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正>《药师经》是莫高窟吐蕃、归义军张氏时期洞窟壁画中出现最频繁的题材。这一时期的《药师经》不仅数量多,场面宏大,而且,几乎每幅都有乐舞的内容。因而,对这一经中乐舞的研究成为敦煌舞乐形象研究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集中了莫高窟吐蕃、归义军张氏时期的《药师经》共32幅,试图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乐舞场而在《药师经》中的布局演变规律以及乐舞自身布局的基本特点,并对某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 标签: 吐蕃 中国化 壁画 归义军 佛国净土 佛教
  • 简介:<正>《敦煌文集》是蒐辑敦煌出土汉文卷子中说唱故事类作品的总集性著作。为它作补充的,国内近来多有。如,周绍良先生在这方面贡献最大,在《敦煌文论文录》中附录五篇,又据日本龙谷大学藏本校录出《悉达太子修道因缘》一篇。此外,潘重规先生《敦煌文集新书》补入台湾藏本一篇。最近张锡厚同志又据苏联新发表材料补录一篇,这些都是可喜的成绩。他们都是从新公布的材料中校录出来的。查阅早已公布的北京《千字文》号,伦敦斯号,巴黎伯号等原卷或其缩微胶卷,进行爬梳剔抉的,也有人在。如,刘铭恕先生在《斯坦因劫经录》中录出若干条(但未明

  • 标签: 敦煌遗书 敦煌变文 道经 讲经文 敦煌卷子 台湾
  • 简介: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中国数千年封建统治的重大意义,在当时浙江银行发行纸币的图案中亦得到反映,即意味封建皇权的“双龙”被意味民众觉醒的“双狮”所代替。

  • 标签: 辛亥革命前 图案 银行 浙江 双龙 封建统治
  • 简介:近来研究敦煌石窟的学者已注意到中唐敦煌石窟在经内涵、分布格局及与主尊间的互动等方面皆产生巨大的变化,而致力于探求其变化背后的原因,本文认为这场时代的巨变应摆在中、印佛教交流的大格局下来看待。盛唐以后中印度南传佛教以密法“佛顶尊胜经”为首进入敦煌后.连带地引入中印胎、金两界密法与相关的唯识、真常“有系”经典的思想及造像。敦煌传统以北传为主的佛教则选择“空系”的“金刚经”及“思益经”等以为响应,而揭开了南、北传佛教交流时在敦煌石窟所产生扣人心弦的一场巨变。

  • 标签: 中唐敦煌石窟巨变 有系造像 空系造像 北伟佛教交流
  • 简介:“圆觉经”窟,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处宝顶山大佛湾摩岩造像的南岩西段,刻于南宋,是宝顶山摩岩造像中最大的一窟,也是大足石刻中最大的一窟。对于该窟刻石,古今学者研究甚众,但限于条件,至今无一如实全面著录该窟的著述面世。为使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该窟刻石,现将我们的调查研究书于其后,请方家教正。

  • 标签: 造像 刻石 大足石刻 古今 南宋 学者
  • 简介:明代中期,吴门地区流行一种较为特殊的花鸟画题材——花果杂品图。这种包含花卉、蔬果、禽鸟、虫鱼等内容繁杂的长卷与册页,与宋元以四君子题材为主流的文人花鸟画相比有了明显变化。本文试图通过花果杂品图与感官相联系的新现象,来探讨此时文人花鸟画在审美观上的变革。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梳理宋元文人花鸟画的历史,分析文人花鸟画从宋到元在题材上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但主流是象征文人品格的四君子题材,潜流是元代出现的品类较多的墨花墨禽;第二部分,通过吴门文人的作品和诗文,具体分析花果杂品图所绘内容与人的感官——眼、耳、口、鼻的紧密联系;第三部分,通过此时吴中文人闲居的生活方式,分析花果杂品图与感官紧密相关的原因是文人们对自惬之意的追求;第四部分,通过分析花果杂品图传达的新的审美观,阐明文人花鸟画的审美变革——从四君子的“清雅”到花果杂品图的“闲雅”。

  • 标签: 明中期 吴门 花果杂品图 闲雅 花鸟画新变
  • 简介:本文首先对敦煌《法华经》中的《药王菩萨本事品》画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对该品画面中“焚身”“燃臂”情节所反映的敦煌法华信仰的供佛观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其着重表现了“真法供养”的供佛观。

  • 标签: 敦煌 药王菩萨本事品 真法供养 供佛观
  • 简介:新疆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15、16与17窟是位于窟群区内谷南区中间靠近地面的一组中心柱窟,三窟共用同一前室,形成一组“品”字形三佛堂组合。其中,16窟位于中间,其前室南侧为15窟,北侧为17窟。这种以三个中心柱窟组成的“品”字形三佛堂组合,在龟兹石窟寺遗址中仅见。三窟内塑像不存,壁画在20世纪初年被切剥流失海外,根据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壁画资料,知原壁画为唐朝风格。本文利用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提供的馆藏壁画资料,以及德国、法国探险队于20世纪初年在库木吐喇石窟拍摄的历史照片资料,并结合前人的记录与研究,对库木吐喇第16窟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壁画图像进行复位与识读。此外,还通过与敦煌英高窟唐代《观无量寿经》壁画进行比对,分析库木吐喇第16窟唐代《观无量寿经》壁画图像的特点,及其与敦煌唐代壁画图本的联系。

  • 标签: 库木吐喇石窟 观无量寿经变 壁画
  • 简介:维摩展完善了这一以摩诘与文殊菩萨诘经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始创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经,发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以第103窟为代表的这种设计,在凸显维两位辩论者的同时,还可能蕴含独特的意匠,即以窟门喻“不二法门”,只有通过这一比喻法门的窟门,才能进入象征《佛国品》所说佛国净土的石窟主室。

  • 标签: 敦煌石窟 维摩诘经变 设计意匠 窟门 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