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NSM)加一期体乳房重建的安全性和术后美容效果。方法本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1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接受NSM或全乳切除术联合一期体乳房重建的8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接受NSM+体重建术,36例接受全乳切除+体重建术。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4~97个月,中位随访36个月。采用Harris乳房评价标准评价术后美容效果,采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美容效果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NSM+体重建组与全乳切除+体重建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4%(11/45)比22.2%(8/36),χ2=0.055,P=0.815;2.2%(1/45)比2.8%(1/36),P=1.000]。全乳切除+体重建组术后美容效果评价等级为优、良、中、差的例数分别为14、7、9、6例,NSM+体重建组分别为20、18、5、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6,P=0.104)。NSM+体重建组的术后美容效果优良率为84.4% (38/45),全乳切除+体重建组为58.3% (21/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2,P=0.009)。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中,NSM+体重建组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及附加关注3个部分评分均明显优于全乳切除+体重建组(t=2.720、2.585、3.160,P=0.009、0.013、0.004);2组的感情状况及功能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6、1.258,P=0.694、0.212)。共3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其中,NSM+体重建组有2例(1例乳头、乳晕部位复发,1例为患侧腋窝淋巴结复发),全乳切除+体重建组1例出现局部复发和纵隔淋巴结转移。2组患者DFS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8, P=0.528)。2组5年OS率均为100%。结论与全乳切除+体重建术比较,NSM+体重建术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具有较高的美容效果优良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NSM+体即刻乳房重建术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乳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体周围感染(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或翻修术的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8例,女性110例,年龄(58.6±14.5)岁。其中慢性PJI患者48例(膝关节21例、髋关节27例),无菌性松动患者57例(膝关节16例、髋关节41例),正常随访患者63例(膝关节28例、髋关节35例)。收集患者血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髋、膝关节慢性PJI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二聚体、ESR、CRP诊断髋关节和膝关节慢性PJI的诊断效力。结果慢性PJI组膝关节D-二聚体水平[M(QR)]为1 040(1 140.5)μg/L,高于慢性髋关节PJI患者的435(605)μg/L(Z=3.16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诊断膝关节慢性PJI的D-二聚体最佳截断值为370.5 μg/L,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84.1%;CRP最佳截断值为9.3 mg/L,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0.9%,ESR最佳截断值为33 mm/h,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88.6%。诊断髋关节慢性PJI的D-二聚体最佳截断值为294 μg/L,诊断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7.6%;ESR最佳截断值为45 mm/h,诊断的灵敏度为55.6%,特异度为97.4%;CRP最佳截断值为8.1 mg/L,诊断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84.2%。结论D-二聚体对膝关节慢性PJI的诊断价值要高于髋关节慢性PJI,但D-二聚体诊断膝、髋关节慢性PJI的价值不优于ESR、CRP。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D-二聚体 假体周围感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体精准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THA治疗的56例(60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3D打印导板技术及操作医生资历分为3组(n=20):A组男9髋,女11髋;年龄为(60.0±8.0)岁;应用3D打印导板并由中年资主治医师手术。B组男13髋,女7髋;年龄为(61.5±8.5)岁;不应用3D打印导板但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手术。C组男11髋,女9髋;年龄为(66.2±9.9)岁;应用3D打印导板并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手术。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前倾角和外展角、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髋功能等。