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1982年,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后,邓小平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和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不断变动的国际局势,逐步提出和制定了新时期的中国对美对外战略,从而使中国外交把握住了历史的主动权,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占据了一个有利的位置。

  • 标签: 外交战略 全国代表大会 国际局势 中国外交 中国共产党 对外战略
  • 简介:中共第一领导集体认为:“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西藏是个了不起的地方”,“西藏如果不参加祖国的大家庭,这个家庭的事便不好办了,西藏在组国大家庭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西藏地处祖国边疆,地理位置特殊;民族宗教问题比较突出;游牧业经济与基础比较落后,历史上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遗留问题多,情况比较复杂;自然条件比较特殊。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第一代领导集体 西藏工作 西藏基本区情 毛泽东
  • 简介:此文的许多观点和提法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说日本侵略者在当时内蒙古东部推行的一些政策有“积极的作用”,认为“启蒙蒙古人,使其文明化是不可缺少的”,把对内蒙古东部的侵略说成是“日本进出满洲”,为了使蒙古人“‘学习在世界上最正统、兴盛的日本佛教’推进了向日本的留学”等等。然而此文的资料和研究视角对于内蒙古近现代史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故本刊将此文刊载介绍给大家

  • 标签: 蒙古人 内蒙古图书馆 满洲国 文化启蒙 蒙古民族 宗教政策
  • 简介:前言纵览历史,只要我们稍加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即从唐宋时期来华的回族先民发展直到今天遍布华夏大地的回族人,他们在职业选择上,普遍热衷从事一种商业性的活动。回族人善于经商、乐于经商、勇于经商,从事商业性的活动使得回族人从中得到诸多乐趣,乃至恰然自得,乐此不疲。回族人这种特殊的重商思想,使得经商成为他们谋生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成为许多回族人、众多回族家族世代承袭的祖业。一千多年来,回族先民及其回族人从事的这种商业性的活动,

  • 标签: 重商思想 族人 伊斯兰教 精神 治理 回族先民
  • 简介:本文探讨了中美建交中的经济因素,指出,美国经济的相对削弱、经济危机和滞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迫使美国与中国建交,以便为美国商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中国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也需要吸收美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 标签: 美国和中国 建交 滞胀 四个现代化
  • 简介:梁嘉彬的《广东十三行考》经历沧桑,终于在他的故乡,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再版面世。此刻,我想起仍存放在广州市图书馆广州文献室书橱里的一本旧书。那就是民国26年,由当时的国立编译局出版发行的《广东十三行考》。书的扉页有梁嘉彬用墨笔书写的亲笔题字:上款“廷黻先生训正”,下款“梁嘉彬敬呈民国廿六年四月”。这应是梁嘉彬赠给业师蒋廷黻的书。

  • 标签: 蒋廷黻 旧书 广东人民出版社 市图书馆 出版发行 广州
  • 简介:<正>李芳民先生撰写的《唐五佛寺辑考》一书(商务印书馆,2006年)是一部高质量的历史佛教地理学著作,对于唐五文学、历史、佛教史研究有学术参考价值。李氏一书主要依据相关史书、方志、诗文、佛教典籍、唐人小说等文献。但因唐五时期文献繁多,难免有所遗漏。对此,已有几位学者予以补充~①。事实上,还有一类文献为

  • 标签: 唐五代 唐人小说 学术参考价值 辑补 佛教史 佛教典籍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1950年胶东渔场的资源保护政策,反思了中国环境史学界的"破坏——保护"取向。很多资源保护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往往伴随着高度规范性的政府权力。渔业机构为保护海参而采用了设置禁捕期、限制规格和设置保护区等相结合的办法,这些手段并非对资源危机的回应,也不能阻止稚参的大量生产,它们旨在避开低效的生产季节、截断非法的交易链条以及占据产量最高的参场。本研究表明,环境史学者应该走出"衰败论"的怪圈,揭示隐藏在资源保护政策背后的开发秩序与利益体系。

  • 标签: 资源保护 政府权力 胶东 海参 衰败论
  • 简介:<正>马克思指出:“生息资本或高利贷资本(古代形式上的生息资本)和它的孿生兄弟商人资本一样,是洪水期前的资本形式,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老远以前已经发生,并且出现在各式各样的社会结构中。”中国亦不例外,早在先秦时代就很流行。唐五承袭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以来的传统,高利贷很发展。有官营和私营两种。唐武德时已有官营高利贷,其后曾多次停止,但不久都恢复。内外各级官(厂解),都有多少不等的公(厂解)本钱,迥易取利。经营方式有二:一是官府直接经营,由令史等流外官

  • 标签: 敦煌吐鲁番 敦煌文书 两汉魏晋南北朝 高利贷资本 流外官 商人资本
  • 简介:20世纪20~3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其多元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人地矛盾的加剧、自然经济的解体、灾荒的直接推力以及城乡收益位差的驱动等.剖析近代农民离村问题,可以深化对中国近代区域社会变迁与转型的认识.

