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及增殖特点,比较两种来源神经干细胞发育时期上异同,寻找更有利于脊髓损伤修复种子细胞。方法利用显微解剖、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孕14d小鼠胎鼠脊髓及纹状体中分离培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克隆细胞神经巢蛋白(nestin)抗原和诱导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表达,并比较两种来源细胞在培养及分化方向上异同点。结果从胎鼠脊髓和纹状体中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两种来源细胞均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表达nestin。脊髓血清诱导分化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8.tubulinⅢ阳性细胞(13.5±0.8)较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17.4±1.1)减少,而nestin、GFA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45.7±0.3vs539.2±1.2;25.2±1.3vs18.8±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细胞增殖特点和分化结果区别,证实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更适合用于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 标签: 纹状体 脊髓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 简介:目的探索脑胶质瘤诱导分化治疗潜在用途.方法应用改良MTT法及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RA/IFN-γ诱导分化处理前后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特性及Ki-67抗原表达变化.结果RA/IFN-γ协同诱导分化可明显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并明显下调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P<0.01).结论RA/IFN-γ协同诱导分化能有效逆转脑胶质瘤细胞恶性增殖表型.

  • 标签: 脑胶质瘤 诱导分化 维甲酸 干扰素-Γ
  • 简介:目的研究TNF-α对胶质瘤细胞抑制作用及其对Bcl-2蛋白表达影响。方法应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研究经TNF-α处理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生长和增殖活性,研究了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及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TNF-α对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生长和增殖具有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下调PCNA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但对抑调亡蛋白Bcl-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星形细胞 大鼠 BCL-2
  • 简介: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抑制体外脑胶质瘤细胞系U87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激活caspase-3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绘制不同浓度Res作用6h、24h、48h后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和PI双染检测凋亡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增殖改变;Western-blot分析caspase-3酶原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caspase-3mRNA水平改变,比色法测定caspase-3相对活性。结果Res明显抑制U87细胞增殖(P〈0.01),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反应;Res可诱导U87胶质瘤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用不同浓度Res处理U87细胞24h,随药物浓度增加,caspase-3酶原蛋白水平减少,caspase-3mRNA水平增加(P〈0.01)。用200μmol/LRes分别处理细胞0.5、2、6、12、24h,caspase-3活性于2h开始升高.12h达高峰(P〈0.01);用不同浓度Res处理细胞12h,caspase-3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1)。结论Res明显抑制U87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凋亡过程中有caspase-3激活。

  • 标签: 白藜芦醇 神经胶质瘤 细胞凋亡 CASPASE-3
  • 简介:神经营养因子是由神经元和神经元支配靶器官或胶质细胞产生,在神经系统发育、分化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3].由于神经营养因子具有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元突起延伸等生理活性,并且可以在神经轴突中进行顺行、逆行性转运[4,5].因此在许多以神经元死亡或萎缩为特点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如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等,应用神经营养因子作为治疗药物有广阔应用前景[6].

  • 标签: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信号转导途径 神经元存活 生物学活性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神经元死亡
  • 简介: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间基因表达差异,找出关键差异基因及其潜在分子调控机制;并对其所涉及功能进行分析预测。方法从GEO表达谱数据库中下载与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相关表达谱基因芯片数据系列GSE70171,导入基因芯片在线分析工具morpheus,筛选出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之间表达差异基因,并构建聚类分析热图。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使用STRING分析与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结果筛选出表达差异基因有4022个,其中神经干细胞比神经元上调基因有2146个,下调基因1876个。对表达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下调基因主要与神经元功能相关,上调基因与神经干细胞细胞再生和有肿瘤特征相关,其中神经干细胞细胞周期通路和癌症通路存在研究价值。结论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存在表达差异基因。几个关键基因CDC6、CDKN2A、CDC14A、BUB1、TTK、CHEK1、CDC25C在细胞周期通路中可能与神经干细胞再生功能相关。而KIF23、CDKN2A、TNC、CDC25C、CDCA5、BRCA1可能与神经干细胞肿瘤特征相关。然而,这些关键基因功能还需要今后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生物信息学 基因 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BDNF基因转染小鼠脊髓源性NSCs向神经元分化情况。方法选取体外培养E14小鼠胚胎脊髓来源NSCs,构建整合有BDNF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体外培养NSCs,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确定NSCs分化比例。结果转染后诱导分化24h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分化,48h后转染细胞大部分贴壁。BDNF转染NSCs分化为神经元比例较未转染NSCs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BDNF基因转染NSCs可促进细胞分化,且分化多为神经元方向。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细胞分化 转染
  • 简介:目的观察博乐欣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老年抑郁症病人分别给予博乐欣及马普替林对照治疗,博乐欣42例,马普替林36例.疗程8周。以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量表CGI及漠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了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博乐欣与马普替林临床疗效相当,而本良反应明显小于马普替林,主要表现在口干、便秘、失眠、头昏等.结论博乐欣是一种疗效可靠、副作用轻微、依从性好新一代抗抑郁药,可以广泛用来治疗老年抑郁症。

