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查阅某2018年1月—3月的住院患者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例,对其选用品种、使用剂量、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39份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病历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儿科,其次为呼吸科;使用的品种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醋酸泼尼松片为主。结论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广泛,但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问题,临床上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不合理用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急救及转诊。方法此次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中心前科室转诊的急危重症患者83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转诊中未发生死亡病例,100.0%抢救成功率。结论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前急救及转诊时需做好各项接诊准备并快速出诊,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转送途中予以患者优质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妇产科 急危重症 院前急救 转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RIMA模型、指数平滑模型在预测出院病人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某2008—2017年出病人数,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建模拟合,并应用拟合模型对2017年每月份出院人数进行预测。结果ARIMA模型和指数平滑模型均适用于该院出院人数预测,Winters加法模型预测的MAPE值、MAE值、RMSE值都较ARIMA模型小,预测结果较ARIMA模型准确。结论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出院人数是可行的,但也应结合相应的变动趋势选择相应的模型。本研究中,指数平滑模型中的Winters加法模型优于ARIMA模型,预测结果较为准确,两种方法对于出院人数的预测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ARIMA模型 Winters加法模型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某县部分农村缺血性胸痛前急救与转运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78例农村缺血性胸痛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35例经过正确前急救和转运、入院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43例未开展前急救和转运、入院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转入上级医院后均给予相同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7.4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农村缺血性胸痛患者实施正确的前急救和转运可以为接下来的治疗赢取宝贵的时间,减少死亡率,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胸痛 院前 急救与转运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急救中心各协作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在2016年3月前采取常规护理(实施前,32例)与自2016年3月后实施前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后,32例)的效果差异。结果实施前急救护理路径后,在抢救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存活率、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实施前,且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以不同的入院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由家属送入医院未采取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由救护车辆送入医院并实施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所需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病发至抢救时间、溶栓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以14.54%低于对照组的38.18%(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老年人因身体器官逐渐衰竭,出现身体不适时间较多,有一定的耐受性,且认知能力较差,表达能力有限,如本次病例患者,阿斯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不够明显,主诉不足够给予医护人员做出正确判断的依据,容易导致误诊漏诊现象,因此,便要求医护人员提高对病人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的动态观察,以及做好与其他病种的鉴别诊断,医护人员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抢救技术,以便提高抢救效率和成功率。

  • 标签: 阿斯综合症 院前漏诊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乡镇卫生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乡镇卫生收治的150例患者设作实验对象,根据双盲法将150例患者分成两组,75例应用常规管理设为对照组,余下75例应用人性化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操作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乡镇卫生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可以提高操作合格率和基础护理合格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护理管理 人性化管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前急救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制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表,依据标准化沟通交接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病情等情况,按照交接表中的项目,依次评估。结果应用标准化沟通交接模式后,患者转运交接的平均耗时缩短,转运交接异常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或家属对前急救工作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前急救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有助于缩短交接的平均耗时,降低交接中异常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交接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

  • 标签: 标准化沟通模式 院前急救 转运 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幼保健急诊科护理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防范措施实施前的对照组(n=55)和行防范措施实施后的实验组(n=5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失误率与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失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实施防范措施后,我院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有效降低,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增强了护理质量。

  • 标签: 妇幼保健院急诊科 护理纠纷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运用个性化护理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急诊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从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及护理满意度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度(80%)低于观察组(10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运用个性化护理后,在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使分诊评估时间和抢救时间明显缩短,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个性化护理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呼吸心跳停止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00例,均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急救干预(对照组,n=50)与应用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救信息平均受理用时、呼叫-出车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情况判断平均用时(30.2±3.2)s,对照组(45.2±1.9)s,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插管、心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完好率、器械摆放合理率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8%,86%,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诊速度(3.8±1.2)min,对照组(6.1±2.4)min,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患方满意度率均高于对照组,差错事故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可增强前、院内急救时效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院前心肺复苏 无缝隙连接急救
  • 简介:摘要前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如何建立和完善前急救体系,提高院前急救率,是当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查询120值班记录并结合质性访谈的方法,了解海北藏族自治州前急救现状,发现前急救体系建设中的一些缺陷,从而提出一系列的对应措施。