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2.4±4.4)、(31.9±4.9)min]显著短于B组患者[(39.7±5.0)min],术中出血量[(332.2±44.9)、(319.8±44.1)mL]显著少于B组患者[(419.1±45.9)mL];术后1周前倾角(15.6°±2.0°、15.0°±1.9°)、外展角(45.6°±1.9°、45.1°±1.9°)显著小于B组患者(18.9°±2.0°、49.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97.3±1.9)分]显著高于A组、B组患者[(88.2±2.3)、(87.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无一例患者发生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体脱位等并发症。结论3D打印导板技术应用于THA髋臼体精准置入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患髋功能恢复。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假体设计 3D打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四种不同长度的锁定钢板在治疗温哥华C型股骨体周围骨折的生物力学实验中的表现,来分析锁定钢板相对于股骨体柄远端的位置与产生的刚度和应力集中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10对成人新鲜股骨标本,随机均分为四组,制作温哥华C型股骨体周围骨折模型,以四种不同长度的锁定钢板固定:A组,钢板最近端双皮质锁定螺钉距离体尖端1个股骨直径;B组,钢板最近端双皮质锁定螺钉与体尖端平齐;C组,钢板最近端单皮质锁钉与体尖端重叠1个股骨直径;D组,钢板最近端单皮质锁钉与体尖端重叠2个股骨直径。分别进行轴向压载实验、扭转实验、内外四点侧弯实验及前后四点侧弯实验,记录各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进行循环负载实验,记录骨折情况。结果各组在各实验中表现出的刚度值有显著差异,D组刚度值最大(P<0.05);在循环负载实验中,D组骨折线分布于股骨体尖端、近端锁钉以及钢板远端附近,A、C组的骨折线集中在近端锁钉与股骨体尖端之间,B组骨折线集中在股骨体尖端与钢板顶端的线性区域内,结果显示D组应力集中程度比A、B、C三组低(P<0.05)。结论在使用锁定钢板治疗温哥华C型股骨体周围骨折时,随着钢板长度增加,内固定稳定性提高;锁定钢板与股骨体柄尖端重叠固定不会增加应力集中,反而随着钢板与股骨体重叠区域增加,应力显著分散。

  • 标签: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温哥华C型 生物力学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机器人肿瘤剜除术(robotic enucleation,REN)及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RPD)在治疗胰头部胰腺实性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 SPT)的可行性及术后短期、长期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收治的28例胰头部SPT患者,其中10例患者进行REN,18例患者接受RPD。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随访等数据,对两组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2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9岁,男∶女比例为1∶8.33。REN组体质量指数值较低(P=0.046)。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二次手术。与RPD组相比,REN组的手术时间更短(P<0.001)、出血量更少(P=0.009)。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率、胰瘘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均无复发病例,REN组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更低(P=0.039)。结论机器人胰头部SPT肿瘤剜除术安全可行,保留器官及功能的优势明显,不会增加术后胰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对于适合的胰头部SPT患者建议首选REN治疗。

  • 标签: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肿瘤内胶原纤维丰度和纤维性包膜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530例ccRCC患者的资料。男344例,女186例。年龄≤ 60岁264例,> 60岁266例;G1~2级241例,G3~4级281例,未确定分级8例;2017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Ⅰ~Ⅱ期322例,Ⅲ~Ⅳ期205例,未确定分期3例;M0期420例,M1期78例,无法评估远处转移情况32例。采用R语言和RStudio软件,分析ccRCC中编码Ⅰ型胶原的COL1A1 mRNA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5年11月至2017年11月病理证实的158例非囊性ccRCC患者的资料。男112例,女46例;年龄≤ 60岁100例,>60岁58例;G1~2级111例,G3~4级47例;AJCC分期Ⅰ~Ⅱ期144例,Ⅲ~Ⅳ期14例。取患者石蜡切片进行Masson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和多色免疫荧光染色,评估肿瘤组织内及包膜的胶原纤维丰度,采用HE染色评估ccRCC纤维性包膜状态。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肿瘤内胶原纤维丰度和纤维性包膜状态与ccRCC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的转录组学结果提示,ccRCC肿瘤组织COL1A1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COL1A1 mRNA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HR=1.165,P=0.002);高COL1A1/COL3A1 mRNA比值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低COL1A1/COL3A1 mRNA比值者(HR=1.901,P<0.001)。