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液贮存温度和贮存时间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细胞清除效果的影响,选择并建立合适的去除白细胞的操作方法,进一步提高血液中白细胞的清除效果。方法抽取本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220{9,在不同的贮存温度(2℃~6℃、18℃~25℃)、贮存时间(2、4、6、12、24、36、48、60、72h)和即采即滤条件下随机分组,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别留取相应的标本检测血液过滤前后的白细胞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2℃~6℃组白细胞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且明显低于18℃~25℃组和即采即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i)。②2h组白细胞残留量明显高于4h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72h组白细胞残留量呈逐步增高趋势,4~24h各组白细胞残留量均明显低于国家标准,与4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6h组、48h组白细胞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与4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h组:P〈0.05;48h组:P〈0.01);60h组、72h组白细胞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与4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血采集完成应置于4℃4-2℃环境条件下贮存4h后,最好在24h内但不超过48h,尽快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有效提高白细胞清除效果。

  • 标签: 贮存温度 贮存时间 悬浮红细胞 白细胞过滤 白细胞残留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镜检时白细胞红细胞的筛选标准。方法采用干化学分析+尿分析仪自动分析+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检测尿液标本,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UF-50检测结果正常且干化学结果异常或UF-50检测结果中白细胞<20/ul、红细胞<30/ul时尿沉渣镜检红细胞、白细胞数均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UF-50检测结果中,白细胞>20/ul、红细胞>30/ul时,需做尿沉渣镜检。

  • 标签: 尿沉渣镜检 白细胞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本站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标示量标准,提高血液制品质量保证和安全性,为临床输血患者的液体出入量计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站2016年1月—2018年3月间制备的1单位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容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确定本站标准。结果200ml全血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范围为155.1±15.5ml,确定容量标示量为155.1ml。结论本站标示量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形成制度以规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备过程。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容量 标示量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应用ACP215型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冰冻红细胞。方法:本文将红细胞悬液应用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甘油化红细胞,-70℃冰箱冷冻保存,37℃融化后再应用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去甘油化红细胞,并检测冰冻红细胞的质量。结果:采用ACP215全自动细胞处理系统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量检测。结果:红细胞回收率(87.1±5)%、游离血红蛋白(o.46±0.21)g/L、体外溶血试验(10.7±10)Voo、甘油残余量(2.9±1.o)g/L,残余白细胞(0.5±0.2)%;残余血小板0;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结论:ACP215型全自动细胞处理仪制备冰冻红细胞,产品各项质量指标较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全自动细胞处理仪 冰冻红细胞 甘油低温保存红细胞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肿瘤病人术中回收血液中癌细胞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GC-170胃癌、LOVO大肠癌细胞分别加入浓缩红细胞中,采用水浴加温法,随机分为7组:37℃(对照组)、42℃、43℃、45℃、47℃组,均40min,以及42℃20min组和42℃60min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肿瘤细胞红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活性细胞,观察并记录肿瘤钿胞活细胞计数、克隆形成情况,计算克隆形成率;Brdu标记、免疫组化检测癌细胞DNA代谢物;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热处理后各组14天后均有肿瘤克隆形成。与对照组相比除42℃、20mln组外各组肿瘤细胞的计数、Brdu标记率、集落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42℃20min和42℃40rain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热处理对肿瘤细胞细胞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加重,42℃、40min热处理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明显的影响。

