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狂欢节至今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大众文化,从好莱坞电影、通俗期刊、电视搞笑肥皂剧、摇滚音乐等等之中都不难发现这种文化影子。巴赫金狂欢理论精髓就在于其狂欢精神体现,亦即狂欢节全民性、仪式性、平等性和颠覆性。美国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克创造性地运用了巴赫金狂欢理论分析了美式摔跤比赛中身体狂欢及其隐含各种权力关系和政治力量。

  • 标签: 狂欢节 狂欢理论 大众文化 摔跤比赛
  • 简介:互文关系一直是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小说研究焦点之一.本文重新审视了作者在作品中对当代历史文化多元语境呼应,把研究重点从与其他个体文本之间渊源关系移至小说与整个历史文化发展联系.本文指出既引入历史文本又对其进行质疑解构,是一个各种话语、声音、体裁相互争鸣动态互文.

  • 标签: 互文关系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小说 《洼地》 文学评论 英国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评介斯洛文尼亚学者齐泽克著述中文翻译以及研究情况,试图呈现国内齐泽克研究基本面貌和研究重点转变: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新代表人物,到拉康思想继承人,再到当代资本主义无情批判。中国学者们不断调整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从而趋向齐泽克过程,也正是他们汲取齐泽克理论成果来应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诸种问题过程。齐泽克是“不能被整除剩余物”,那个被整除幻象挤压掉余数/冗余物,才是批判性揭示社会现实裂隙所在,是未来原创性思考诞生母体(Matrix)。讨论他著作在中文世界传播、接受以及研究情况,亦是国内学界在“理论之后”平淡时刻里,再度反思与探讨当代西方批判理论一个契机。

  • 标签: 齐泽克 意识形态 后马克思主义 拉康
  • 简介:本文乃个人迄今从翻译文学角度研究明末东传之西学自述,但在文章开头及结尾,我也稍谈前人如陈垣与今人如毕墨惜研究。我就翻译文学所做研究始自个人博士论文,而我第一本书《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明末耶稣会古典型证道故事考诠》也就这本论文扩大改写与加章添节而得。我第二本专书《译述:明末耶稣会翻译文学论》讨论了八部当时译作,包括《圣梦歌》与《轻世金书》在内。第三本拙作乃与梅谦立合著,题为JesuitChreiainLateMingChina:TwoStudieswithanAnnotatedTranslationofAlfonsoVagnone’s“IllustrationsoftheGrandDao”。如书题所述,除两篇专论外,我们笺注并出,中译了高一志《达道纪言》。第四本拙作《明清西学六论》系论文合集,所论议题多与翻译有关,例如利玛窦译《二十五言》或贺清泰译《古新圣经》等。我现在撰写中是一本有关马若瑟专书,内容和马氏中文创作及法文翻译有关,希望能尽快完成,送请学界指正。

  • 标签: 明清间耶稣会士 明末翻译文学 传教士小说 明末耶稣会证道故事 明清西学
  • 简介:本文立足于德里达和西苏“中介”理论,并参照拉康和美国女同性恋诗人里奇观点,从毕晓普《组诗四首》等作品入手,解读其对同性情感表现。该类作品中主人公性别常难以界定,但通过特定意象清晰有力地表达同性情爱,同时由于大量使用譬喻与象征,该表达又是抽象和艺术,甚至是唯美的,表现了诗中人物“中介”状态,并借此传达出诗人对于情感与伦理形而上思考。

  • 标签: 伊丽莎白·毕晓普 同性恋情 中介性 情感与伦理
  • 简介:本文从当代左翼思想家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对象化这一视角出发,研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大地女儿》和《革命中中国妇女》如何在左翼思想框架下书写、认同中国妇女以及如何通过女性跨文化书写重构自我。就内容而言,史沫特莱塑造了献身民族解放、追求女性独立中国女性形象;就形式而言,她采用了"百纳被"拼贴叙事和叙事易装等策略模糊了自我与他界限,巧妙地把自我投射在他身上。

  • 标签: 史沫特莱 左翼思想 中国妇女形象 叙事策略
  • 简介:东欧文学是我国当代外国文学研究一个盲点。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东欧各国处于苏联卫星国地位,各方面的发展受到压抑和控制,难以有所作为,因此自然也不被人们重视;二是伴随着苏联解体,一些研究认为东欧文学研究是一个没有前途事业。事实上,当代东欧文学不仅内容丰富、成绩骄人,而且极富有挑战性和开拓性。是一件大有可为工作。