  • 标签: 博乐欣 药物治疗 老年 抑郁症 马普替林
  • 简介:目的:探讨人际心理治疗对亚健康状态恢复疗效。方法:对90例亚健康状态者实施人际心理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其主要临床相-焦虑、抑郁情绪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改善亚健康状态者焦虑抑郁情绪有效率为91%。绝望感、无愉快感、空虑感、自卑感、睡眠障碍、烦恼、乏力、食欲减退等分值均低于治疗前。结论:人际心理治疗与亚健康状态情绪障碍改变相关,可作为一种阻断亚健康状态向临床病态发生防御措施。

  • 标签: 人际心理治疗 亚健康状态 疗效观察 情绪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脑外伤与胶质瘤在病因学上有无关系。方法报告一例脑外伤后原位发生胶质母细胞患者,介绍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术中所见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病例完全符合文献中关于脑外伤后胶质瘤判定标准。结论脑外伤后发生胶质瘤尽管少见,但是有可能,脑外伤可能是在已有基因改变情况下起到辅助致癌因素作用。

  • 标签: 脑肿瘤 脑外伤 诊断
  • 简介:目的采用反映血管新生状态指标经模糊C均值聚类对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学分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含有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及阳性对照组织168点矩阵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双标法标记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Image-ProPlus5.1中文版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结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平均周长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级别相关参数,以矩阵实验室数学软件提供模糊C均值聚类函数参数作为聚类对象,将不同组织切片参数值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所得聚类值分别赋值为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结果(1)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病理分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3)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平均周长,Ⅱ级组与Ⅲ级组、Ⅱ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而Ⅲ级组与Ⅳ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4)与WHO病理分级相比,模糊C均值聚类产生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对Ⅱ、Ⅲ、Ⅳ级等级别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1%、48.39%和78.95%,总体正确率达68.46%。结论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平均周长等项指标的模糊C均值聚类值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比较符合,可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进行辅助推测。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模糊数学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16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技术,选取病变侧基底节区作为靶点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术,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6月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国际通用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定其运动及生活能力。结果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脑出血患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手术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达81.25%(13例/16例),本组16例术前FIM评分为90.21±2.32,术后1个月为92.76±1.89,术后6个月为96.37±3.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1个月后功能独立性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6个月后高于1个月(P〈0.05)。结论神经千细胞移植治疗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出血患者后遗症,可提高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脑出血后遗症
  • 简介:淋巴细胞与多种非淋巴细胞都能自发或在其他因素刺激下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IL-6生物学活性是由其受体(IL-6R)介导,主要通过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等引起DNA转录表达.缺血性脑损伤时IL-6在脑脊液、血清、脑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炎症反应明显;抗IL-6抗体能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缺血性脑损伤 淋巴细胞 分子生物学 信号转导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行性。方法孕龄8~10d大鼠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代特异性标志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分别于缺血后不同时间窗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半暗带和梗塞中心,移植4W后比较不同移植部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差异。结果从胎鼠中成功培养出悬浮生长可表达nestin神经球,其在含血清条件下可分化为表达GFAP胶质细胞和表达NSE神经元。神经干细胞移植4W后可见所有移植动物细胞都存活,梗塞中心移植细胞存活、增殖水平明显低于半暗带移植细胞。结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梗塞中心和半暗带均可长期存活,其增殖能力与移植部位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半暗带 移植
  • 简介: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s,iPSC)由特定转录因子转录已分化细胞而来,在生物学功能方面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ESC)类似。实际应用中,iPSC在细胞来源、免疫原性和医学伦理等方面面临较少困境,从而为疾病提供更多临床治疗策略。在治疗方面与普通干细胞相比,具有更多优越性,但iPSC致瘤性、诱导率低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将重点探讨iPSC治疗缺血性卒中研究现状、发展制约及未来展望。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诱导多能干细胞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实质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临床、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致痫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XA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10岁,临床表现为反复癫痫发作。脑电图示右颞区为主慢波、棘-慢波发放,头颅MRI平扫见右颞中部皮质结构异常,增强扫描局部呈不均匀片状强化。术中见病变位于右侧颞中回后部,局部皮质略肿胀、颜色稍黄、质地偏韧、边界欠清,自皮质表面向深部生长。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见癫痫放电主要位于病变及其周围皮质,扩大切除病变后再次监测未见异常癫痫波发放。术后随访9个月无癫痫发作。结论PXA是一种少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在ECoG监测下行病变扩大切除是治疗PXA有效方法。