  • 标签: 热处理 离体血液 肿瘤细胞 红细胞 酶活性 输血
  • 简介: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82例热性惊厥患儿、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40例正常小儿进行有关免疫检测。用微量全血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用McAb-APAAP法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和CD25抗原、HLA-DR抗原表达;用生物素-亲和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γ-干扰素(γ-IFN)水平;用酵母花环实验,测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单纯型热性惊厥的每分钟脉冲数(CPM)及刺激指数(SI)分别为5609.4±3587.4,20.5±15.6;复杂型的CPM及SI分别为2817.3±2422.8,11.0±8.40,均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0305.9±12810.3,69.2±45.2)及上感组(9785.2±7509.8,44.5±39.8),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型的CD3,CD4及CD4/CD8分别为(40.0±8.2)%,(26.1±9.0)%,1.1±0.4;复杂型则分别为(32.8±6.9)%,(17.8±4.9)%,0.8±0.1,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4.1±6.7)%,(47.7±5.5)%,1.9±0.8]及上感组[(63.0±9.3)%,(42.4±8.2)%,1.6±0.4],差异有显著性(P<0.01)。CD25抗原及HLA-DR抗原表达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复杂型者分别为(6.3±1.9)%和(12.4±3.4)%,低于单纯型[(8.9±3.6)%,(16.2±5.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D25,HLA-DR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12.8±2.5)%,(20.2±5.2)%]和上感组[(15.0±3.07)%,(20.5±2.8)%],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PHA刺激后,单纯型者分别为(57.0±5.1)%,(57.8±6.0)%,复杂型者则分别为(53.0±12.0)%和(54.7±9.7)%,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5.7±5.7)%,(68.8±6.2)%](P<0.05)及上感组[(64.3±6.4)%,(67.1±8.6)%](P<0.01)。PBMC之γ-IFN诱生水平检测,单纯型者为(1.80±0.4)ng/ml,复杂型为(1.6±0.1)ng/ml,二者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0.9)ng/ml(P<0.05),但二者与上感组(1.8±0.7)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BC-3bR花环形成率复杂型为(9.1±4.4)%,显著低于正

  • 标签: 热性惊厥 T淋巴细胞 红细胞 免疫功能 小儿
  • 简介: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对患者进行全身放疗或化疗等预处理后,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干细胞回输给患者,利用造血干细胞具有增殖、分化为各系成熟血细胞的功能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使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HSCT是目前治疗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难治性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患者在移植前预处理(放疗或化疗)清除体内异常增生的细胞、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会造成骨髓严重受抑,全血细胞减少,输血治疗是HSCT患者重要的支持手段。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红细胞输血 输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液细胞计数诊断尿路感染的意义方法临床选取30例健康者、30例非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疾病者、30例尿路感染患者。分别进行晨尿白细胞计数检测,观察三组人群间的差异结果健康者、非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疾病者、尿路感染患者平均尿液细胞计数为(3.2±1.0)×109/L、(3.5±1.1)×109/L、(186.3±255.9)×109/L,尿路感染组患者尿液细胞计数明显多于健康者与非感染性泌尿生殖系疾病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细胞计数虽然不是尿路感染的特异性指标,尿液细胞计数能够作为尿路感染患者诊断的早期筛查检测。

  • 标签: 尿液 白细胞计数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干化学分析仪和镜检法检测尿液中血细胞成分的情况,提高血细胞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采用干化学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检测120例住院病人的红细胞、白细胞计数结果情况,以显微镜计数法为标准判断其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干化学分析法和镜检法计数尿中白细胞结果分别为(0.13±0.01)x109/L和(0.12±0.02)x109/L,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种不同方法对于红细胞的检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中血细胞成分检验意义重大,干化学分析法检测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干化学分析仪 相差显微镜 尿 血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332例尿液脱落细胞学与临床最终诊断的符合率,探讨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有不明原因的行尿液脱落细胞检查的13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进行离心取沉淀推片,行瑞氏-吉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良恶性,记录结果,追溯患者临床资料(泌尿系统强化三维重建CTU、盆腔CT、双输尿管CT、内镜组织活检检查、DNA细胞学等),将临床最终确诊作为金标准,分析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为18.4%,特异度为99.4%,假阳性率为0.6%,假阴性率为81.6%,准确率为77.8%。结论脱落细胞学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应加强对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认识,尽量减少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影响因素,以便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尿液脱落细胞学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类酵母样细胞的影响因素,掌握仪器性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823例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类酵母样细胞结果阳性的标本用显微镜复检。结果结果判断,以仪器和显微镜复检同时检出类酵母样细胞为真阳性,显微镜复检检出类酵母样细胞而仪器未检出为假阴性;仪器检出类酵母样细胞而显微镜复检未检出为假阳性。UF1000i检测结果真阳性200例(24.3%),假阳性493例(59.9%),假阴性130例(15.8%)。结论sysmex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操作简便、快速,尤其适用于批量体检标本的筛选,但是传统的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在尿液分析中仍是必不可少的。棘形RBC、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白细胞碎片、皱缩红细胞、细小的结晶、精子等均易对仪器检测酵母样细胞造成假阳性结果。而类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改变或数量较少时仪器辨认困难,此时可致假阴性。因此尿沉渣有形成分分析结果必须用显微镜认真复核方能发出检验报告。