  • 标签: 东欧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纳粹 反思
  • 简介:文学经典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媒介,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最高成就。经典文本历经人类历史考验而不断被阅读,是人类关于自身生命认知考量。但当下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妨碍了大学生经典阅读,我们认为只有以人文社科课程为重心、以阅读经典文本为核心通识教育才能真正引导大学生重新回到经典阅读,这也是当下我们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最重要路径。更多还原

  • 标签: 经典阅读 通识教育 引导路径
  • 简介:<正>1973年初春一个夜晚(准确地说是9月23日深夜22点30分),当代拉丁美洲文坛上巨星,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溘然长逝。关于死因,至今还不甚清楚。有人说他

  • 标签: 作品 文学创作 名字 作家 札记 智利
  • 简介:小说《弗兰肯斯坦》批评史伴随着国外女性主义批评发展史,被称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母矿”。梳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弗兰肯斯坦》女性主义批评文献,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玛丽·雪莱女性主义观点,并可追溯过去约40年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这部小说研究重点和批评方法演进历程。通过把握该小说女性主义批评历时发展脉络,有助于研究挖掘小说文本与生育体验、女性创作之间互文关系,进而展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发展与这本小说女性研究关注点之间互动变化。

  • 标签: 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 女性主义批评
  •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认为花园具有两种功用:一是提供感官快乐,二是提供心灵愉悦;后者体现了花园真正价值,有助于人们通过沉思获得内心无上欢乐。诗人沉思园中各种象征,表现时间和变化主旨;探究“百科全书”式花园中蕴含知识;认识正规花园所反映宇宙秩序与和谐。此外,他们也把自然花园看作是内心生活工具,它犹如自然之镜,从中可以窥见微型造物之书。这种沉思花园提供了超越自我途径,使心灵飞升到自然之上。

  • 标签: 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 园林诗歌 文学评论 价值观念
  • 简介:“文学”从来没有纯粹过。“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并不古老学科更是与“文学”及其之外社会与文化理论具有千丝万缕联系,“文学研究向何处去”问题也一直被以不同方式回答着。根据著名德语文学专家胡伯特·兰高尔教授观点,文学研究未来将取决于如何有效地回应文学与消费社会、大众文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以及实用主义关系问题。兰高尔教授经验主要来自德语世界,但对我们中国文学研究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胡伯特·兰高尔 访谈 文学研究 文化研究 现代性 德语文学
  • 简介:在俄罗斯文学家汇聚那片璀璨星云中,帕斯捷尔纳克是一颗闪烁着独特光芒星辰。他既是诗人,又是散文家和批评家。与重于艺术形式探索安德烈·别雷相比,他更集中于在创作中表现对现实生活体会和感受,表达对现实生活思考始终是他高度自觉艺术使命;与同样重视关注现实列夫·托尔斯泰相比,兼为诗人帕斯捷尔纳克又对艺术本身发展规律有较多思考和理论自觉。这些独特性就决定了作家研究难度和复杂性。

  • 标签: 帕斯捷尔纳克 散文家 小说研究 诗人 现实生活 形式探索
  • 简介:土耳其裔美国学者阿里夫·德里克擅长以历史化视角,分析当代后殖民理论中存在非历史化倾向及其造成混乱。据此,德里克指出,后殖民话语中同一个概念背后往往含有批判意识和意识形态两种完全相反内涵。早期后殖民话语和当代后殖民理论由于其内在悖论,在“解殖”这一目标上,已经丧失有效性。

  • 标签: 阿里夫·德里克 历史化 后殖民理论 意识形态
  • 简介:君子是一个古老而经典名词,它约束着中国古代人们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人格品质。不论在古代还是当代社会,对于君子研究从未停止,这些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君子概念,对当代社会价值观也有很大影响。

  • 标签: 君子 人格 心理研究
  • 简介:<正>西方对于《浮士德》“各种研究著作堆积如山,仅仅开列一个书名目录就要超过本书容量”。在德国,《浮士德》研究早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浮学”,较之中国“红学”研究还要广泛、深入和持久。在中国,对于《浮士德》研究,由于种种原因,远不如西方那么热烈。但是,在老一辈专家带领下,几十年来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出现了不少歌德及《浮士德》研究、评论家,发表了一批水平较高研讨文章。本文试

  • 标签: 研究述评 浮士德精神 评论家 文学史 研究著作 评论者
  • 简介:文学研究与理论一文化研究:分裂还是融合?周小仪近些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文化研究都在不断升温,给文学研究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结果。首先是文学批评对象与范围扩大了,文学与非文学界限模糊了。许多过去传统文学批评不屑一顾东西,如侦探小说、科幻作品、...

  • 标签: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 文化批评 杰姆逊 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