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之后,相关企事业单位采取"急刹车"的方式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为防止疫情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各地企业、工地相继有序复工、复产,医疗卫生机构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主动助力企业、工地疫情防控,保障了企业、工地防疫和经济两不误。本文通过文献学习和对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研读,简单综述了新型冠状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知识,并结合公共卫生相关知识,提出企业、工地卫生学措施及员工自我健康管理建议,供全科医师和防控人员借鉴。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疫情防控 复工复产 企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了某煤矿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分布,确定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企业该类工程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某煤矿企业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结果 该企业 2019 年正常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主要因素煤尘主要分布于综采工作面及连采工作面,煤尘浓度不符合 国家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由于部分设备出现泄漏现象,导致煤尘大量溢出。 结论 加强设备检维修,确保设备密闭性,职业病危害严重 工种配备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同时保证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频次和过滤元件的更换频次, 保证劳动者职业健康。

  • 标签: 煤矿企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 煤尘
  • 简介:摘要:作为制药的基础,发酵工程向来受到制药企业重视,基于 DCS 分散控制系统的发酵过程控制则属于近年来我国制药企业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将简单介绍新华 TisNet-P600 系统,并深入探讨制药企业发酵系统中新华 TisNet-P600 系统的具体应用,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 标签: 新华 TisNet-P600系统 制药企业 发酵系统 甲醇过滤装置
  • 简介:【摘 要】我国的药品零售领域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零售,处方药的零售需要药品企业具备国家医疗资质认证出具医生的处方才可进行售卖,但是由于处方药的零售利润较大,有些药品零售企业为获取差价利润违法销售处方药,对处方药的计量不能有效掌握导致患者出现处方药使用副作用,本文针对处方药零售管理的漏洞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有效完善处方药零售行业的监管。

  • 标签: 药品零售企业 处方药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山西省某大型煤矿企业煤尘危害分级及肺功能损害的状况。方法于2019年1~6月,选择山西省某大型煤矿企业接触煤尘的51个生产岗位及598名生产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煤尘(呼尘)样品并检测,计算煤尘的危害分级指数,将接触煤尘(呼尘)的作业岗位划分为相对无害组、轻度、中度和重度危害组。各组工人测定第1秒内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值,并以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煤尘(呼尘)危害等级与肺功能之间关系。结果研究对象中岗位中共有13个岗位环境煤尘(呼尘)浓度超标(25.5%),肺功能异常者共168名(34.78%)。与相对无害组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危害煤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异常构成比均较高(P<0.05),轻度、中度、重度危害煤尘作业人员的FEV1、FVC、FEV1/FVC值均较低(P<0.05)。煤尘(呼尘)等级与FEV1、FVC、FEV1/FVC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要关注相对无害和轻度危害煤尘岗位的监督管理。FVC可能是接触煤尘敏感的肺功能指标之一。

  • 标签: 尘肺病 呼吸功能 分类 用力呼气量 肺活量 流行病学研究 大型煤矿企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石化企业职工抑郁的影响因素,探讨职业应激和职业环境与抑郁的关系,为提高石化企业职工的身心健康、防治抑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3月抽取辽宁省某石化企业1 888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 888份,有效问卷1 521份,有效回收率为80.56%。调查石化企业职工的一般情况,并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和《感知的工作环境量表》(PWE)评价职工的抑郁、职业应激和职业环境。采用构成比描述不同人口学特征、工作情况以及生活方式石化企业职工的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职工抑郁倾向得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石化企业职工职业应激和职业环境与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石化企业职工抑郁倾向得分为(18.94±9.21)分。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9.8%(909/1 521)。其中<35岁年龄组、单身/寡居和月收入≤4 000元的职工表现出高抑郁倾向得分,普通工人、炼油工、夜班和非固定班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睡眠质量低的职工抑郁倾向得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应激的外在付出和内在投入维度以及职业环境的恶劣程度与抑郁均呈正相关(r=0.254、0.242、0.274,P<0.01),回报维度与抑郁呈负相关(r=-0.348,P<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应激和职业环境对抑郁有明显的预测作用,解释变异量分别为18.4%、12.1%。结论石化企业职工抑郁倾向水平较高,人口学特征、工作状况、生活方式和职业应激因素及职业环境因素均是抑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抑郁 职业性应激 石化企业职工 职业环境
  • 简介:摘要: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推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SP)。发展至今,药品经营企业在硬件软件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程度提升,尤其是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看似良好的发展前景背后仍然具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境。