对本中心30例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胶原纤维丰度高于癌旁组织[41.0(14.0~75.0)与15.0(3.0~57.0),P<0.001];天狼星红染色结果也显示肿瘤组织胶原纤维丰度高于癌旁组织[42.5(10.0~90.0)与10.0(2.5~60.0),P<0.001]。高胶原纤维组ccRCC患者的病理分级G3~4级比例高于低胶原纤维组[38.5%(30/78)与21.3%(17/80),OR=2.316,95%CI 1.146~4.681, P=0.023]。158例中位随访时间73.5(4~135)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胶原纤维组5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胶原纤维组(88.75%与74.36%,HR=2.630,P=0.007)。纤维性包膜不完整者5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纤维性包膜完整者(52.94%与85.11%,HR=11.140,P<0.001)。结论ccRCC肿瘤内胶原纤维水平呈现过度表达,肿瘤内胶原纤维富集、纤维性包膜不完整可能提示较差的生存预后。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 纤维化 假包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多孔结构超短柄体治疗股骨干极限瘤性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8例股骨干恶性肿瘤患者资料。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6.9岁(11~61岁);术前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骨肿瘤类型:骨肉瘤3例,尤文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骨膜骨肉瘤1例。术前利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明确手术边界、设计导板和体,并进行手术模拟。8例患者均在肿瘤切除术后接受3D打印多孔结构超短柄重建术。利用断层融合成像技术评估骨整合情况,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骨肿瘤学预后。采用1993年美国骨肿瘤协会(MSTS)下肢功能评分系统和膝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36~50个月(平均42.8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中发生体周围骨折,使用钢丝线固定,末次随访时骨折获愈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肿瘤局部复发、肺部转移及死亡。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均获良好骨整合,下肢基本等长。随访期间未出现体无菌性松动、深部感染及体骨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16.2°±9.1°),较术前(98.8°±10.9°)显著改善;MSTS下肢功能评分为(26.2±2.1)分,较术前[(21.6±1.8)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多孔结构超短柄体重建术是股骨干瘤性骨缺损的精准重建方式,通过精细的术前设计、术中操作及术后严格的随访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 标签: 假体和植入物 股骨肿瘤 骨缺损 3D打印技术 多孔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胫骨下段3D打印踝关节融合型肿瘤体重建胫骨下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行设计胫骨下段3D打印踝关节融合型肿瘤体,体远端的组配节段与距骨和腓骨远端接触面为3D打印金属骨小梁界面,通过锥接的组配式节段调节假体长度。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肿瘤切除术中应用3D打印踝关节融合型肿瘤体的胫骨下段骨肉瘤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6.1±7.4)岁(范围8~29岁)。包括骨母细胞型骨肉瘤7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1例,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在规范术前化疗后行肿瘤广泛切除术,以3D打印踝关节融合型肿瘤体重建胫骨下段骨缺损。术后6个月内配戴支具行走,6个月后配戴护踝行走。术后每个月行X线检查评估踝关节融合情况,融合完成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直至2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肿瘤学预后。采用骨骼肌肉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评估术后功能。结果胫骨下段肿瘤均毗邻踝关节,均按照术前计划完成截骨,截骨长度为(16.0±3.1)cm(范围11~20 cm),肿瘤切除获得广泛外科边界。体近端髓腔固定方式:3D打印金属骨小梁柄1例,自体腓骨移植1例,骨水泥固定6例。手术时间为(128.8±18.9)min(范围110~170 min),术中出血量为(125.0±37.8)ml(范围100~200 ml)。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6±10.5)个月(范围7~39个月)。体远端与距骨均完全融合,融合时间为(4.3±0.7)个月(范围3~5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无伤口并发症和体松动,全部患者均无瘤生存。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84.2%±3.0%(范围80%~90%)。结论胫骨下段3D打印踝关节融合型肿瘤体重建胫骨下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安全、有效,融合率高,术后早期功能满意。

