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魏晋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妇女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少有的新气象:她们极力追求服饰美,精心装扮自己;主动积极地接受文化教育,才识过人;在两性婚姻生活中,大胆表露自己的真情,追求男女平等,努力维护自己理想的婚姻生活.妇女们的这种生活新气象,给动荡黑暗的魏晋时期增添了不少鲜亮的色彩.

  • 标签: 魏晋南朝时期 妇女生活 新气象
  • 简介:魏晋地方政权军事化表现于多个方面,都督统兵,军号泛滥,无军号的刺史、太守领兵,军政官兼管民政,军府僚佐重于州府僚佐是常规表现.非军事场合,尤其中央处理非军事情况也使用军法,以及以节而不以虎符发兵是特殊表现.军事化自汉末、曹魏直到南朝,有逐渐加强的趋向.军事化给南朝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政治情态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延及以后的隋唐.

  • 标签: 军事化 军法 发兵符信 地方财政 地方政治
  • 简介:魏晋的录尚书事,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一般由尚书省以外的公卿级官员兼任。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尚书省的'政本'地位密切相关。首先,以尚书省以外的要员任职录尚书事,能够增强尚书省处理政务的能力;其次,其他部门的要员有参与和掌握尚书事务的需要;最后,王朝有意用外来人员录尚书事,以形成录尚书事与尚书省长官的权力制衡。录尚书事首先必须总管尚书奏事。审署上奏文书、参与和主持公卿博议和尚书省的议政,是录尚书事'职无不总'的重要体现。

  • 标签: 外官录 尚书事 录尚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1
  • 简介:  魏晋时期的女性大胆地追求自我,【关键词】魏晋女性《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女性与前代相比

  • 标签: 世说新语魏晋 士人女性 女性观
  • 简介:汉乐府《陌上桑》"采桑城南隅"一诗句确定采桑的地点在城南,后世诗歌经常出现采桑南陌、采桑城南的意象,但这并非是由《陌上桑》确立的,直到梁武帝萧衍创作出《河中之水歌》一诗后,南陌采桑才成为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因为桑林本是具有艳情色彩的场所,所以南陌、城南也有相关之意。

  • 标签: 魏晋南朝 诗歌 采桑 南陌 城南 接受
  • 简介:<正>魏晋北朝是“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代,南方经济在此阶段获得长足进展,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却多归结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北方流民的南下,先进技术的南传,大庄园经济的开发等诸因素。而少数民族对南方开发的作用,却较少为人注意,研究很不够。魏晋时期,在南方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蛮、僚、俚三大支少数民族。原居于江、湘之间的蛮族从东汉开始,势力发展,逐渐向北移徒,魏晋之际,已涌入江汉、江淮地区,最北抵达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逼近洛阳近畿。蛮族分布江、淮、湘、汉流域,荆、湘、雍、郢、司、豫、南豫、江八州之境。成汉时,李寿(338年至343年在位)招引牂柯僚人入蜀,僚人势力发展迅猛,遍布于益梁地区。东汉时活动于交州的俚人,也逐渐向北发展,魏晋时,已遍布岭南,北抵湘、衡。岭南是俚、僚杂居地区。

  • 标签: 魏晋南朝 蛮族 南方经济 僚人入蜀 雍州 户调式
  • 简介:<正>秦汉时期,福建人烟稀少,到处深林丛莽,“林中多蝮蛇猛兽,夏月暑时,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秦置闽中郡,汉设冶县,直至东汉末,福建仍然是地旷人稀,经济状况十分落后。可是,经过魏晋时期的开发,到了隋唐五代,福建经济有了很大的变化,人口迅速增加,各项生产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应该看到,隋唐五代福建经济的进步是建立在魏晋福建经济开发的基础之上,而魏晋时期福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大量北方汉人入闽,福建经济开发离不开他们。对于魏晋时期入闽汉人的数量、成分、生产生活状况,历来记载极少,且有的记载互有歧异,造成这一时期真实情况模糊不清,本文根据有关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着重探讨北方汉人的入闽时间、人员组成、分布状况及其对福建经济的影响,以期有助于对这一时期福建经济史的进一步研究。一、北方汉人入闽的四个时期和四次高潮秦汉以前,福建的居民主要是被称为“七闽”的闽越族所民住。秦汉时划,北方汉人开始逐渐南迁入闽,但是数量很少。东汉末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侯官长商升为会稽太守王朗起兵,根据汉代官制,万户以上称令,万户以下称长,则可知冶县初立时人口尚不足万户。从东汉末年起,北方汉人开始大批入闽,直至隋灭陈统一中国的三、四百年间,北方汉人入闽持续不断,

  • 标签: 汉人 魏晋南朝 福建经济发展 孙吴 会稽 永嘉
  • 简介:晋南北朝时,南朝的戒律是晚于北方,但却超过了北朝。这主要表现在:律本的译出和研习流传,习律者“云集波沓”,戒与禅的普遍结合,持戒与断酒肉素食连在一起,中国寺院经济的发展,比丘尼戒的传入和确立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增众大量的增多,统治者的推动,社会主要意识形成的转化,玄学与儒学间的消长和皇权在南朝的逐步强化以及僧官体制的日益完善等。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交叉作用,使东晋南的佛教戒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标签: 东晋南朝 佛教戒律 《高僧传》 梁武帝 佛教发展 《比丘尼传》
  • 简介:晋南丹阳尹作为京畿地方长官,地位关键、特殊,其职掌以执掌军权、掌治民政、荐举任用与掌刑政诉讼为主,并参预朝政。选任则无定制,大体以“亲信”任之。而任免权往往把握在秉实权、执大政者手中。就人选情况而言,南人任丹阳尹者远少于北人,并以高门与宗室为主,任免变更频仍,大多任期短促。

