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复发性早期流产的病因很多,是妇产科难治之症。我站门诊自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对复发性早期流产的32例患者,采用斯利安片,黄体酮治疗。本组年龄21~39岁,流产时间发生于妊娠6~12周左右。均经检查排除了子宫畸形,染色体异常,男性精液异常,外伤等影响生殖功能不良因素。选择了月经周期提前或推后,月经周期正常,并有2次或2次以上早期流产史者。均进行基础体温测定,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孕前3个月均给口服斯利安,每日1片,对月经不规则和内膜分泌功能欠佳者,孕前行人工周期治疗,经确认妊娠后,均增加斯利安用量,每日2片,维持3个月半。加用黄体酮,每日10mg,50天后隔日1次,70天后3日1次至100天停药。结果足月分娩28例,占87.5%;孕36~37周各早产1例,占6.25%;均为活产儿;孕50天,70天各流产1例,占6.25%。足月分娩及早产儿均无神经管及其它器管发育畸形情况,治疗效果满意,特作以报道。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斯利安 黄体酮
  • 简介: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部分患者可能与病毒及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有关,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部分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多,并伴随血清血小板自身抗体(PAIgG)水平下降,提示HP可能是部分ITP的致病因子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有助于寻求可能导致ITP发病的新病因,以及深入探讨其发病机理.并可提出了非免疫治疗新方法。但是HP在ITP的发病意义仍有争论,这有赖于更深层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更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来明确。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脉冲二氧化碳治疗汗管的疗效。方法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治疗汗管30例(观察组),同时间段选取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汗管30例(对照组),比较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汗管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小,更易于患者接受。

  • 标签: 汗管瘤 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 电离子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颅内动脉夹闭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60例颅内动脉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症状性CVS比例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整体护理组的症状性CVS比例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却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动脉夹闭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几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动脉瘤夹闭术 脑血管痉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方法及术后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内镜辅助显微技术切除颅咽管11例。其中鞍内-鞍上型2例,鞍上-视交叉周围-脑室外型8例,脑室内-外型1例。结果术后复查MRI,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残余体给予放疗,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2.3年,肿瘤复发1例。颅咽管术前原有症状均有明显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能清楚显露颅咽管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提高了显微手术的精细度与安全性,及时有效的术后护理,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咽管瘤 内窥镜 眶上锁孔入路 手术方法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肝硬化并SBP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结果111例(82.2%)有不同程度发热,腹部症状表现腹胀、腹肌紧张、腹痛、腹泻、腹部压痛或反跳痛等;外周血白细胞数≥10.0×109/L者29例(21.5%),中性粒细胞>70%者86例(63.0%);腹水白细胞数>0.5×109/L者61例(45.2%),多核细胞(PMN)>50%者78例(57.8%);118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30例,阳性率25.4%。135例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及护理配合,治愈40例(29.63%),好转48例(35.56%),无效、恶化或自动出院47例(34.81%),其中死亡15例。结论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应加强病情观察及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有效应用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康复状况的效果。方法对我院80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循证护理组采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结果循证护理组完全康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EBN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的注射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观察组(应用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无水酒精+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观察镇静及遗忘程度,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注射治疗期间能充分耐受由注射治疗所带来的疼痛,术中无知晓,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咪唑安定、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单纯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注射治疗效果满意,是一种可取的麻醉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4v和nm23-H1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用FCM(流式细胞定量分析)方法测定30例宫颈上皮内样病变(CIN)组和49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和nm23-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D44v蛋白在CIN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265±0121和1.337±0.150(p<0.05);CD44v蛋白在CINII级、CINIII级中的表达分别为1.352±0.094和1.302±0.090,均明显高于CINI级1.156±0079(p<0.01);在宫颈癌III期的表达为1.459±0.211高于II期1.319±0.157(p<0.05),II期高于I期1.185±0.081(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为1.437±0.18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184±0.120(p<0.01)。nm23-H1蛋白在CIN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124±0.135和1131±0.156(p>0.05);nm23-H1蛋白在宫颈癌I期的表达为1.235±0.198高于II期1.122±0.136(p<0.05),II期高于I期1.042±0.139(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为1.038±0.164,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196±0.156(p<0.05);在腺癌中表达量为1.081±0.151,明显低于在鳞癌中1.178±0.153(p<0.05);肿块直径≥3cm组的表达为1.067±0.125,低于肿块直径<3cm组1.162±0.151(p<0.05);早婚组的表达量为1.061±0.162,低于初婚年龄大于20岁组1.132±0.103(p<0.05)。在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CD44v和nm23-H1蛋白定量表达呈线性依存关系,Y=2.092-0.734X(p<0.01),直线相关分析(r=-0.808,p<0.01),显示二者呈负相关。CD44v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患病年龄、肿块大小、产次、初婚年龄无关;nm23-H1蛋白的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患病年龄、产次无关。结论在宫颈癌中CD44v蛋白高表达和nm23-H1蛋白低表达是判断宫颈癌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指标。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癌 CD44v nm23-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