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医师在线》2021年第29期
  • 机构: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221000
  • 简介: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格瑞洛治疗效果及分析其安全。方法:选择2019年4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20)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n=20)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5.00%,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0.00%,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格瑞洛治疗效果确切,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替格瑞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 简介:永久心脏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治疗方法。但随着接受起搏器植入患者不断增加,起搏器相关感染发生率也较前增加。起搏器相关感染不仅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起搏器植入术后正确护理方法及护理指导对患者早日康复非常重要。本研究对2005年至2013年在我中心确诊为植入心脏起搏器感染患者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感染患者 护理指导 植入术后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 缓慢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源肺水肿(NPE)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变化临床意义。评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NPE患者预后判断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NPE患者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3.2±10.5)岁。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EVLWI、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比较治疗前后EVLWI、PVPI与氧合指数(OI)差异,分析EVLWI、PVPI、OI之间相关。根据患者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d后EVLWI差异。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第3d、第5d、第7dEVLWI明显下降(P〈0.05)、PVPI明显下降(P〈0.05),同时期OI显著升高(P〈0.05);EVLWI和PVPI分别与OI存在显著负相关(r=-0.509,P〈0.05;r=-0.541,P〈0.001);EVLWI和PVPI呈正相关(r=0.712,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治疗前EVLW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9.4±3.1vs.10.1±2.7,P〉0.05);治疗7d后,存活组患者EVLW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6.2±2.0vs.9.4±3.1,P〈0.01),亦低于死亡组(6.2±2.0vs.8.4±1.7,P〈0.05)。结论EVLW高低能直接反映NPE患者疾病严重程度,EVLW越高,则病情越重,OI越低;同时监测EVLWI能预测病死率。

  • 标签: 神经源性肺水肿 血管外肺水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氧合指数
  • 简介:患者男,5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高血压、双束支阻滞.心电图记录于起搏器植入术后第8d.窦性P波顺序发生,窦性频率68bpm,起搏频率72bpm.肢导、胸导各为6导同步记录,肢导R1及胸导R2-4为窦性,P、R、T电轴分别为:54°、-66°、31°.PR间期0.12~0.16s,QT间期0.40s.肢导R2形态介于窦性与心室起搏QRS之间,PR间期0.12s,QRS前有1起搏脉冲信号,为窦-室室融合波(VF).肢导窦性QRS呈左前分支阻滞(LAH),胸导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3个窦性QRS时间分别为0.13、0.12及0.11s,RBBB程度逐渐减轻,说明右束支不应期在逐渐缩短.RV5电压3.7mV.

  • 标签: 心室起搏 波形正常化 心电图 室性融合波
  • 简介:目的观察经导管冷冻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疗效。方法对本院13例AVNRT患者行冷冻消融房室结慢径路治疗,先用-30℃行冷冻标测,确定有效靶点且无快径损伤后,立即行-75℃冷冻消融,消融4~8分钟,消融过程中密切观察房室结传导功能,一旦发现有房室结损伤,立即终止消融,改换靶点。结果13例均获成功,随访1~9个月无复发;在冷冻标测及冷冻消融时导管顶端与靶点无位移现象;冷冻标测与冷冻消融过程中无结早搏或结心律出现;2例在冷冻标测和冷冻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房室阻滞,立即停止冷冻复温后,即刻传导恢复。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有效方法,在一定温度时间内组织损伤是可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永久房室阻滞风险,较传统射频消融术治疗AVNRT有较高安全

  • 标签: 冷冻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慢径路 经导管
  • 简介:例1患者女,51岁,有频发室早史,因近来反复发作胸闷、心悸、头晕就诊.查心电图(图1)示:P波在宽大QRS波前位置不固定,即PR间期不等,QRS波起始部无粗钝,与相邻正常波PP间期不等于两者JJ间期,为典型舒张晚期室早.