  • 标签: 骨肉瘤 胫骨 踝关节 假体设计 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周围感染(PJI)翻修术前预防性使用一剂敏感抗生素是否影响术中标本的培养阳性率。方法此前瞻性研究招募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因PJI需行翻修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停用抗生素2周后通过抽取关节液,经培养已明确病源菌及药敏结果,且术中取出部分/全部体。按照入院顺序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在翻修手术切皮前30~60 min使用一剂敏感抗生素后再取标本,B组在所有标本取材后使用一剂敏感抗生素。术中取关节液、组织、组织研磨液(TGF)及超声体裂解液(UPL)进行需氧及厌氧培养。根据术中至少有1项标本微生物培养阳性标准,分析及比较两组术前及术中培养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例术前关节液培养阳性的PJI患者,其中A组16例,B组16例。最常见的感染细菌为葡萄球菌(59.3%,19/3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Tsukayama分型、体移除及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关节滑液白细胞计数(SF-WBC)、关节滑液中性粒细胞(PMN)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关节液、组织、TGF及UPL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1.3%(13/16)、62.5%(10/16)、93.8%(15/16)和93.8%(15/16),B组术中关节液、组织、TGF及UPL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7.5%(14/16)、68.8%(11/16)、93.8%(15/16)和100.0%(16/16),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与UPL培养阳性率在两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各自组内组织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PJI翻修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会影响术中标本培养阳性率,在PJI感染翻修手术前无需推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②TGF培养阳性率与UPL培养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传统组织培养阳性率,对于无法进行超声裂解的机构可通过组织研磨的方法提高培养阳性率。

  • 标签: 假体相关感染 抗生素预防 关节成形术,置换 细菌培养 翻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SLN)阴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分析病理漏检的可能原因,探讨提高SLN检出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09—2018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及北京南郊肿瘤医院SLN活检阴性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39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通过复阅原HE切片、薄切组织块、加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多重复核,分析漏检的可能原因。结果39例SLN阴性病例,阴性率26%。原发灶部位下肢肢端占64%,中位Breslow厚度4.0 mm, 59%可见溃疡,Clark分级Ⅳ级占71%, 60%的病例核分裂象计数达2个/mm2以上。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之前出现皮肤移行转移或复发的病例Breslow厚度>4.0 mm的比例高于其他病例。随访16.7~137.2个月,5年黑色素瘤特异性生存率为68%、中位生存期70.2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组预后差于≥60岁组。经病理多次复核,最终检出阳性SLN 10例,阳性检出率26%,复核纠正后的SLN阴性率为19%。原HE切片中倍镜检出4例,均在边缘窦内(≤0.2 mm),主要为痣样形态。薄切组织块检出5例,4例最大径在1.8~4.5 mm之间,其中2例出现于原HE切片未切全的区域。3例形态学复核可疑并加做SOX-10染色,最终检出1例微小转移灶。结论复核阳性的SLN多为边缘窦内的微小转移,充分而完好地暴露SLN被膜下组织、仔细阅片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利于提高SLN的阳性检出率。预后方面,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是SLN阴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不良因素。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前哨淋巴结 假阴性 预后 病理漏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径2.0 mm与2.5 mm螺钉固定基于正常人群肘关节形态而完成的3D打印钛合金尺骨冠突体的力学稳定性。方法通过对正常骨性结构的成年受试者的肘关节进行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后设计尺骨冠突体,分别模拟使用直径为2.0 mm及2.5 mm的螺钉进行固定。对屈肘30°、90°、130°下两种直径螺钉固定尺骨冠突体的稳定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并比较其等效应力峰值和体最大位移量。结果肘关节屈曲30°时,2.0 mm组螺钉与2.5 mm组螺钉的等效应力峰值分别为56.29 MPa及39.96 MPa,体最大位移量分别为0.038 0 mm及0.029 0 mm;肘关节屈曲90°时,2.0 mm组螺钉与2.5 mm组螺钉等效应力峰值分别为8.97 MPa及8.12 MPa,体最大位移量分别为0.006 5 mm及0.005 8 mm;肘关节屈曲130°时,2.0 mm组螺钉与2.5 mm组螺钉等效应力峰值分别为10.03 MPa及9.32 MPa,体最大位移量分别为0.007 9 mm及0.006 6 mm。两种螺钉固定方式的最大等效应力均位于螺钉的顶帽与顶杆螺纹交界处,直径2.5 mm螺钉的等效应力峰值在同一屈曲角度时较2.0 mm螺钉低;在尺骨冠突体位移方面,不论何种屈曲角度,2.5 mm螺钉固定的体位移量均较2.0 mm螺钉小。结论直径2.5 mm螺钉较2.0 mm螺钉固定3D打印钛合金尺骨冠突体固定更稳定。

