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口腔外科门诊中经常需使用拔牙术来进行牙齿疾病治疗。目的探讨口腔外科门诊中所存在的多种严重并发的治疗途径。方法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收治患有拔牙后不同类型严重并发患者共计47例为样本进行研究,针对上述患有不同症状并发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并针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阻生牙误入间隙患者经对颚下组织切开成功取出;牙齿残根误入患者经采取口腔骨开窗治疗将残根全部取出;拔牙术后出血症状经使用止血药与抗休克药物治疗效果较佳;牙齿根部深入神经患者采取免治疗方式经一段时间症状消除;对出现拔牙手术后感染患者进行创口清理,给予抗菌消炎药物治疗,症状得以消除。结论拔牙术后所出现并发会影响整体口腔治疗,应给予上述并发的及时确诊与治疗,消除患者病痛困扰。

  • 标签: 口腔外科门诊 拔牙 严重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采血方法的血肿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操作时间和安全性。方法110例需要采集血气分析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股动脉穿刺方法进行采血。观察组采用解剖学体表定位法即以桡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约1cm,再向肘关节的方向约0.5cm为穿刺点。结果两种采血方法的操作所需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的差异有显著性(p<0.5)。结论经桡动脉采血更快速、安全,可作为重症监护患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气分析 动脉采血 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针灸康复治疗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7月收治的80例,经诊断患有缓慢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据医治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延用原有的药物干预与恢复医治,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恢复训练的方法医治阻塞性肺疾病,比照两组患者的医治作用。结果研究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对比数据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针灸 肺病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切开后出现呼吸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情况,探讨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对2010年-2012年10月我院ICU所有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做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2010年收到652例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07例,2011年收到513例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25例,2012年1-10月收到556例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41例,药敏试验结果耐药率也逐年提升表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医院感染的首要致病菌并比例逐年提升,因此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及护理,根据药敏试验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与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气管切开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从家属与医护人员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探讨重症监护医护人员与重症患者家属发生纠纷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纠纷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时使用纳洛酮与无创呼吸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使用无创呼吸,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纳洛酮,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纳洛酮与无创呼吸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纳洛酮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呼吸联合纳洛酮治疗104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入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共10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无创呼吸联合纳洛酮的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单独治疗,疗程结束后,分析其治疗后的病症改善状况,包括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及二次插管几率。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91.2±6.4)kpa、血氧饱和度(95.0±6.5)%、心率(82.3±12.5)次/min,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0.2±4.6)kpa、(80.3±5.6)%、(123.5±12.5)次/min,效果显著。结论COPD并发呼吸衰竭在无创呼吸治疗的基础上,联纳洛酮的方案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减轻呼吸困难,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纳洛酮 COPD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护理干预对麻醉恢复病人并发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麻醉恢复病人中选取186例作研究对象,将实施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n=93),将实施人性护理干预者设为研究组(n=93),就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并发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平均苏醒时间是(25.31±6.21)min,短于对照组的(42.92±9.15)min,差异显著(P<0.05);(2)研究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5.38%,低于对照组的15.05%,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性护理干预用于麻醉恢复中效果肯定,可帮助患者早期苏醒,并减少并发,值得借鉴。

  • 标签: 人性化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麻醉恢复室 并发症 苏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湿护理措施。方法收取我院5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1日-2016年11月30日,并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持续氧气喷雾装置进行湿,观察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加热气湿。结果(数据要改)观察组患者血氧分压(12.41±1.99)KPa、血氧饱和度(95.75±4.01)%、呼吸频率(20.23±3.15)次/min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加热气湿护理,不仅能减少并发,还能改善患者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 加热气道湿化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气管切开患者湿不同护理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5月—2013年5月5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分成A组和B组;A组使用雾化吸入法;B组使用气管内间歇湿法。结果A组湿不足;B组进行湿程度满意。讨论对气管切开患者湿是预防呼吸感染提高治愈率的较好方法。

  • 标签: 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 喉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无创呼吸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8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无创呼吸治疗,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41例,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7.6%)显著高于对照组(85.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治疗期间,给其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将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BAP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40例BIBAP呼吸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心率、呼吸和动脉血气指标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胃肠胀气,1例患者面部皮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结论临床中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BIBAP呼吸治疗过程中规范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BIBAP呼吸机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结果无创呼吸辅助治疗24小时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氧分压(PO2)有显著改善。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治疗呼吸衰竭疗效明显,积极的护理措施能提高人机协调性,减少并发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呼吸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全方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积极配合治疗者42例,比例89.36%,对照组积极配治疗者32例,比例68.09%,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无创呼吸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全方位护理,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5例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用保守呼吸通畅,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出现冷凝水逆流现象,防止患者口鼻腔以及胃内容物误吸,保持患者口腔以及插管的洁度。结果所有感染呼吸相关性肺炎,无一例因其死亡,因此,对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工作的实施较为有效。结论好的护理对于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被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护理观察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8例,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3例)和护理干预组(35例),观察并比较以上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同时,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1.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30.3%,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中有显著的效果,对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中使用呼吸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86患者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24例,发生率为27.91%。其中第3d发生VAP的患者2例、第7d发生VAP的患者9例、第14d发生VAP的患者13例。结论重症监护使用机械通气并发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机率较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做好相关感染因素的预防,若出现感染应及时处理,避免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疗效,甚至生命。

  • 标签: 呼吸机 肺炎 感染因素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