  • 标签: 舒张晚期室早 间歇性预激 鉴别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先后2次头颅CT结果分为水肿扩大组40例和水肿未扩大组32例;监测患者入院后24h动态血压,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收缩压标准差(SBPSD)、舒张压标准差(DBPSD)、24h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分析血压与水肿关系。结果水肿扩大组血肿体积[(16.3±3.1)mlvs(10.8±2.5)ml,P=0.003]、24hSBP[(158.4±15.1)mmHgvs(147.3±14.8)mmHg,1mmHg=0.133kPa,P=0.034]、24hDBP[(101.8±9.7)mmHgvs(92.1±8.9)mmHg,P=0.017]、SBPSD(P=0.011)、SBPCV(P=0.012)和DBPCV(P=0.044)明显高于水肿未扩大组。24hDBP(OR=1.811,P=0.022)、SBPSD(OR=2.014,P=0.008)、SBPCV(OR=1.994,P=0.018)是周围水肿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4hDBP、SBPSD、SBPCV是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 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参数.对13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PWV检测,其中男954例,女438例,年龄14~85岁,平均(52.09±12.37)岁.结果1392例高血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PWV随年龄增大(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而增加(P<0.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和心率是与反映大动脉弹性PWV关系最为密切参数(P<0.001).结论长期高血压将导致大动脉扩张降低,这种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年龄、收缩压、心率与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变化关系密切.

  • 标签: 脉搏波速度 高血压 动脉扩张性 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心内膜炎(PVE)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再次手术治疗PVE患者1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1.76%),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2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均经治愈后出院。随访14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9年,生存良好,无复发。结论PVE外科治疗风险大,死亡率高,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灶和围术期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关键。

  • 标签: 心瓣膜置换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依从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患者共82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针对膀胱灌注针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灌注治疗依从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遵医、不完全遵医及完全不遵医行为比例分别为80.5%、19.5%。0.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1.5%、43.9%14.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依从,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灌注 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心衰并低血钾时校正QT离散度(QTcd)与室心律失常关系.方法:分别测量健康对照组,单纯心衰组、心衰并低血钾组及其血钾纠正后QTcd,并进行比较.同时对各组室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心衰并低血钾组QTcd及室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血钾纠正后及单纯心衰组(P<0.05~0.01).结论:QTcd可作为监测心衰并低血钾时室心律失常危险指标.

  • 标签: 低钾血症 QT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慢性心力衰竭 CHF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40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卒中及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颅内动脉狭窄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内操作 支架 多种药物疗法 再狭窄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心房颤动(Af)发生与左房内径关系。方法采用心电图、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对217例心血管病人(Af111例,非Af106例)左房内径、心率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f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非Af组(P<0.01)。不同病因Af患者,其左房内径大小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Af时心室率快慢与左房内径大小相关无显著(P>0.05)。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房内径 相关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医生电话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服药依从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依从影响。方法将16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随访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出院时都叮嘱入选患者术后必须戒烟、长期服药和1年内返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出院后只对随访组进行电话随访,出院1年后评定两组患者依从。结果随访组患者戒烟依从[90.32%(56/62)vs.75.00%(45/60),r=5.02,P〈O.05]、服药依从[91.25%(73/80)vs.77.50%(62/80),x2=5.74,P〈O.05]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依从[90.00%(72/80)vs76.25%(61/80),r=5.39,P〈O.05]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医生电话随访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服药依从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依从性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电话随访 冠状动脉支架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戒烟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乌拉地尔治疗难治心力衰竭(CHF)中B型脑钠肽(BNP)检测价值.方法选择经1~2周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心功能Ⅲ~Ⅳ级(NYHA)患者36例,将其分为基础治疗组18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利尿剂),乌拉地尔治疗组18例(基础治疗加乌拉地尔).治疗前进行BNP测定、心功能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检查,治疗结束即刻测定BNP及心功能分级评价,次日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结果心衰有效治疗后BNP显著下降,心功能有显著改善,LVEF明显升高,其中乌拉地尔治疗组BNP下降最显著.结论在评价难治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乌拉地尔治疗反应中BNP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B型脑钠肽 心力衰竭 乌拉地尔
  • 简介: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脑实质内出血,约占所有卒中15%~20%,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1-2]。为了减轻ICH后二次损伤对患者预后影响,其形成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炎性反应
  • 简介:当中老年患者在Ⅱ、Ⅲ、aVF导联上出现Q波时,首先要确定是心肌梗死引起还是其他因素所致.下壁心肌梗死通常是依据Ⅱ、Ⅲ、aVF导联出现坏死性Q波来确定,但阳性率较低,还有部分患者不出现坏死性Q波或Q波狭小,心电向量图(VCC)在心肌梗死诊断方面,其阳性率明显高于ECG.

  • 标签: 心电向量图 Ⅱ边缘性Q波 Ⅲ边缘性Q波 aVF边缘性Q波 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