  • 标签: 尺骨 假体和植入物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及系膜反应性结节状纤维性瘤(RNFPT)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2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胃肠道及系膜RNFP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RNFPT多为恶性肿瘤术后复查发现,单发肿块常见,肿瘤大小不一,多数小结节病灶密度相对更均匀,平扫与肌肉密度接近,增强后可见延迟强化,少坏死,肿块较大时部分密度均匀,部分肿块内可见不同程度低密度灶,这部分很少出现强化;而实性部分从中心开始强化,强化范围逐渐增大,强化程度增加,相对应在核磁扫描T2WI序列出现特异性低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光学显微镜下肿瘤界清,未见包膜,周边部分有脂肪组织显示。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增生的梭形细胞和广泛胶原变性的间质。结论RNFPT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与胃肠道间质瘤等具有侵袭性的肿瘤相鉴别,为临床准确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反应性结节状纤维性假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充气法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联合一期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孔充气法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联合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的3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6(11)岁[M(QR)](范围:26~64岁)。对手术根治性、术后美容效果进行评估,并采用乳腺患者报告结局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3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13.4±11.7)min(范围:200~485 min),术中出血量(33.8±3.3)ml(范围:10~100 ml)。5例患者术后发生乳头乳晕缺血坏死,其中1例因乳头乳晕坏死导致体外露最终手术取出体;无包膜挛缩、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35(17)个月(范围:12~77个月),1例发生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1例发生远处转移。患者术后乳房满意度、社会心理状态、胸壁状态、性健康程度评分分别为(78.3±2.6)分(范围:55~100分)、(89.1±2.3)分(范围:82~100分)、(91.47±1.33)分(范围:43~100分)、(78.5±2.7)分(范围:39~100分)。结论单孔充气法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联合一期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可获得较好的根治效果和美容效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皮下腺体切除术 假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腹膜黏液瘤(PMP)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分析严重不良事件(SAE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PMP患者CRS+HIPEC围手术期SAEs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CRS+HIPEC围手术期SAE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54例PMP患者共接受272例次CRS+HIPEC,共发生围手术期SAEs 93例次(34.2%),其中感染26例次,消化系统22例次,呼吸系统17例次,心血管系统15例次,血液系统8例次,泌尿系统4例次;Ⅲ级76例次,Ⅳ级13例次,Ⅴ级4例次。单因素分析显示,HIPEC药物方案(P=0.020)、术中红细胞输注量(P=0.004)、术中出血量(P=0.002)与SAEs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是围手术期SAE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0, P=0.001)。结论CRS+HIPEC治疗PMP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可接受,应注意减少术中出血、红细胞输注量,预防SAEs的发生。

  • 标签: 腹膜假黏液瘤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严重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Ali Gilroy讲述了被确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感受,以及她如何意外地发现此疾病的长期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Abi Rimmer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很难拒绝额外的轮班,但我们更应该平衡好工作和生活"。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执业生涯中,选择未来执业领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Ingrid Torjesen在思考,如何鼓励、吸引青年医师选择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