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提倡多元文化发展,涉及跨语言交流,需要翻译;涉及跨学科交流,需要文化翻译;涉及跨文化交流,需要跨文化研究。上世纪的很多翻译工作侧重跨语言翻译,但翻译中国故事类型是一项跨学科的工作,而中西学者在各自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术传统中编制中国故事类型,及其产生的理论与方法的对话和争论,则是一种跨文化研究。伯华编撰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围绕它展开的多国学术讨论,正是这种个案。此个案告诉我们,从翻译到跨文化研究并不是一直路,而是要信息互通、伦理互守、文化互见、学术互动和方法互补。时下大力提倡跨文化研究,解读这个个案,总结前人的经验,有助于缩短从翻译到跨文化研究的距离,促进多元文化的相互了解与共同繁荣。

  • 标签: 中国故事类型 翻译 跨文化研究 钟敬文 艾伯华
  • 简介:本文认为《续汉书.百官志》存在如下基本体例:源自束汉“官簿”的“正文”叙述职官及其官属的名称、员额与秩级,西晋司马彪所作“注文”则叙述职官的职掌与沿革。以此为标准,本文对“郡太守”的两处疑文作了重新检讨,并连带梳理了“司隶校尉”、“州刺史”、“县令长”、“诸侯王”等的文字。《续汉书.百官志》的这一撰述方式,继承和发展了东汉後期以来崇重《周礼》的官制撰述新动向,在汉晋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续汉书 百官志》 官簿 《周礼》 郡太守
  • 简介:<正>“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但这两个范畴不是同时产生的。从“意象”到“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发展史的一线索。这条线索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对这条线索进行深入的考察,能使我们获得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新的启示。(一)意象说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意象”最初主要是作为哲学认识论的范畴,只含有淡薄的美学意味。《周易》中关于意与象的言论,可以说是意象理论之滥觞。《周易·系辞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系辞》属《周易》中《传》的部分,《易传》为战国后期的作品,兼蓄了儒道两家的许多思想。上引《系辞》中的那段话同庄子学派所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的精神是一致的,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意”与“象”的问题,认为“意”是“言”所不能完全表达清楚的,而这“言”所不尽之“意”却可以通过“象”完全地明白地表达出来。其实,言所未尽之意,象也未必能尽之,《周易》的看法应该说有很大偏颇。但

  • 标签: 文艺美学 “意象” 审美意象 中国古代 发展史 意境说
  • 简介:《三国志·吴志》卷四七所载孙权遣卫温、诸葛直浮海求夷洲与直洲史料中的“直洲”当指日本,而“货布”应是“货市”之误。早在束汉、三国时期,会稽郡与古代日本之间已存在一海上航道,而当时的航海技术为这一航道的存在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会稽郡为当时中国南方地区铜镜、瓷器、布帛、纸张等的重要产地,并且围绕这些物资,有着活跃的市场交易。宣洲人来会稽的目的正在于此,他们的登陆地点当在会稽郡束部沿海的郡县和句章。而会稽市场上的人则对直洲所产的明珠感兴趣,双方的交易推测以绵为支付手段来进行。

  • 标签: 会稽 宣洲 货布 海上航道 铜镜 瓷器
  • 简介:《高淳县土地管理志》(稿)的编纂,从1994年12月至1997年4月编写志稿,在完成近40万字初稿的基础上,通过开会征询和登门请教,共征集到意见、建议201。据此,我们对初稿作了较大的修改、补充、校正,既有节、目的调整,也有内容的增删,形成

  • 标签: 土地管理 高淳县 新方志 质量标准 无题概述 土地志
  • 简介:在山西省晋城市的沁河两岸,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交界处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至今还集中连片地坐落着20多处明清时期达官名人的城堡式高层民宅建筑群。与山西晋一带沁河两岸的晋商豪宅大院大为不同的是,这种城堡式高层民宅建筑群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军事科学、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观赏价值。

  • 标签: 中国 山西 旅游业 沁河流域 古城堡建筑群 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