  • 标签: 急救体系 建设缺陷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现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未给予前急诊护理,实验组给予前急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前、后的死亡率,手术成功率,抢救时长、术前准备时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中,可采取前急诊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抢救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患者分为两组,根据是否经过前急救,将患者分为前急救组149例和未前急救组115例。其中,前急救组给予补液、吸氧、药物等针对性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术前准备时间、休克复苏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前急救组术前准备平均时间为11.15±2.25分钟,休克复苏时间为2.24±0.36小时,未前急救组术前平均准备时间为19.21±2.56分钟,休克复苏之间为3.27±0.41小时,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急救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98%,未前急救组成功率为80.8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急救组并发症发生率来4.03%,未前急救组并发症发生率18.2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创伤 休克 急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前急诊个性化护理的方案进行护理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5.1日到2017.5.1日,将其依据中心随机原则分2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常规前急诊方案为主护理(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前急诊个性化护理(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反应出诊、急救、入院的时间以及诊断、转运成功、急救成功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护理后,其上述6项指标数据和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前急诊个性化护理的方案,其效果理想。

  • 标签: 院前急诊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福利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常州市福利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降压治疗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与干预8周后两组老年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老年患者干预后SAS、SDS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以及同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老年患者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福利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血压控制。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原发性高血压 福利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急危重患者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按照霍尔三维结构模式理论,建立三维护理管理模式,逻辑维培养前急救护士的批判性思维,改善急危重患者前急救护理逻辑思维。时间维加强前急救护理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知识维加强前急救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前急救中运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持续改进质量结果,三维法护理培训后,前急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大幅提高,急救意识增强,反应能力加快,医、护、驾配合更协调。患者急救成功率前后由81.02%提高到87.62%,患者满意度由81.98%提高到92.85%。结论三维护理管理模式保障前急救护理流程顺利开展,提升了前急救护理水平、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危急重患者 三维法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信息登记模式在间转运中的作用,对护士短时间内准确、快速评估孕产妇信息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沟通方式进行登记记录。实验组成员进行标准化沟通模式培训,应用《重症孕产妇转运信息登记表》进行记录。分析两组通话时长、通话次数、漏重要信息次数、医生反馈评价、护士自我评价。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观察记录180次,结果显示通话时长对照组2.18±0.68分钟,实验组1.87±0.83分钟;通话次数对照组1.64±0.72次,实验组1.34±0.61次;漏重要信息次数对照组42次,实验组8次;医生反馈评价对照组26.56±1.33分,实验组30±1.12分;护士自我评价对照组28.44±1.33分,实验组30.12±0.88分。结论建立标准化信息登记模式,使用《重症孕产妇转运前标准化信息登记表》能帮助护士快速、准确评估重症孕产妇重要信息,提高电话沟通的有效性,减少了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隐患。

  • 标签: 重症孕产妇转运 标准化 信息登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2018年7月—12月儿科门急诊超说明书处方进行分析,促进儿科门急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儿科门急诊的1000张处方作为分析对象,依据药品提供的经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最新版药品说明书,分析儿科门急诊超说明书处方情况。结果1000张处方中,超说明书处方率为21.5%;超说明书处方类型前3位分别为无儿童用药信息(36.28%)、超给药频次(18.14%)、超适应症用药(16.74%);超说明书药物品种前3位分别为抗菌药物(26.05%)、抗病毒药物(19.53%)、呼吸系统用药(18.14%);各年龄阶段前3位为幼儿期(40.47%)、学龄前期(29.30%)、学龄期(15.35%)。结论儿科门急诊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影响医疗安全,需提高警惕。

  • 标签: 儿科 门急诊 超说明书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