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对中国人种起源的探讨,是20世纪上半期广泛关注的话题,经历了一个从"西来说"到"土著说"的过程.这一转变,考古发现是个重要原因,但其中蕴含了一点民族情感,二者共同促成了"土著说"的确立.从民族主义立场来看,"西来说"与"土著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建构民族认同的努力.在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中出现的民族溯源,其发生与变化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主义的曲折发展.

  • 标签: 中国人种 西来说 土著说 民族溯源 民族认同
  • 简介:从里耶秦简官署文书中反映的情况来看,秦代称县的长官为“令”,而秦简牍中所见“县啬夫”为泛指称谓的可能性比较大,并非是与县令不同职权的监理机构职官。里耶秦简中出现的“迁陵公”,应该是战国时期楚地对迁陵县长官的旧有称谓,也可能是张楚时期对县长官的称谓。县长官的职能主要是掌管县辖区内所有的事务,包括民政、司法、经济等等,战国乃至秦汉县令所拥有的职权基本变化不大,而里耶秦简官署文书体现的主要是其司法职权特点。

  • 标签: 里耶秦简 县令 县啬夫 迁陵公
  • 简介:本文以《中州启札》内三十余通写给吕逊的书信为线索,重构吕逊在金元之际的动向和其横跨华北地区的书信网络,揭示吕逊作为元初两大儒学集团沟通桥梁的重要角色,并借分析与吕逊诸通信的内容和时代背景,探讨士人如何透过书信传达请托与勉励的讯息,在金元之际的困境中相互扶持。

  • 标签: 中州启 之际士人 书信中心
  • 简介:《蒙古源流》是1662年鄂尔多斯贵族萨冈彻辰所著的编年史书。作者是鄂尔多斯名门贵族,对鄂尔多斯政治有重要影响,所以对达延汗以后的右翼蒙古①,特别是有关鄂尔多斯历史的记述是比较详细的。此书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仍是研究元朝在整个中国的统治崩溃到内蒙古归附...

  • 标签: 《蒙古源流》 鄂尔多斯 库图克台 俺答汗 达延汗 塔布
  • 简介:<正>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想说对能在你们面前讲话,感到十分高兴,因此特别感谢贵校为我提供这样的机会。校方让我同你们谈谈一位法国名人,一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民族独立和战后法兰西共和国复兴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他就是夏尔·戴高乐。戴高乐于1890年出生在法国北方的里尔市,很年轻时就立志从戎。我认为有两个

  • 标签: 共和国 副主席 戴高乐 将军 法国政府 德国人
  • 简介: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迪化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迪化是一座传统、现代与多民族交融的城市,革故鼎新的趋势尤为明显.城市公共空间布局和现代化建设显示了迪化城市发展的重要一面.迪化民众日常生活受多民族聚居环境、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呈现异于内地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探究迪化城市变迁和民众日常生活有助于从微观视角考察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市民生活的实态.

  • 标签: 迪化 城市建设 日常生活
  • 简介:战后天津的摊贩问题超越了单纯的摊商冲突,在中共动员和媒体渲染之下,发展成为拷问政府治理能力的社会冲突。为应对冲突,国民政府将其社会治理的主导话语由建设转为维稳,并不遗余力地调和摊商矛盾、防范中共动员。但在内战的背景下,社会整体呈现倾颓之势,社会冲突无法得到根治,政府的基层治理也必将陷入困顿之中。

  • 标签: 战后天津 基层治理 摊贩整治 社会冲突 政策转向
  • 简介: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努力打造教育品牌。为履行当今时代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的办学使命,学校在'健康教育'特色引领下,以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跳绳、踢毽、空竹、轮滑、毽球、健美操、跳皮筋等学生体育活动作为重点特色项目,构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的'菜单式'校本课程体系,并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寓教于乐,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 标签:
  • 简介:辽是我国古代契丹族10世纪初于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的国土曾“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①;其国祚较长,享国二百多年,如果加上西辽的历史,竞达三百余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渐达成共识:“契丹”在那个时段曾是北亚游牧民族新兴力量的代表,在整个欧亚大陆它曾经成为中国的代称。②契丹在历史上的影响不言而喻。

  • 标签: 少数民族政权 妇女地位 皇族 变迁 婚姻 贵族
  • 简介:有清一代,主要由蒙古旗人处理有关蒙古事务,朝廷对蒙古旗人通晓蒙古语,以便切实地处理蒙古事务寄以厚望。但他们被编入八旗后,逐渐被满化、汉化,运用蒙古语言的能力逐渐丧失。另与利用满语、汉语的官职相比,利用蒙古语的官职为数不多,故为确保为官不受限制,蒙古旗人多倾向学习满语、汉语,在这种环境下,致使他们的蒙古语水平急剧下降。对此状况深感危机的雍正皇帝,认为蒙古旗人应以掌握蒙古语为“蒙古之本务”,而扩充八旗教育体制,命令所有蒙古旗人学习蒙古语。然即便如此,并未能阻止蒙古旗人丧失蒙古语利用能力问题,最终,尽管雍正皇帝不断推出激励蒙古旗人学习蒙古语的政策,而实际上仅使少数从事蒙古事务的人掌握了蒙古语,然此教育方针为乾隆、道光等后继者继承。

