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2018年10月~2020年7月,选取本院接诊的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抽签法的方法进行分组,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地塞米松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指标改善状况。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地塞米松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P

  • 标签: []地塞米松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用药物对于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58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比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病原治疗,对照组给予大黄蛰虫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ALT水平与参比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黄蛰虫丸的基础上应用拉米夫定具有安全、可靠的治疗成效。

  • 标签: 血吸虫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大黄蛰虫丸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 验证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EB病毒感染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重组人干扰α 1b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咽喉和扁桃体肿痛消退时间以及淋巴结肝脾肿大消退时间;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EB病毒衣壳抗IgM抗体 (EBV-CA-IgM)及EB病毒壳抗原IgG抗体(EBV-NA-IgG)转阴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咽喉和扁桃体肿痛消退时间以及淋巴结肝脾肿大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更昔洛韦 小儿 EB病毒
  • 简介: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性疾病,对于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来说,需要直接面对病毒感染威胁。目前COVID-19尚未过去,在该疾病的防控关键阶段,防控疾控人员必须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降低感染风险;企业也要统筹安排好员工的健康体检工作,并根据工作人员不同岗位制定好相应的防控对策。本文主要分析COVID-19防控疾控人员个人防护规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防控疾控人员 个人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心理疏导激发自我心理调节,提高岗位效能,树立能够治愈疾病的信心。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爆发的现状,为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公共场合的易感度,本文结合已发布的防疫指南,将个人呼吸量、公共空间通风量、患病人数、所处时间、口罩的保护作用等有机结合,形成不同公共场合定性的综合指标来判断不同场合下的感染概率,基于空气传染病模型,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多环境易感度模型,判断其传播风险,为公共场所科学防疫,限制出行等防疫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空气传染病模型 多环境易感度模型 病毒传播机理及病理参数
  • 简介:[摘要 ] 目的 对 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从入院到治愈过程的护理及医护人员防护措施进行总结。 方法 对 2020年 3月 1日入院的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进行治疗护理,患儿主诉为咽痒咳嗽,患儿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 1/3胸部 CT平扫未见异常。我们通过营养支持、消毒隔离等护理措施,患儿病情未从轻转重,顺利出院。结论 对轻症新型冠状病毒患儿的规范化护理可以避免患儿病情的恶化,通过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使患儿痊愈。

  • 标签: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患儿 护理 医护人员防护
  • 简介:摘要:2019年末、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于各医院的后勤保障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疫情传播成为常态化的背景之下,要通过后勤保障的有效应对,来建设医院自身的优质管理系统,从而加强对于疾病的识别和日常的防控,减少疾病的感染概率,提高医护人员对于疾病的发现水平,建设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三级门诊分诊体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 后勤保障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起到2021年3月份期间来本院寻求诊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随机选取30名,并选取同期非新冠患者30名为对照组,了解其CT影像特点。结果:COVID-19患者在年龄、右肺上叶评分,右、左肺下叶评分、总评分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CT影像特点有助于此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C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某疾控中心2020.1月至2020.12月收治的800例健康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0例,对照组常规疾病预防宣教,观察组综合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将两组1年、3年内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结果:观察组1年、3年内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男性35例(70.00%),女性15例(30.00%);发病群体主要为职员、工人,共29例(58.00%);发病并无明显季节性。结论:全面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助于减少疾病发生风险。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特征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乙肝病毒性肝炎的有效预防控制策略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预防知识介绍,观察组运用全面预防控制方案。结果:随访中乙肝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8.33%,P<0.05;干预前乙肝病毒性肝炎知识问卷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乙肝病毒性肝炎知识问卷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通过开展针对乙肝病毒性肝炎的全面预防控制方案能够有效提升人群的认知度并降低发病率。

  • 标签: 乙肝病毒性肝炎 全面预防控制方案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应用藏医泻下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接诊的90例乙型肝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藏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藏医泻下疗法治疗,将2组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4.44%),(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应用藏医泻下疗法的下够哦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乙型肝炎 抗病毒 藏医 泻下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查诊断病毒性肝病的效果。方法:共纳入46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研究组,病例选取时间2020年3至2021年2月,另选择同期至我院进行体检且健康的46例体检者作为参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生化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球蛋白等蛋白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亮氨酸脱氢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谷氨酸脱氢酶等酶类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生化检查有利于判断病毒性肝病病情,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生化检查 病毒性肝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给免疫功能极低的患者带来了更大的感染风险。血液科在医院领导和感染控制科的指导下,迅速建立了以科主任、护士长为组长的防疫控制梯队,制定了防疫控制流程,加强了环境管理,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加强对新入院病人、住院病人、来访者和医护人员、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做好防护用品管理,注重疾病特点和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护理需求,积极全面开展疫情防控,确保全体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确保所有人员情绪稳定,生活有序,科室工作顺利。

  • 标签: 康新型冠状病毒 血液科 预防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2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腹泻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加快患儿病情康复,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系统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症状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