  • 标签: 尿液分析 假阳性 假阴性 类酵母样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液红细胞细胞仪器检测与人工镜检结果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做尿常规检测的病人共1000例,采集中段尿,全部标本进行两种方法的检测并且2h内出报告结果。结果尿液细胞等有形成分,分析仪法无法检测,该法漏诊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泌尿系统的疾病),而镜检法能直接检测各种有形成分,可较好得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结论尿分析仪操作简便、快速,检测项目多,重复性好,标本用量少;但其不能替代显微镜对尿有形成分的检查。分析仪法只能作为筛查实验,尿镜检法是尿常规检查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尿分析仪 筛查 显微镜 金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疗效。方法: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年 2月 期间内收治的40 例缺铁性贫血、 40 例地中海贫血、 40 例健康群体,通过血常规检查的方式,比较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指标。结论: A 组 RDW指标高于 B组和 C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 C组 MCV、 MCH高于 A组和 B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其余各组数据比较相似( P> 0.05)。讨论:于不同类型贫血患者中,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检测中,血常规检查方式更具优势、精准度高,值得信赖。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粘附抑制因子。结果: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特点是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增高,同时伴有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增强因子活性降低及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活性增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结论:本研究提示急性期脑梗塞患者RCIA功能确受到影响。这对了解其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红细胞 免疫功能
  • 简介:目前随着人们对疾病治疗的深入研究,药物载体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载体方面,载体红细胞就是其中一种。国内外因其循环时间长、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优势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目前国内外载体红细胞抗肿瘤研究及应用进展方面做简要综述。

  • 标签: 红细胞 药物载体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用于诊断肾早期损伤的价值。方法用相差显微镜和UF-100联合检测血尿标本的尿红细胞形态,鉴定出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和混合性血尿,结合临床超声波和肾功能检查,确定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两种方法鉴定尿红细胞形态相关性较好,均一型、变异型、混合型两者符合率分别为85.7%、96.1%和63.6%。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诊断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临床符合率均高于超声波和肾功能检查,分别为97.5%和81.7%。结论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肾疾病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诊断肾早期损伤敏感指标之一。

  • 标签: 尿液 红细胞形态 肾性血尿 非肾性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贫血患者进行血液红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22年12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贫血患者2315例,根据贫血类型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A组(1157例,缺铁性贫血)和B组(115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红细胞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血液的红细胞参数Hb、MCH、MCV、MCHC、RDW、RBC数值都比B组小(p<0.05)。结论:在临床上通过对血液红细胞进行检验,有利于区分患者的贫血类型,有利于临床诊断。

  • 标签: 贫血患者 血液红细胞 临床检验 贫血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在贫血患者身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120例2012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情种类为A(缺铁性贫血)、B(地中海贫血)组,同时,选择同一时期健康体检的60例人员,组成对照组,均给予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①A组的RDW数值高于A组和健康体检人员,健康体检人员的MCV和MCH等指标高于A、B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检验贫血患者时,应用血液红细胞检验的方式,诊断价值更高,可以有效区分贫血的类型,为患者接受对症治疗提供依据,可以为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提供助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 贫血 检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