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收治的103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为(5.24±1.26)d、对照组为(9.96±1.78)d(P<0.05);住重症监护时间,观察组为(9.21±1.35)d、对照组为(16.77±2.86)d(P<0.05);观察组并发发生率为5.77%、对照组为19.61%(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中,给予综合护理,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对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总结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文献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综合。结论加强预防及护理对控制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我院重症监护呼吸相关肺炎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和研究治疗过程中采取护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抽取34例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治疗的呼吸相关肺炎患者临床护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入组的患者中有32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临床治愈率为94.12%,且在拔管后患者未再出现呼吸相关肺炎的临床症状。2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对呼吸相关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患者人工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95例我院重症监护患者,对其进行机械辅助呼吸,同时予以湿、吸痰防化等护理,观察病人体征变化。结果195例危重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阻塞、缺血坏死、意外拔管及呼吸管道脱落致窒息。结论人工建立后良好的护理质量直接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人工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1例经护理治疗后呼吸功能得到恢复并拔出气管导管且转出重症监护病房,7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 标签: 重症患者 人工气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重症监护人工患者有针对性的规范护理方法,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杜绝减少并发的发生。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2例人工建立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包括加强对气管插管的固定、呼吸湿、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通畅、预防感染和加强心理护理等,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在进行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后,62例人工患者中除3例因各种并发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他59例病情得到好转,转入普通病房进行进一步观察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加强对人工患者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杜绝和减少人工创口感染和堵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的发生,保障呼吸辅助设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重症监护 人工气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了ICU2014年9月—2016年9月的104例进行机械通气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04例ICU机械通气病患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VAP与患者年龄、血糖浓度、抗生素、制酸药物、意识障碍、留置胃管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有关。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接受呼吸治疗并出现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4例接受呼吸治疗并出现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呼吸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衰竭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控制时间、呼吸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接受呼吸治疗并出现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呼吸机 并发症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70例呼入住监护且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VAP组(25例)与非VAP组(45例),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非VAP组患者中,存在意识障碍、穿刺植管、留置胃管及器械通气超过10d的患者例数均显著低VAP组(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意识障碍、留置胃管及器械通气超过10d均为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导致了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导致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因素进行预防,是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重要保障。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VAP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以丰富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并将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综合护理干预予以护理。经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机械通气时间、VAP的发生时间及发生情况等,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时间显著延迟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满意率,有效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同时降低了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延缓了发生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重症监护呼吸排出气体微生物污染的具体情况。方法选择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综合性重症监护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50例伴有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对照试验,分析使用细菌过滤器前后,呼吸出气端细菌感染的情况。结果使用细菌过滤器后,呼吸的出气端的细菌感染情况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患者在使用呼吸时,配合使用细菌过滤器,可以有效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几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 出气口 细菌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监护患者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拟定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在我院中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70例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分为两组,未发生组(观察组)和已发生组(对照组),每组35例,分析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拟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意识障碍率、深静脉穿刺置管率、胃管留置率方面,对照组要多于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方面,对照组少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多种致使重症监护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存在,死亡率较高,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患者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ICU)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为相关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神经外科ICU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患者,分为VAP组与非VAP,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诱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有针对性的推行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基础疾病、插管方法、昏迷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方法、昏迷、基础疾病是诱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造成神经外科ICU中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我科接收治疗的87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分析患者的并发相关性肺炎时间及预防方法。结果实验中,对于87例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有38例患者并发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43.7%。患者并发VAP时临床死亡率为39.5%,患者并发关性肺炎的平均时间为(5.1±2.2)d。结论临床上,ICU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应该缩短患者呼吸使用时间,有利于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并发肺部感染的ICU患者10例为对象,对所有患者从心理护理呼吸护理、环境管理及其他方面展开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8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效果较为显著,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已得到明显改善,经护理后已脱离生命危险,只有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没有消失,最终抢救无效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对并发肺部感染的ICU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感染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肺部感染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72例老年患者均经过经口气管插管后接呼吸进行辅助通气,并对患者实施急性综合气道管理。结果41例5d~25d后恢复自主呼吸,成功拔除气管插管,3例拔管后因呼衰加重而再次行气管插管,此后成功拔管,2例拔管后因痰液较多而行气管切开,26例死亡(其中23例死于原发病,3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规范、严格、细致的管理,是提高机械通气疗效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并发的关键。

  • 标签: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通重症监护病房呼吸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对我院近六个月在ICU病房住院的428例患者进行随机抽取84例使用呼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84例患者原发疾病的ICU住院时间、呼吸通气时间和并发进行统计。结果经过几个月的ICU病房治疗后,患者在使用呼吸的过程中,并发最多的是相关性肺炎,有40例。发病率为47.6%,其次是患者肺部黏膜损伤的有24例,发病率为28.5%;最少的肺不张的患者有20例,发生率23.8%。结论在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每天会接收各种各样的重症病人,在对重症患者采用呼吸的时候,会导致很多的并发,其中相关性肺炎、肺部粘膜损伤和肺不张是最主要的三种并发。因此在采用呼吸治疗的同时,要配合药物治疗或者增强医疗器械使用的规范,都可以大大的减少并发的出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重症监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8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实施专业有效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等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后的病患的VAP发病率、预后和病死率都比只做常规治疗的病患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RICU内患者应用专业有效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帮助患者恢复,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干预 VAP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辅助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均为30例。A组给予无创通气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B组为70.00%,对比差异明显(P<0.05)。A组的PaO2与SpO2均高于B组,PaCO2低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而两组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APACHEⅡ(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均小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通气治疗可改善其血气指标和临床指标,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辅助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