突然痉挛,面色苍白,心跳骤停而死亡。

  • 标签: 宫腔注射 的卡因 利凡诺溶液 急性中毒 中毒死亡 心跳骤停
  • 简介:加工贸易保税货物进口申报不实但最终成品品实现出口,由于并未实际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因此该行为的违法认定以及处罚在海关行政处罚实务中产生了一定的争议。作者通过对《海关法》第100条规定和《海关处罚条例》第15条第4项规定的充分阐释,认为从进口申报不实的环节来讲,该申报不实的行为显然影响了海关税款的征收,应当根据《海关处罚条例》第15条第4项的规定进行处罚。由于该违法行为已经符合构成要件,因此,至于成品是否实际出品,不应受事后发生行为的影响,并不影响该违法行为性质的认定。

  • 标签: 行政处罚案 违法行为 货物申报 加工贸易 玻璃钢制品 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