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的特质标示为"批判的和革命的",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的运用。孙聿教授将哲学的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身的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的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辩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的考察,孙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的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极富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 标签: 辩证法 批判性 内涵逻辑
  • 简介:儒学在当代中国近30年来有充足的发展,就儒学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显然有贞下起元的趋势。但当前儒学能否面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同时挑战,既克制现代性的工具理性而又基于理性建立整体的价值观点,既超越个体化的自由任性而又能在群体性中激励个体的创新,应是儒学当今追求的方向。事实上,儒学也面临着存在与发展的困境,这显然是儒学对自身的发展的历史不能有效地掌握,对儒学的反思精神以及本体与宇宙的基础性不能有深切的认识所致。至于与其他传统的哲学理念如何沟通而实现其独特性与独立性,更有待相互认知对等的深化。何以至此?固可以做出诸多解说,但如果未能维护儒学本有的真诚性,又未能持续发展其创生性,在自然有为的生命意义的自觉中,发挥儒学本有的德性精神与实践力行精神,贯注于理论的建设与文化价值的创建,则即有所获也必“既得之,必失之”。海峡两岸儒学发展各有一偏,一为唯识化的心性哲学,一为经学化的政治哲学,加上外来的只着眼于关系主义的角色伦理,构成了当前儒学发展的“三偏”。相应于此的“三”之说是:相对于心性哲学可以发展更具积极性的生命哲学;相对于经学政治哲学可以论述易学与儒学的交互整合,形成一套向往以德法为本体的政治诉求;同时,可以提出生命责任伦理来规范极易流于表象主义与自欺欺人的角色伦理。

  • 标签: 儒学 真诚性 创发性 三偏 三正
  • 简介:"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美好向往。为此,我们充满信心和喜悦,也深感实现这一梦想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值此中国基督教第九次代表会议胜利召开之际,谨向全国基督徒发出如下倡议:

  • 标签: 代表会议 中国梦 基督教 倡议书 能量 伟大复兴
  • 简介:农历除夕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制造自焚事件消息传出后,我院师生闻之深感震惊与痛心。于是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院全体师生举行了一次以“坚持佛法信,铲除邪教”为主题的班会。会上师生们都纷纷揭露“法轮功”之欺骗性、危害性以及“法轮功”盗用佛教的名词术语来为其狡诈目的作掩饰的丑恶面具。

  • 标签: 佛法 邪教 佛学 “法轮功” 佛教 掩饰
  • 简介:2001年12月16日晚7时,福建省天主教爱国会、福州市天主教爱国会全体工作人员聚集在泛船浦天主堂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7时38分的《焦点访谈》,看完《邪教“法轮功“又欠血债》的新闻和《邪教“法轮功”又杀人了》的专题片后,大家心里既沉重又气愤,随即就在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声讨“法轮功”罪行。通过批判“法轮功”练习者傅怡彬弑父杀妻的暴行,

  • 标签: 福建 天主教 “法轮功” 邪教组织 宗教工作 宗教信念
  • 简介:产生于魏晋时期的《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与刘宋出世的《三天内解经》,都是宝贵的道教典籍,蕴含着当时一道的神学思想。经过认真剖析,本文从前者归纳出7条神学思想,从后者归纳出6条神学思想。从中可以发现,在魏晋到南朝初期的一道经典中,不仅关注的神学问题有所转换,一些神学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可以窥见道教的主体性与佛教的“作用”。

  • 标签: 魏晋南朝 正一道 神学思想
  • 简介: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的特质标示为“批判的和革命的”,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的运用。孙聿教授将哲学的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身的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的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辨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的考察,孙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的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极富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 标签: 辩证法 批判性 内涵逻辑
  • 简介:吴宏政:孙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采访。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哲学与21世纪马克思哲学创新”是当前哲学界最为关切的重大问题。您经常提到马克思的一个论断,即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在您看来,哲学的这一本性构成了哲学所特有的存在方式。那么,应该怎样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这种独特的存在方式?您曾经把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概括为“时代精神主题化”,对于这个基本判断应当怎样理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非营利部门研究是“公民社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察这“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非营利部门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称谓,比如“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等等。在当前林林总总对非营利部门的研究著述中,《全球公民

  • 标签: 《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角》 莱斯特·M.萨拉蒙 社会公益事业 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