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二十五首敦煌曲谱的配辞问题是敦煌文艺研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热点。通过对《乐府杂录》佚文所载教坊妓胡二姊于李灵曜宴会歌《何满子》一事的辨,可以阐明:一是玄宗宫廷已拥有大批高度规范化的演奏曲目,虽《教坊记》所载曲目与中唐以后公私宴集、歌舞娱乐中所用的曲目重合颇多,但这些宫廷音乐的曲调规范并不直接等同于文人依调填辞的曲调规范;二是这种曲调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变异是同名异调产生的原因之一,也是同调异体辞产生的原因之一;三是发现此类隐藏的同名异调现象,有助于推进敦煌曲谱的解读与配辞工作。

  • 标签: 敦煌曲谱 教坊记 乐府杂录 何满子
  • 简介:“六经”之《乐经》,先秦多称《乐》。历来研究者争论极大,问题涉及有无、性质、内容诸多方面。从史料出发,研究国学名家刘师培、章太炎、钱穆、陈登原、张舜徽、杨伯骏、刘起钎、李学勤八家论《乐》文字,遍加案语,考据驳正,辨章流别,以明异同;精金美玉,偶有闪现,披沙拣金,表而出之。探讨《乐经》失传原因,还原《乐经》研究概略。

  • 标签: 乐经 刘师培 章太炎 钱穆 陈登原 张舜徽
  • 简介:明代太原府属州县远多于清之1州10县的规模,共计6州22县,包括今太原市、忻州市、阳泉市全部,晋中市、吕梁市大部。笔者重点对清属州县地域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其他地方只进行了少量的局部调查。但大体了解了明代太原府剧场建设的基本情况。

  • 标签: 明代 戏台 太原市 考述 城隍庙 阳曲县
  • 简介:窦大夫祠位于太原市西北25公里处的上兰村,旧属阳曲县境,现属太原市尖草坪区。祠庙背靠烈石山,西南依傍汾河,处于汾河出峡口,碑载"庙之右有数泉,出于仓崖石脚间,旱焉不干,水焉不溢,湛然澄澈可鉴毫发"①。"其地山川环抱,树木蓊郁,朝云暮霭,恒出于簷楹栋宇间"②。"列石寒泉"为太原古八景之一,现留有

  • 标签: 大夫 考论 太原市 山西戏曲 阳曲县 碑记
  • 简介:舞台题记是戏曲演出时间、演戏班社、所演剧目等情况的原始实录,具体言之,是对某一舞台某年某月某些时日戏曲演出活动的实际记录。整体言之,即是某一舞台若干时期历次演戏情况的无意识组合;广而言之,则是某一区域能够统计出的舞台演戏情况的客观总汇。这些记在墙壁上的有关演剧活动的历史,不加修饰地反

  • 标签: 东岳庙 明清传奇 演出剧目 著录 中国曲 戏曲演出
  • 简介:众所周知,自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源流的问题就是西秦戏研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此前,一般认为西秦戏源于西北的秦腔。譬如,萧遥天先生在《民间戏剧丛》一书中提出"西秦戏,本来是秦腔"②的观点,但没有展开具体的论证。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西秦戏

  • 标签: 西秦戏 秦腔 五六十年代 伴奏乐器 板胡 奚琴
  • 简介:校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象征着学校建校传统及办学理念,更代表了学校的育人精神与教学追求。一代音乐巨匠沈心工在交通大学工作的30余年岁月里,先后参与了六首校歌的创作。自1897年第一首校歌问世以来,这些校歌一直激励交大人要“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通过对六首交大校歌由来始末、创作背景的详实考证,向人们展示沈心工先生在校歌创作上体现出来的崇高民族责任感和深厚音乐文化功底。高唱这些校歌,能够激励中华儿女永葆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积极意识,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贡献。

  • 标签: 沈心工 交通大学校歌 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