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护理管理中患者安全与满意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协作与沟通、患者教育与参与、质量监测与改进、培训与持续教育以及技术与信息化应用等策略与实践,揭示了这些因素对患者安全与满意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有效的协作与沟通可以提高医疗团队的协同效能,患者教育与参与促进了患者的积极参与,质量监测与改进有助于发现问题并改进护理质量,培训与持续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技术与信息化应用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和信息共享。

  • 标签: 护理管理,患者安全,患者满意度,医疗护理,护理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3年锡山区避孕节育情况。方法:将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至锡山区开展避孕节育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行避孕节育手术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其每月上报避孕节育手术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023年全区共完成各项避孕节育手术8758例,其中放节育环845例,占9.65%;人工流产5178例,占59.12%。结论:2023年全区人工流引产总数下降,但2023年人工流引产手术占比仍高于55%。需要进一步强化避孕知识及生殖性教育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流产后关爱服务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率尤其是重复流产率,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发生率,保障女性身心健康。

  • 标签: 避孕节育 人口增长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比照观察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89例乙肝患者当做研究样本,并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过程中给予所选患者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检测。密切观察并比较上述两种检测方式在血清标志物中的检出情况。结果:化学发光在HBsAg中的阳性检出率为70.79%,在HBeAb中的阳性检出率为38.20%,在HBeAg中的阳性检出率为3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10.241/12.749/11.125,P<0.05)。结论:与酶联免疫法相比,化学发光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既能提升乙肝病毒的临床检出率,又能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值得在鉴别诊断工作中持续应用或推广。

  • 标签: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比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一次性根充与分次根充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长期疗效结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8.1月 -2019.1月,总共收治的 80例患有急性牙髓炎问题的患者,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40例)和研究组( 40例),对照组使用分次根充,研究组使用一次性根充。 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从对急性牙髓炎治疗的长期疗效的角度看,一次性根充法治疗效果优于分次根充,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中,酶联免疫以及胶体金的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检验咨询的艾滋病抗体人员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检测人员血液标本均采用酶联免疫以及胶体金进行检查,最后比较两组不同方法后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对于进行检测咨询的1200例人员进行检测,数据显示,其中18例人员通过酶联免疫检测结果为阳性,占比为1.50%,剩下1182例人员酶联免疫检测结果为阴性,占比98.50%;而对于胶体金检测而言,19例结果为阳性,占比1.58%,剩下1181例人员进行胶体金检测结果为阴性,占98.42%。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无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出现的18例阳性结果经艾滋病检测确诊后,全部为HIV感染者,由此可以看出酶联免疫检测阳性率为100%,胶体金检测阳性率为94.56%,分析数据可以发现,两种检测方法中酶联免疫准确性更高,而胶体金敏感性更高。结论酶联免疫以及胶体金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均有较高诊断意义,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艾滋病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和化学发光酶免疫在梅毒抗体检测中价值。方法:收集96例2022年10月-2023年2月期间,来院进行梅毒检测的疑似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经TPPA确诊试验检测阳性85例,阴性11例,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ECLIA)和化学发光酶免疫(CLEIA)分别对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ECLIA和CLEIA的准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LIA的灵敏高于CLEIA,但是CLEIA的特异高于ECLIA,两种方法的灵敏和特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LIA与CLEIA用于梅毒诊断具有非常高的准确,但是ECLIA和CLEIA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概率,尤其是0.4<S/CO<5.0的样本,需要俩种方法学综合判断,必要时结合TPPA进行分析,更利于对梅毒早期筛查和诊断。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化学发光与放射免疫对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2022.6-2023.6}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4例异位妊娠孕妇。选择相同时期在我院实施健康体检的34例健康孕妇。均实施电化学发光和放射免疫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灵敏与特异。结果: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特异与灵敏均高于放射免疫(P<0.05)。结论: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具有较高灵敏与特异,值得推广。

  • 标签: 电化学发光法 放射免疫法 检测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案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时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2年6月,选取1000份我院病案运用常规管理法;2022年7月~2022年12月,选取1000份我院病案运用PDCA循环,对比管理结果。结果 管理后完整率、准确率、合格率高于管理前,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 病案管理 工作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90例需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末梢血)和观察组(静脉血),每组患者45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含量(Hb)均低于观察组,而白细胞计数(WBC)则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不同采血法 血常规检测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常”在血液科总务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方法引入“五常”管理模式,使之渗透到总务护士素质、工作效率、工作环境等各个层面。结果运用“五常”规范了科室物资保管,环境整洁,物品的分类、定点放置规范,达到目视管理的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30秒内能准确找到所需物品,结论“五常”是一套完善高效的品质管理指引。是规范科室物资保管管理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五常法 总务护士 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