  • 标签: 东晋南朝 丹阳尹 职掌 选任
  • 简介:黄纸是将白纸在"潢"中浸泡,风干显现出黄色。西晋时期,政府文书的书写载体有白简和黄纸两种,到了东晋时期,政府开始提倡使用黄纸代替白简,而黄纸在政府公文中的应用主要有选案、户口文书和弹文三类,黄纸为保存古代典章制度和档案文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标签: 两晋南朝 黄纸 选案
  • 简介:在长达两千五百年的儒学发展史上,魏晋北朝是一个值得深入考察的阶段。这个时期,儒学受各种思潮的冲击,不再能垄断思想界,但仍保持着优越的地位。它历经激烈的争辩而有所发展,在政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儒学极盛于东汉。伴随着东汉王朝的土崩瓦解,学者们崇尚刑名家的法术,'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魏志·杜畿传》)。然而,大

  • 标签: 东汉王朝 世用 五经博士 儒家道德 玄学家 春秋谷梁传集解
  • 简介:魏晋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从魏、蜀、吴三国,经两晋,到南北朝的560年中,只有西晋(265—517)短暂的统一,其余则处于割据分裂的社会动荡之中。政治上王朝更迭频繁,政治中心由北向南扩展,战争不断,阶级关系复杂。经济中心也同样由北向南转移,新的经济区由于土地开发得以形成,思想上儒道佛互相影响相互吸收,为中国历史上又一百家争鸣。民族关系经历空前的大融合过程。这一切必然会给这一时期的民俗带来重大影响。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民俗
  • 简介:魏晋北朝时期,在继承秦汉杂述及地理志书的基础上,进入了中国古方志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繁盛阶段。在国家分裂,朝代更迭的背景下,各种方志层见锗出。计有:“记”、“志”、“录”、“传”、“赞”、“图”等多种体例的方志,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现象和魏晋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有紧密的联系,结合时代特点来考察此一时期的方志,才会在总体上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方志 时代特点 评价
  • 简介:钟山文化区形成始于刘宋元嘉治世,经萧齐永明之世,延续至梁武帝时达到高峰。东晋时期,江左甲族王、谢居处的乌衣巷及其附近的瓦官寺,是高僧和名士贵冑谈玄并论佛法大义之地,"乌衣之游"一词不仅描述其时政治文化的特色,也反映了建康都城的文化中心在南岸。刘宋以后,建康的文化中心逐渐从秦淮河南岸转移到北岸的"钟山文化区"。刘宋文帝在都城北面的鸡笼山建文、史、玄学馆,建造王邸,在钟山建儒学馆,此"四学"所在地初步标示出"钟山文化区"的范围。东晋在钟山造林的政策,将此山美化成建康近郊的优山美地,吸引逐幽而居的隐士和僧人,增建佛寺,名僧由此聚集,帝室贵人前来瞻礼,从而成为建康的佛教中心。其后,齐竟陵王萧子良在鸡笼山建"西邸",推动了多项文化的发展;文惠太子萧长懋在都城东郊"东田"一带建园邸,从都城东面以迄钟山山脚下这块地区成为王府皇邸、贵族大臣园宅分布之地。西邸和东田的宗教、文化活动深化了此区的文化色彩。

  • 标签: 建康 钟山 文化中心 佛寺
  • 简介:晋南时期,表明皇帝政治意图的诏通过官僚组织下达施行,其方式是:第一,诏下门下,门下将其内容和实施请求传达到尚书;其次,尚书接到门下的请求后,用符传达具体实施诏书的指示。在作出实施的具体方法后,有开始施行或再作详议的两种做法。如果需要详议,由尚书拟奏,这个奏通过门下上传皇帝。奏中包含详议的内容和结论,如果其中的内容和结论得到皇帝的同意,会将其内容加上希望实施的请示字句做成符;第三,奏中的请示如果获得同意,由尚书发符施行诏书的内容。同时,门下可以用驳的形式提出不同意见。门下是皇帝和尚书的中介,其结果就是门下与诏和奏的内容发生关联。因此门下在皇帝对诏书拟定以及对奏进行判断时,有可能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在东晋南时期的官僚体制运作中公文传达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 标签: 门下 尚书
  • 简介:晋南两性关系在继承以往的风俗之余,在男女定位、婚姻以及妓女产业和通奸方面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士人也在情与礼中挣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早已形成的礼教继续扩散其影响,影响着社会的运转;社会观念的变迁,审美之风的转变;时人耽于内部的争权夺利之中,困惑于人生的短暂、人事的无常,因而更加注重追求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 标签: 东晋南朝 两性关系 婚姻 审美
  • 简介:<正>道教确立于东汉末(以五斗米道与太平道为标志),自东汉末至六朝,是道教由兴起到初步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几个大的道派先后形成,其中天师道、神仙丹鼎道、上清茅山宗等道派均与文学有较大关系。限于篇幅,本文不拟对道教本身加以详

  • 标签: 游仙诗 道教 道士 魏晋南北朝文学 郭璞 山水文学
  • 简介:<正>魏晋时期的辞书,早出的还是继承《说文解字》而增加文字,补其缺漏;或推广《尔雅》,扩充其内容。这时虽不废篆隶,而其实用价值,不断削减,楷书(即今隶)取而代之的趋势,是越到后来越明显。所以冲出《说文解字》和《尔雅》的内容与形式的限制而编撰的

  • 标签: 说文解字 古今字 尔雅 辞书 文字学 经典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