  • 标签: 药品经营企业 GSP 问题与对策
  • 简介:摘要: 基于对供应链环境下医药企业药品质量控制的研究,首先,阐述供应链环境下医药企业药品质量控制现状,存在工作人员素养有待提升、内部沟通有待加强等问题。然后,分析医药企业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作用。最后,为在供应链环境下,更好落实医药企业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给出提升工作人员素养、强化内部交流、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

  • 标签: 供应链 医药企业 药品质量
  • 简介:摘要: 在我国进入 21 世纪的新时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 ,群众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生活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对于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尤其是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药品是否安全有效,质量可靠成为了社会大众极为关注的问题。药品研发实力是制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在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过着中,对药品开发过程中的质量进行合理的监控非常重要。因此做好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持续改进是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应当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药品管理法》的实施,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及药品一致性评价的开展,药品注册、生产等环节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现阶段,不少制药企业在研发过程的质量管理,如研发过程数据可靠性管理逐渐加强,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 标签: 制药企业 药品研发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药品安全、食品安全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这种变化对于只要企业来说,对于药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尤其是在药品研发过程当中的只要管理,关乎社会道德与责任,药品安全与品质关乎民生,值得大众关注。对于制药企业药品研发阶段来说,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的提升药品安全和质量管理,推进药品研发和生产工作,发挥企业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制药企业 ; 药品研发阶段 ; 质量管理 ; 问题 ; 对策 ;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阶段很多药品经营企业在经过GSP认证之后对待质量管理就会放松,相关意识淡化,药品的质量就会直线下滑。因此,药品经营企业在得到GSP认证后应当持续强化质量管理工作,以此保证药品质量。本文就将探讨药品经营企业持续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详见下文。

  • 标签: 药品经营企业 质量管理 GSP认证 持续强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爆炸事故受伤人员调查,了解受伤人员佩戴护耳器(防噪耳塞)对听觉器官和听力损失的影响,为爆震性听力损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8月采用回顾性方法以某钢铁厂1990~2016年发生的23起爆炸事故39名爆震听力损失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受伤就诊时、伤后3~6个月为调查取证时间,按照是否佩戴护耳器分为防护组和无防护组,对其就诊时听觉系统症状及伤后3~6月听觉系统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防护组比较,无防护组就诊时处于休克(昏迷)患者更多见(34.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无防护组外耳道损伤、鼓膜穿孔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个月后患者听觉系统及其他症状康复情况显示,防护组听力减退、耳鸣、耳痛、头痛、眩晕等症状全部消失,无防护组症状虽有好转但多持续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颅脑损伤等康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耳廓损伤未愈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防护组比较,无防护组外耳道损伤有69.57%(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纯音气导听阈检查显示,防护组听力得到良好恢复,而无防护组发生不可逆听力损伤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耳器在爆炸事故中对劳动者的听觉器官特别是外耳道和鼓膜有明显保护作用,是预防和减轻爆炸事故导致外耳道损伤、鼓膜穿孔及爆震性听力损失的有效保护措施。

  • 标签: 爆炸事故 职业性噪声 护耳器 听觉系统 爆震性听力损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接触评估方法在电镀企业三氯乙烯(TCE)作业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于2018年11月,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仍在使用TCE作为清洗剂且使用量相对较大的6家电镀加工企业的6个接触TCE的作业岗位进行现场调查及检测。采用定性、半定量(包括接触比值法、接触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和定量评估法(包括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评估法)对作业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并对不同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定性评估法结果均为4级(高风险);接触比值法显示风险等级均为5级(极高风险);接触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显示,两者风险等级均为3级(中等风险)和4级(高风险),分别占66.7%和33.3%;非致癌风险评估结果中TCE作业岗位均为"不可接受";致癌风险评估结果中致癌的吸入超额风险为"不可接受"和"可接受"的各占50%;6家企业中,采用6种风险评估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的3家,"部分一致"的1家,"不一致"的2家。结论综合指数法和致癌风险评估法在TCE作业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较为适用。

  • 标签: 电镀 三氯乙烯 接触评估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GBZ/T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评估方法对某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生产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探讨定性评估法和半定量评估综合指数法的适用性。方法于2017年7月至8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南省某DEHP生产企业为对象,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环境监测,依据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定性评估法、半定量评估综合指数法对其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分析比较两种风险模型评估结果异同。结果该企业采用定性评估法、半定量评估综合指数法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结果分别为4级(高风险)、2级(可忽略风险)。结论半定量评估综合指数法可更全面、准确的评估DEHP生产企业引起的职业健康风险。

  • 标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 风险评估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评估模型 职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