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特异性PCR技术分析107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状态。结果本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阳性率为58.9%(63/107)。右半结肠组肿瘤组织中BNIP3基因甲基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组(P〈0.001);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02)。BNIP3基因甲基在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期等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BNIP3基因高甲基与早期结直肠癌部位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DNA甲基化 BNIP3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咆(hUVECs)来源的微囊泡(MVs)促进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增殖及促进组织工程腹膜样组织血管的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hUVECs.无血清培养法刺激释放MVs.并对MVs行电镜检测。WMC与hUVECs来源的MVs体外共培养.对细胞及上清液分别行CCK、ELISA和RT—PCR检测。将rPMC种植在小肠黏膜下层(SIS)表面,分别与加入MVs的培养基和单独培养基预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皮下:2周后取出移植物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透射电镜下可以看到有完整的膜结构的hUVECs分泌的MVs。加入MVs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明屁促进rPMC增殖(P〈0.05),同时在上清液中加入MVs组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对两组rPMC行VEGF的RT—PCR检测.加入MVs组比对照组表达明显增高。对取出的移植物行HE染色.加入MVs组和对照组相比.可见新生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hUVECs来源的MVs能够明显促进rPMC的增殖,诱导rPMC产生VEGF高表达.刺激组织工程腹膜样组织血管.为以腹膜问皮细胞作为尿道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大范围尿道缺损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微囊泡 腹膜间皮细胞 组织工程 血管化
  • 简介:背景:椎间融合器的表面性征是制约其远期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如何优化可降解性融合器的生物活性和结构特征以适应细胞生长是仿生研制椎间融合器的核心步骤.目的:分析数字影像学及表面修饰技术研制椎间支架的可行性,评估构筑生物支架的方法.方法:获取颈椎标本解剖数据,对相邻层匹配轮廓间三维表面进行重构来确定支架形貌,以Nd:YAG激光联合RGD表面修饰纳米级β-磷酸三钙/壳聚糖/聚己内酯支架,观察支架形貌,测定支架的相容性、亲水性及降解力学特性.结果与结论:图像三维重构可提高支架外部轮廓的精确度,减少单纯理化制备过程的参数误差,使支架空间三维布局更加合理,联合表面改性后的支架拥有稳定的降解速率及良好的亲水表面,能达到椎间支架的力学要求,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器候选材料.

  • 标签: 仿生椎间融合器 图像 三维重建 纳米 融合器 表面改性
  • 简介:血清肌酐测定是临床评价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然而在I临床上常见到很多患者仅凭此项化验指标直接评估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及据此推测疾病预后,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客观的,因为血清肌酐检测值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产生不同医疗机构及不同个体之间的检测值。患者的过度依赖和猜疑性的频繁化验以及医务人员的错误解读给患者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不仅增加经济负担,

  • 标签: 血肌酐 心理影响 症状自评量表 护理对策
  • 简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自身免疫出血综合症,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氨磷汀是一种硫化磷酸化合物,在组织中被碱性磷酸酶水解,成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有理醇(WR-1065),可直接与烷剂、铂类药物结合降低其毒性,减少正常组织的细胞凋亡,

  • 标签: 氨磷汀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 简介:显微组织图像(例如胞、粒子与晶粒等)的数字图像处理、分割和分析,对于获取显微组织特征的三维信息非常重要。已有数种商用和共享程序包可以用于图像的处理和分析。"ImageJ"即其中之一,其长期广泛采用及其可扩展插件形式已使其成为许多不同应用领域科学家选用的工具。它包含了处理、分割、重建和可视材料显微结构所需要的几乎所有基本的和最新的功能以及图像分析工具(例如‘ParticleAnalyzer’,‘3Dobjectcounter’,‘3DRoiManager’),以用于成组粒子的复杂统计处理。虽然它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很受欢迎,被认为是一种有用的和有效的开放源码的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但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对其所知甚少。面向材料学界,本文尤其是那些没有图像处理和分析经验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员,在简要介绍ImageJ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其应用于在三维空间中处理、分割和分析显微组织结构连续切片图像的一个通用框架。

  • 标签: 材料体视学 显微组织 系列截面图像 IMAGEJ 图像分割 图像分析
  • 简介: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senileacutenon-lymphocyticleukemia)又称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senileacutenon-lympoidleukemia),是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化疗药物所致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临床表现有贫血、发热、出血、浸润等。白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迄今尚未完全被认识,该病属于病情比较凶险的一种疾病,如果不经过特殊的治疗,预后较差。2011年3月起,我院对一名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骨肿瘤患者CT扫描的人工髋、膝关节假体计算机辅助三维个性设计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选取股骨恶性骨肿瘤患者,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术前规划、模拟手术和假体三维设计,发送STL文件定制个性假体。依据术前规划进行保肢手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设计并定制了带定位标识的个性人工股骨柄肿瘤假体和人工膝关节铰连式肿瘤假体,手术瘤骨切除彻底、假体安装顺利、位置合适,术后双下肢等长。结论基于CT重建能设计出带标识个性人工关节肿瘤假体,有利于保肢手术精确恢复下肢长度和精确安装假体位置。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骨肿瘤
  • 简介: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为1例机械辅助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制定合理的卧位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5~2011.1)、DARE(2011.3)、CCTR(2011.3)、MEDLINE(1996~2011.1)以及CNKI(1979~2011.1),查找高质量临床证据,并根据患者情况及家属意愿制定合理护理方案。结果共检索出有关机械辅助通气的ARDS或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合理卧位的Meta分析3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系统评价1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1篇。证据表明:①早期对患者应用俯卧位,尤其是针对双肺或左肺功能障碍者,可以有效改善其氧合状况,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②长期俯卧位会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性;③俯卧位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该卧位可以明显降低轻度ARDS患者的病死率。综合文献信息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制定出如下护理方案:在发病早期(24~36小时内)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同时加强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经过4周左右的综合治疗和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的氧合状况有了明显改善,SpO2达90%~100%,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压疮,患者准备脱机,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结论为重度ARDS患者进行早期俯卧位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氧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损伤的发生,但对轻度ARDS患者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是否会延长生存时间、降低其病死率仍需高质量证据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俯卧位 循证护理
  • 简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往往合并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发育不良或闭锁,已往外科修复采用跨瓣环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RVOT),但解除RVOT狭窄的同时往往会导致肺动脉瓣返流,而长期肺动脉瓣返流可致右室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心律失常、运动耐力下降和心力衰竭。我科2002年6月至2011年11月对75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0.1mm厚的膨体聚四氟乙烯(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RVOT,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膨体聚四氟乙烯 右室流出道重建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APC基因截短型突变与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关系和荧光标记数字蛋白截短检测技术(P兀)在APC基因截短型突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96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结肠癌44例、直肠癌52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应用荧光标记数字PTT,以从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片段为体外翻译的模板,对50例结直肠癌患者APC基因突变聚集区进行筛查,根据有无截短蛋白的出现,判断基因突变是否发生。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46例结直肠癌患者APC基因突变聚集区进行突变检测。对两种方法的突变检出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50例采用荧光标记数字PPT检测的结直肠癌标本中,13例发生截短型突变,突变检出率为26%(13/50),对其中4例阳性DNA样本进行测序,为无义突变,均导致截短蛋白的产生。46例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的结直肠癌标本中,11例发生截短型突变,突变检出率为24%(11/46),与荧光标记数字PPT突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3,P〉0.05)。结论APC基因截短型突变是我国散发性结直肠癌较常见的基因改变事件。荧光标记数字肿是快速、高效的基因突变筛查技术。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APC基因 蛋白截短检测技术 突变聚集区 体细胞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