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15例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及护理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疗效满意,无中转手术治疗病例。结论加强护理工作对保证疗效和减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脾破裂 非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癫痫发生的可能机制和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28例颅脑外伤患者中142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探讨脑损伤类型、严重程度和脑损伤部位与发生癫痫的关系,研究癫痫与脑电图检查情况的关系。结果开放性颅脑损伤癫痫发生率(29.27%)明显高于闭合性脑损伤(8.01%);重型脑损伤癫痫发生率(25.06%)明显高于轻型损伤(2.67%);顶叶损伤癫痫发生率最高(51.11%);外伤性癫痫脑电图检查首次异常率为83.10%。经两年正规抗癫痫治疗,基本可完全控制。结论脑外伤继发性癫痫以开放性损伤、重型损伤发生率高,顶叶损伤最易发生癫痫,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居多,脑电图检查在本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凹陷性骨折可能是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选择恰当的方法治疗可降低发病率,提高疗效。

  • 标签: 颅脑外伤 继发性癫痫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救治的149例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观察时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结果救治成功恢复良好116例,中度致残16例,重度致残7例,死亡10例。结论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及高空作业的不断增加,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也随着上升,在收治此类患者后,我们通过加强对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及给予手术治疗处理,同时做好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皮肤及併发症护理及各种管道的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住的149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外伤性 颅脑损伤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脑外伤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组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恢复自主运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脑外伤后肢体偏瘫,效果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临床特点对脑外伤并间脑发作和间脑癫痫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临床诊治的16例脑外伤并间脑发作患者和11例间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鉴别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区别;临床表现有部分相似,间脑癫痫患者表现呈显著多样性;辅助检查头颅CT两组患者无显著区别,但EEG检查区别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均以对症治疗为主,效果明显,间脑癫痫患者应用抗癫痫治疗有效而脑损伤并间脑发作患者抗癫痫治疗无效。结论间脑发作与间脑癫痫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及试验性抗癫痫治疗是否有效来鉴别,目前两种疾病的治疗均以对症治疗为主。

  • 标签: 脑损伤 间脑 并发症 间脑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及措施,指导今后更好地开展救治工作。方法对本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急诊科56例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抢救、护理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外伤性昏迷患者中,51例患者经过急诊科积极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相关科室,5例重伤患者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8.93%。结论快速、及时、准确的急救和护理是提高外伤性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外伤性昏迷患者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伤性颅内对冲部位迟发血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诊断及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3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学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进行综合性治疗,所有患者中保守治疗4例,手术清除血肿26例,合并内外减压术7例。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共计19例,轻残3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3例,死亡率10%。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通常在原发颅脑损伤或清除其他颅内血肿后72h内发生,发病高峰期在原发颅脑损伤或清除其他颅内血肿后24h内,因此对于发生颅内损伤的患者应当对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等进行密切观察;另外,躁动不安,进行性意识障碍,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及呕吐等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在诊治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实时的CT检查,早期诊断和适宜的治疗方法是提高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对冲部位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受理的29例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案例,29例外伤性鼓膜穿孔者均行电耳镜鼓膜检查、声导抗和耳内窥镜录像检查,通过分析鼓膜穿孔的临床表现,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特征和鉴定要点。结果29例鼓膜穿孔者中单耳、双耳分别为25例和4例,鼓膜穿孔形态以裂隙样为主,大部分鼓膜穿孔者有不同程度的血性分泌物或充血。29例鼓膜穿孔者均出现听力受损,其中传音性耳聋15例,感音性耳聋12例,混合性耳聋2例,外伤类型中以掌击受伤为主。鉴定结果中轻伤21例,重伤8例。结论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重点在于区别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以此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外伤性 鼓膜穿孔 法医学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用于治疗分期微创外伤性皮下血肿的治疗方法,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外伤且出现皮下血肿的急诊患者以及住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均先对病人资料做出详细记录,并根据记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随机将224例外伤性皮下血肿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12例;给予对照组外伤性皮下血肿患者按传统治疗皮下血肿方法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外伤性皮下血肿患者采取微创治疗皮下血肿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时记录,并且在愈合后进行定期随访,对患者的恢复情况做出记录。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比较,均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痊愈89例,有效23例,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11%,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期微创技术治疗外伤性皮下血肿,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性,并且总治疗有效率高,十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期微创 外伤性皮下血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探究发病原因,并寻找有效治疗方法保护患者视功能。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五官科接诊的110例(110眼)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结果不同眼损伤患者经过治疗平均眼压从(55.89±13.46)mmHg改善到(17.76±4.66)mmHg,眼压恢复正常;出院时大多数患者视力基本都有提升;在出院时视力基础上随访两年少数病例视力有下降。结论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保守药物法、手术疗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尽全力保护患者视功能,降低致盲率,改善预后。

