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胎或三胎选择性减胎术后妊娠结局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的24例双胎或三胎妊娠患者,孕11周后在超声引导下对计划被减胎儿进行KCl心内注射减胎,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减胎成功,减胎后妊娠结局良好,抱婴回家率较高。结论双胎或三胎选择性减胎术后患者妊娠结局良好,良好的护理质量对提高减胎术成功率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胎妊娠 KCl心内注射减胎 术后妊娠结局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由于病案首页信息的准确可靠是实现疾病相关诊断分组(DRGs)合理的前提条件,疾病相关诊断分组(DRGs)是以主要诊断作为分组依据,而组内的划分以治疗方法(手术和非手术)和病情轻重等因素分配适当权重。本文通过列举重症监护室(ICU)实际中主要诊断与手术操作选择错误的案例,分析其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临床医师病案首页书写不规范、对《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1和《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2知识欠缺、编码员阅读病历能力不足等原因,因此需加强临床医师首页填写的规范性、ICD知识的普及、编码员专业水平的提升、与临床医师的双沟通、监督检查制度的健全等举措,才能获取更准确可靠的病案首页信息。

  • 标签: 病案首页 国际疾病分类 主要诊断 主要手术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型雌激素选择对于围绝经期妇女激素补充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90例围绝经期妇女,平均48(39~55)岁,所有患者均有围绝经期临床症候表现,将其随机分为实验A组30人、实验B组30人,对照组30人共3组,分别给予克龄蒙、雌二醇贴片,安慰剂治疗,同时雌二醇贴片组给予孕激素联合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根据Kupperman评分结果评价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结果实验A组、实验B组均有明显的症状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实验组改善程度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雌激素对于围绝经期妇女的激素补充治疗具有明确效果,不同剂型对其治疗效果影响并不明显。

  • 标签: 药物剂型 雌激素 围绝经期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胸及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优缺点及合理选择原则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8例贲门癌患者,经胸及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45例,经胸33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总数、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近期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论经胸及经腹贲门癌根治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部位来选择手术入路。

  • 标签: 贲门癌 根治术 手术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选择性靶向化疗药物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阿霉素化疗,观察组则采用卡培他滨化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2.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7%;对照组的相应值分别为63.41%,51.22%。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靶向化疗药物卡培他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控制其病情发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培他滨 乳腺癌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及时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SICU)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诊断的9例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与诊断治疗的过程,结果9例患者中3例为股静脉血栓,行抗凝治疗并由介入科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拔除静脉导管,4例为颈内静脉血栓,予以抗凝后拔除导管,2例锁骨下静脉,监测其血栓的形态,后予以拔除静脉导管,无病例行溶栓治疗,无肺栓塞、血栓相关死亡并发症。结论通过ICU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常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检查结果可靠,操作方便,易于学习,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血栓具体情况决定治疗策略,滤器、溶栓、抗凝不是必然的选择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导管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选择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f-URS)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95例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拟行f-URS患者病例,我院均为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均术前免留输尿管支架管,术中先使用输尿管硬镜检查患侧输尿管情况,若输尿管无狭窄、肿瘤等病变直接行f-URS,如果输尿管狭窄输尿管鞘无法插入,则在放置导丝后留置4.7F双J管,14天~21左右再次尝试f-URS。术后30天复查泌尿系平片、或者泌尿系彩超,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输尿管软镜第一次进镜成功率63.2%(60/95),余35例第二次手术21例成功进镜,总的进镜成功率为85.3%(80/95)。30天后结石清除率为84.2%(80/95)。结论f-URS治疗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是可行的,并且安全系数高,疗效明显,对于较大结石分期治疗也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窒息患者治疗中选择性亚低温疗法的早期应用及护理。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观察组(选择性亚低温疗法)各4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Apgar评分、血气指标、乳酸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下新生儿窒息患者治疗中选择性亚低温疗法的早期应用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选择性亚低温疗法 阿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消化道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消化道溃疡患者共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治疗组(n=38例,以埃索美拉唑展开治疗),对照组(n=34例,以奥美拉唑展开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有效”、有效率94.74%等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显效”、“有效”、有效率82.35%(P<0.05)。结论在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治疗中,对其施以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药物展开治疗,可较好地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但埃索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奥美拉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消化道溃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首次剖宫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首次剖宫产手术的腹壁切口类型将其分为两组,横切口组和纵切口组分别有45例和6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剖宫产术中情况以及分娩后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比较横切口组孕妇和纵切口组孕妇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分娩时间、总手术时间等主要指标,均可见纵切口组显著小于横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手术选择腹壁纵切口的孕妇更有利于二次剖宫产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 二次手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肺癌患者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栓塞化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1.4%,明显高于灌注化疗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 栓塞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难治性子宫出血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出血病例数80例,患者入院后现进行宫腔填塞,给予止血、缩宫药物,并静脉输血治疗,但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转为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子宫全切术,观察组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于治疗难治性子宫出血的止血效果显著,成功率较高,可保证子宫的完整性适用于具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 标签: 子宫出血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预置D-J管在妇科复杂手术中对输尿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妇科复杂手术患者,术前取得患者同意后在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插管留置D-J管,为术中快速准确寻找输尿管起到标示作用。结果41例患者术中均能较容易辨认输尿管,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直视下判断辨认输尿管9例,对输尿管支架进行触摸确定输尿管32例,无一例输尿管损伤发生。结论妇科复杂手术前选择性留置D-J管可在术中有效保护输尿管,预防其发生损伤。