  • 标签: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癫痫 皮质脑电图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PIAS3过表达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生长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IAS3在正常脑细胞和脑胶质瘤U251细胞表达情况.转染PIAS3过表达载体,提高U251细胞中PIAS3表达水平,通过噻唑蓝(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验证PIAS3表达与增殖相关基因PI3K及Akt间关系.结果PIAS3在正常脑组织中相对高表达,而在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中表达明显下降(P<0.01).体外转染PIAS3过表达载体能明显抑制U251细胞生长,并且有效抑制PI3K活性及p-Akt表达,但对总Akt无明显影响.结论胶质瘤U251细胞中异常低表达PIAS3发挥着重要增殖促进作用,过表达PIAS3可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有效抑制U251细胞增殖.

  • 标签: 胶质瘤 PIAS3 增殖
  • 简介:目的综合脑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前非影像学危险因素评估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脑GBM病人术前非影像学因素对总生存期(OS)影响,对性别、发病年龄、术前KPS评分、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等因素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并利用回归系数计算预后指数(PI),利用CutoffFinder网页工具求PI界值划分高危、低危组,并对两组病人O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KPS评分(RR=1.78)、PLR(RR=1.68)、年龄(RR=1.45)是影响GBM病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PI界值为2.25,PI〉2.25为高危组,PI≤2.25为低危组,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计算简单易于推广,对GBM病人具有较高预后预测价值。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危险因素 非影像学 术前 预后指数
  • 简介:目的研究尼古丁对β-淀粉样蛋白(Aβ)细胞毒性拮抗作用及与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之间关系。方法不同浓度尼古丁分别单独或与Aβ25~35同时作用于PC12细胞24h,然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Blot法检测PC12细胞上清液中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sAPPα)和细胞内胰岛素降解酶表达水平。结果(1)尼古丁浓度于0.10~500μmol/L时,对PC12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均P〉0.05),当浓度升至1000μmol/L时则产生一定毒性作用(P≤0.05);Aβ25~35浓度于1~100μmol/L时对PC12细胞具有明显毒性作用(均P≤0.01),Aβ25~35浓度降至0.10μmol/L时则失去其毒性作用(P〉0.05)。(2)尼古丁浓度于0.10~1000μmol/L时,对Aβ25~35诱导细胞毒性呈现不同作用:尼古丁浓度于0.10~100μmol/L时可部分拮抗Aβ25~35诱导细胞毒性作用(均P〈0.01),但不能使PC12细胞活力恢复至正常细胞水平(均P〈0.01);而当尼古丁浓度于500μmol/L和1000μmol/L时则不产生拮抗Aβ25~35诱导细胞毒性作用(均P〉0.05)。(3)Aβ25~35(20μmol/L)和尼古丁(100μmol/L,1000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均可引起PC12细胞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分泌水平升高(均P〈0.01),其中以尼古丁浓度为100μmol/L时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分泌水平最高。(4)浓度为20μmol/LAβ25~35可导致胰岛素降解酶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浓度为100μmol/L尼古丁可明显拮抗这种作用(P〈0.01),1000μmol/L尼古丁则无明显拮抗作用(P〉0.05);将浓度为100μmol/L和1000μmol/L尼古丁分别单独作用于PC12细胞时,胰岛素降解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古丁对Aβ25~35诱导细胞毒性拮抗作用与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分泌水平并无直接关系,而可能与�

  • 标签: 烟碱 淀粉样 Β蛋白 淀粉样 β蛋白前体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目的研究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转导细胞侧脑室内移植治疗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可行性,并探讨GDNF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株,并用分子克隆技术转导入GFP-GDNF基因,使其可持续分泌绿色荧光蛋白GFP和GDNF.取75只体重150~180g健康雄性大鼠,分为移植缺血组、注射缺血组、缺血对照组和正常组等.在立体定向仪介导下向移植缺血组大鼠侧脑室注入转导GDNF基因SY5Y细胞,向注射缺血组大鼠侧脑室内注射入5U/10μLGDNF,24h后采用线栓法对移植缺血组、注射缺血组和缺血对照组动物进行手术,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即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在缺血后2d时用Longa五分法评测行为学改变,TTC染色判断梗塞体积大小,用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水平.结果在缺血损伤两天后,移植缺血组动物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优于缺血对照组,TTC染色亦提示移植缺血组脑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对照组和注射缺血组(P<0.01).缺血灶周围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含量均明显增高,移植缺血组Bcl-2/Bax比值高于缺血对照组和注射缺血组.结论GD-NF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用GDNF基因转导细胞移植治疗是一种可行途径,效果优于经侧脑室直接给药.GDNF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这可能为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局灶性脑缺血 凋亡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