  • 标签: 眼外伤 继发性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治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五官科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对致伤的原因、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前房积血、眼挫伤、晶状体脱位以及眼球炎症性的黏连等因素都会导致由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1)仅采用药物治疗30例共30眼(全身与滴眼),联合手术治疗10例共10眼(前房冲洗、白内障摘除、小梁切除)。(2)治疗结束后眼压恢复者38例共38眼,眼压高于21mmHg的有2人共2眼,但是较治疗开始前低。结论眼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病十分复杂,但是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钝挫伤和眼球内积血导致的,所以及时的按照病情进行处理,能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的视力。

  • 标签: 眼外伤 继发性青光眼 临床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爱护理在眼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焦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眼外伤急诊手术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人文关爱融入到护理中,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手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视力均得到改善(P<0.05);手术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爱以人为出发点,顺应人的需求,为病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减轻眼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焦虑症状。

  • 标签: 人文护理关怀 眼外伤急诊手术 焦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外伤后出现高血压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科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46例脑外伤后出现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护理方案,研究其效果。结果经过我院的综合护理,46例患者病情均稳定下来,后转入普通病房,于21天内全部出院,出院时血压均达标。结论对脑外伤后并发高血压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效果,稳定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外伤 高血压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孔贴补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穿孔贴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不实施贴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鼓膜愈合率、气导听阈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孔贴补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穿孔贴补术 外伤性鼓膜穿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外伤患者诊疗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急诊外伤患者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38%,优于对照组的82.26%(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7%,优于对照组的80.65%(P<0.05);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外伤患者在诊疗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外伤患者 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脑外伤后电解质监测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7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35例病患给予常规的生理盐水(0.9%)进行治疗,治疗组则给予高渗盐水(7.5%)进行治疗,然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解质监测和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浆钠、钾、氯浓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病患的颅内压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血清钠(39.3±3.1)mmol/L,血清氯(103.2±5.2)mmol/L,颅内压平均为(1.62±1.3)kPa,每一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讨论脑外伤后的电解质监测与治疗能够有利于纠正机体电解质紊乱,有效降低颅内血压,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以及康复的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 电解质 监测 颅内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伤进行早期骨修补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颅脑外伤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28例。观察组行传统的开颅手术以清除血肿,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血肿部位行早期骨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1.43%,并发症发生率65.00%;而实验组有效率为96.43%,并发症发生率只3.70%,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清除血肿基础上进行早期骨修补手术的治疗方法,有较高的治愈率,且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 标签: 颅脑外伤 传统清除血肿手术 早期骨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胸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胸外伤患者8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管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优质护理后,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肺不张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降低胸部外伤患者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肯定,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胸部外伤 疼痛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在肋骨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75例肋骨骨折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64排螺旋CT检查,对比观察、分析骨折的数量、位置、性质及周边结构。结果75例中,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113处,肋软骨骨折4处;肋骨骨折线的显示较平片更清晰、直观。X线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93处,肋软骨骨折0处。结论64排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MIP及VRT重建图像应用,对判断肋骨骨折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检查。

  • 标签: 肋骨骨折 64排CT 放射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