  • 标签: D-J管 妇科手术 输尿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患者未使用预约诊疗而采取传统窗口排队挂号原因。方法选择在2018年4月10至2018年4月26日之间11个工作日中,对挂号窗口排队患者进行排队原因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窗口排队挂号就诊人群以市内本城区中青年患者为主,其中初诊患者为467人(46.42%),复诊患者539人(53.58%),当中包含建卡患者176人,挂号患者500人,预约取号199人,补办卡患者为131人。结论通过调查,锁定门诊患者选择传统窗口排队挂号主要原因,为实施推广预约诊疗启用针对性措施,减少传统窗口排队挂号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门诊患者 排队挂号 问卷调查 预约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需引产的患者于引产术前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患者子宫动脉明显增粗,分支明显增多增粗。6例术后平均14小时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娩出,无产后出血及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32d左右恢复月经。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妊娠中晚期前置胎盘出血及预防引产术后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妊娠 前置胎盘 子宫动脉栓塞术 选择性
  • 简介:摘要目的以鼻咽癌病例进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探讨射野等中心的选择对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鼻咽癌患者20例,以相同角度的射野、相同目标约束条件分别设计三组动态调强计划A组射野等中心在靶区几何中心、B组射野等中心相对于A组向头侧偏移6cm、C组射野等中心相对于A组向足侧偏移6cm,比较3种方案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受量。结果三组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危及器官的受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中,射野等中心的选择对剂量学无明显的影响。

  • 标签: 鼻咽癌 动态调强放疗 射野等中心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选择不同腹腔镜手术(LC)时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时机分为实验组(27例,入院12h内行急诊手术)和对照组(27例,入院后采用药物治疗3~5d后选择择期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中转开腹率(3.7%)和对照组(7.4%)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763,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胆管损伤、胆漏、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实验组出现切口感染、胰腺炎等并发症,经换药后治愈,对照组出现轻度黄疸,经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一旦确诊后,若没有明显手术禁忌症,应及早采用LC治疗。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胆囊结石 急性胆囊炎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的患有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有50例患者是采用常规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治疗处理,称为对照组;有40例患者采取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处理,称为实验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动-静脉和臂-视网膜动脉的显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动-静脉和臂-视网膜动脉的显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视力低下的问题,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所以,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 标签: 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均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作为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甲状腺病变性质不同分为两组良性组(n=58)和恶性组(n=8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永久性和暂时性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以及再次手术率。结果良性组、恶性组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45%(2/58)、6.17%(5/81),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分别为5.17%(3/58)、8.64%(7/81),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72%(1/58)、3.70%(3/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喉返神经损伤,且无因出血等并发症而再次手术。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均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有经验的甲状腺外科大夫,可以考虑将甲状腺全切除术作为恶性甲状腺疾病和需要手术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甲状腺全切除术 良性 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