  • 标签: 20~30年代 江苏 农民离村 社会原因
  • 简介:《新疆钱币》2003年第1期刊登了朱爱民先生《新疆铸币溯源》一文。在“阿克苏铸钱局说”中:“道光元年(1821年)阿克苏每年铸钱2600余串。同年清廷平定张格尔叛乱,大军云集阿克苏,需钱甚急,阿克苏鼓铸不及,清廷命伊犁宝伊局铸造普尔钱1330串,支援阿克

  • 标签: 宝伊局 阿克荪局 红钱 清政府
  • 简介:刘麟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阿拉伯语言学家、翻译家,长期从事阿拉伯语教学和研究工作。建国以来曾多次担任重大会议文件的翻译和定稿工作,多次担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口译工作。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今年是刘先生诞辰90周年,由刘先生爱女刘慧女士撰写的《刘麟瑞传——一位北大教授的人生写实》一书也已出版,全面展现了一阿拉伯语专家的生平和学术经历。全书共有三部,第一部“阿语人生”包括七章:第一章沧州回民世家;第二章漫漫游学历程;第三章南京东方语文专科学校;第四章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第五章为中阿友谊默默奉献;第六章父亲与阿拉伯语的一生;第七章父恩永在。第二部“石奇遗存”,是刘先生不同时代文选,并附有“刘麟瑞大事年表”。第三部“追思无限”,收录纪念文章多篇。书前有序文4篇,我刊特转发李成仁、杨福昌先生的文章,也是对刘先生的一个纪念。

  • 标签: 纪念文章 阿拉伯语教学 阿拉伯语专家 师表 语言学家 国家领导人
  • 简介:本卷论述公元906年至公元1276年的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时期的历史,也是中国各民族又一次重新组合时期的历史。汉族地区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海贸易的畅通,边疆民族地区封建化的加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学术文化方面,文、史、哲、理均有巨著,...

  • 标签: 辽宋夏金 中国通史 中国科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维吾尔族 历史系
  • 简介:法国史家布罗尔在《菲利普二世时的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一书中阐明了“经济世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它们对世界经济体系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史家沃勒斯坦则在其“世界经济”理论中重点揭示了世界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相伴相生关系。本文认为,两位学者的论说在观念上的差异体现在一与多之争,以及看待市场、国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等问题的分歧上,同时指出,历史比较研究不仅对于理解世界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有利于深入理解当代全球化中民族经济的作用。

  • 标签: 经济世界 布罗代尔 沃勒斯坦 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
  • 简介:本文从三方面分析葡萄牙向安哥拉移民这一历史现象。一、葡萄牙推行移民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维护殖民统治的需要,并解决本国经济困难,减轻人口压力;二、殖民地政府通过掠夺非洲人土地、建立垦殖区在安哥拉农村安置移民,但收效甚微。三、白人移民没有带来'文明'与'进步',却强化了单一种植制和强迫劳动制,导致种族歧视的发展,这是移民政策的恶果。

  • 标签: 葡萄牙人 殖民地人民 萨拉查 人口压力 种族关系 单一种植
  • 简介: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1930年涌现出一批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从事中国历史研究的史学家。他们创作了一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初步构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谱系,具体表现为: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并以此为指导,以回应和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为研究指向,探索并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开辟和拓展了诸多史学研究的新领域,细化和剖析了中国历史研究的范畴和问题,这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 标签: 1930年代 马克思主义史学 研究谱系
  • 简介:河西佛教源远流长,唐五时期,敦煌、甘州、凉州及炳灵寺等地,皆为佛教文化之中心。河西佛教经过唐朝和吐蕃王朝时期的发展,到唐末五时期呈现出多民族交融的特点,当时河西各民族中佛教极为盛行,正与河西佛教的这种地方特点不无关系。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的兴起,就深受河西佛教的影响。

  • 标签: 佛教 河西佛教 藏传佛教 下路弘法
  • 简介:英国的殖民征服与统治剥夺了澳大利亚土著应有的公民权地位,使得“第一民族”长期处在一个备受欺凌的社会境地。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土著争取自身权益尤其是公民权的运动也从未止歇过,并从1920年起进入一个有组织领导的阶段。在近半个世纪中,土著争取公民权运动不仅不断走向深入,而且其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并在1967年迎来了一次决定其公民身份的全民公决。土著争取自身权益的运动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除土著群体自身努力与斗争之外,非土著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与支持可谓弥足珍贵,当然与“白澳政策”的日渐褪色也存在重要关联。

  • 标签: 澳大利亚 土著 全民公决 公民权
  • 简介:北宋薛居正领衔监修的《旧五史》,在欧阳修《新五史》颁行後逐渐湮没,原本至明代中叶最终失传。民国年间,有人声称存有金刻本《旧五史》原书,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但世人一直未能见到其书。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学者期盼这一金刻古本能够现身於世。本文主要从同类正史通例的角度,审视这一所谓金刻本的相关特徵,指出实际上不可能存在这样一部金刻本《旧五史》,研究五史事和整理五文献,都不必再对此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 标签: 旧五代史 版本 金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