  • 标签: 蒙古事务 旗人 雍正朝 蒙古语言 利用能力 清朝
  • 简介:福建地区六朝墓葬是研究当地社会经济的重要资料。墓葬的分布,反映六朝时期福建地区先后形成了闽北建瓯、闽东闽侯和闽南丰州三个区域经济中心。墓葬分西晋、东晋、南朝前期和南朝后期四期,反映出六朝时期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墓主身份有少数官僚士族和较多平民阶层,墓葬规模、随葬品的等级差别不十分显著,反映不同阶层人们的经济关系差别并不明显。随葬品的种类与器别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农业以精耕细作的稻作生产为主,瓷器生产本地化并开始外销,而铁器、铜器等则多由汉民南迁携带而来或从江南贩运而至。

  • 标签: 福建地区 六朝 社会经济
  • 简介:解放后,上海机械工业同业公会面临强势国家介入下的重组,国家权力由“不在场”而登上前台,公会则由同业组织异化为政策工具。然而,早在解放前,公会曾主动请求政府实施类似加工订货的反市场政策,但旧政权无力施行。因此,解放后以加工订货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实现了公会的期望,符合行业利益。然而,随着国家可以直接与厂商打交道,公会的经济职能逐渐弱化,本身也趋于解体。该案例表明,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可以一致,同业公会的消亡并不一定与产业的衰败相伴随。

  • 标签: 同业公会 机械工业 产业政策
  • 简介:1907年11月6日,营口叶亮卿开办的东盛和等五联号突然倒闭,波及整个营口,造成严重的区域性经济危机。面对危机,清政府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几经协调、商讨,最终由户部银行筹款150万两进行救济,从而稳定了商业秩序。通过该案处理过程,能看出清政府在实际经济运作中开始发挥保护、救助经济的作用。但救济政策的出台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蕴含着多方考虑及利益纠葛。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新式金融机构与督抚、地方关道等部门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扮演着不同角色。新政时期的清王朝开始从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型,政府职能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得到扩展和强化。

  • 标签: 经济危机 东盛和 倒闭 清末新政
  • 简介:宋元明时期以来,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出版业的发达,产生了诸多普及性史书,江贽《少微通鉴节要》和曾先之《十八史略》即其典型代表。两书约在丽末鲜初传入朝鲜半岛,明人以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义例改订的版本迅速风靡朝鲜社会,成为朝鲜各阶层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渠道。曾、江二史在朝鲜王朝前期备受推崇,出现了诸多续补之书,但到朝鲜王朝后期,士人特别是实学学者受清代学术影响,针对两书展开了系统批评,不仅抨击其义例与内容不符之类形式方面的问题,也对书中所载史实的可靠性进行质疑。即便如此,两书在童蒙教育中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普及性史书 《少微通鉴节要》 《十八史略》
  • 简介:在本届地方志编修和成书发行的全过程中,各地各级地方志机构都历尽千辛万苦,搜集了大量的宝贵历史和地情资料,志书编纂之中和成书过后,如何保存、管理、利用好这些资料,如何更进一步发挥地方志机构地情资料中心作用,使其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是一个事关地方志机构的职能、地位和存亡的大问题,也是历史和社会、国家和民族赋予修志人的历史责任和社会重担,因此,作为修志工作者,每一级地方志机构,都应当认真地研究和实践这一重大课题。

  • 标签: 地情资料 精神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建设 中国 贵州 地方志
  • 简介:由于受到学术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与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清初朱子学在批判王学思想的负面作用的同时,也在吸收、借鉴其中的有益因素,以完善自身的思想体系。李光地作为清初朱子学融摄王学的突出代表,在理学心性论方面对朱、王两家的心性观作了调和,并提出“理即性”的重要命题,试图以性本体改造传统朱子学的理本体,使得作为本体的性与人的情感、意识等经验内容和感性因素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不再被理解为外在、异己的纯客观原则,进而主张“人欲非恶”,以此缓解天理与人欲、道心与人心之间的紧张和冲突。通过对李光地心性思想的具体分析,可以使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清初朱子学融摄王学的原因、思路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 标签: 李光地 清初 朱子学 王学 心性论
  • 简介:闽南地区既是中国东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南中国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闽南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牵动了环南中国海华人跨国网络的一系列变化,并从一张华人跨国贸易网络,演化为一个由贸易、移民、金融、社会等多种网络交叉构成的复合网络.华人跨国网络的变化,又影响、制约了闽南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的趋势和力度.

  • 标签: 华人跨国贸易网络 侨汇网络 社会经济变迁
  • 简介:清廷在晋蒙沿边设有许多皇粮庄田,其中以驻马口皇庄最为著名。本文多利用第一手资料,对驻马口皇庄形成的背景、设庄的时间、庄头和壮丁及佃户、面积与范围、粮租银赋、奖罚制度、革除庄头、领催任职、庄头来源、官收丈放、满汉关系和满汉文化交融等史实,首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沿边 凉城县 内蒙古 满族 旗地 清代
  • 简介:民国前期贾汪矿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秩序,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逐步深入,呈阶段性起伏波动之势。民初对绅权既尊重又约束的制度安排,保障了矿区的有序发展。1920年代末国家权力全面扩张,政治失意、经济受损的乡村“保护人”即曾为地方利益代言的乡绅投向逐利性基层国家权力,转化为渔利型掮客,导致矿区失序。1933年国家权力重新调整后,新崛起的地方精英与职能强化的地方政府致力于乡村利益和社会公正,修复了矿区秩序。矿区政治和秩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政权建设中制度变革特别是国家权力配置不断调适的结果,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忽视这种阶段性特征,单纯说政权建设成功或失败有失偏颇。

  • 标签: 政权建设 贾汪矿区 地方精英 乡村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