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际心理治疗对亚健康状态恢复的疗效。方法:对90例亚健康状态者实施人际心理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其主要临床相-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改善亚健康状态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率为91%。绝望感、无愉快感、空虑感、自卑感、睡眠障碍、烦恼、乏力、食欲减退等分值均低于治疗前。结论:人际心理治疗与亚健康状态情绪障碍的改变相关,可作为一种阻断亚健康状态向临床病态发生的防御措施。

  • 标签: 人际心理治疗 亚健康状态 疗效观察 情绪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际心理治疗对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人际心理治疗,并对两组的社会功能缺陷、社会支持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SDSS评分、SS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抑郁障碍患者人际心理治疗,能够对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有效提升,改善其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人际心理治疗 抑郁障碍 SDSS评分 SSR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人际心理治疗改善精神病人适应不良作用研究。方法:选择本院于2021年8月——2023年5月收治的96例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作两个组,对比组(n=48)与实验组(n=48),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的精神病人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实施人际心理治疗。对比两个组精神病人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SOC(社会适应不良)、In(内在适应性不良)及ES[自我力量(心理资源)]的评分。结果:治疗前两个组的SOC(社会适应不良)、In(内在适应性不良)及ES[自我力量(心理资源)]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个组病人的In(内在适应性不良)及ES[自我力量(心理资源)]的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更优良,且实验组优于对比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两个组病人的SOC(社会适应不良)评分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改善精神病人适应不良中,利用人际心理治疗的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在适应性不良,并提高精神病人的心理复原能力,因而,值得在该领域中实践应用与宣传。

  • 标签: 人际心理治疗 精神病人 适应不良
  • 简介: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时心理治疗理论又被认为是心理治疗实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试从存在层面解释这种现象,论证在理想的心理治疗中,治疗理论和治疗实践在治疗师身上合而为一,成为治疗师当下的存在体验。它与案主的当下体验相互交融,产生具有治疗性的神在(therapeuticpresence),从而治疗籍以发生。

  • 标签: 心理治疗 理论与实务 神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视为观察对象,对其治疗开展回顾性探析,按抽签法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人际心理治疗;实验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分析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差异不大,没有比较意义,实验组的生活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人际心理与认知行为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认知行为明显优于人际心理,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价值更高,更适合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

  • 标签: 人际心理 认知行为 广泛性焦虑障碍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 患者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 。 方法: 选择 某医院 201 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 150 例 作为研究对象 , 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 对照组( 75 例,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观察组( 75 例,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收集分析两组患者 心理焦虑情况 。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HAMA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 HAMA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来说,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措施,均能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际心理 认知行为 广泛性焦虑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医院抑郁症患者家属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的54例抑郁症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家属实施团体人际心理护理,护理1个月后,调查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社会功能改善程度及患者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在抑郁评分、社会功能改善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与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家属实施团体人际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社会功能,降低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 抑郁症 家属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人际心理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最初开端时间与最终结束时间分别为2020年1月和2022年1月,在电脑随机抽选系统干预作用下,在上述所提及这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64例当做本次研究治疗的探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的两个组别,前组为共计32例为其施以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后组为共计32例施以人际心理治疗的观察组,针对于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成效进行互相之间的比较。结果:患者拥有HAMD分值更低的一组为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出现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现象的患者,对其施以人际心理治疗,能够让患者所出现的抑郁症状得到较为显著的缓解,这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的干预方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抑郁 人际心理
  • 简介:谈话只在治疗者和病人之间进行,这些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谈话和接受一些药物治疗后,需要3~5次的谈话或心理治疗

  • 标签: 心理治疗程序
  • 简介:中国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人的各种适应性障碍及一系列新的心理、行为问题和心身疾病都明显增加。资料显示,在中国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病人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障碍、心身疾病、

  • 标签: 中医心理治疗 心身疾病 初诊病人 适应性障碍 综合性医院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中采取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确切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介于2020年4月-2021年6月,纳入我院8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为分析样本,以红篮球法分为参照组(行人际心理治疗),研究组(行认知行为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评分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广泛性焦虑障碍 人际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目的儿童由于其特殊的心理特点,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还不成熟,使得在对其进行心理诊断时,存在着语言障碍和思维障碍,由于绘画具有的具体形象性和沟通功能使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更由于绘画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的疏泻和修通功能使其成为对儿童进行心理治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绘画 儿童 心理治疗 心理特点 疏泻功能 修通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试图整理欧文.雅洛姆有关存在孤独这一终极关怀的心理治疗理论,并尝试对其做出客观评价。存在孤独是比人际孤独、内在孤独更深刻的孤独,人在面对死亡、自由以及经历成长时就会体验到这种孤独感。人际关系是对抗孤独的重要力量,成熟的关系具有一系列特征。但如果将他人当作逃避孤独的工具将产生人际精神病理,导致失败、扭曲的人际关系。治疗师可以利用存在孤独的概念来帮助病人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面对孤独。治疗师与病人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 标签: 欧文.雅洛姆 存在孤独 人际关系 心理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