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女与《中国青年》关系密切,他曾先后两次具体负责或编辑过《中国青年》周刊,并在该刊发表各类文章共80篇。萧女在《中国青年》中完整准确地宣传了党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和政策,深入批判了国家主义、戴季陶主义等,教育并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革命信仰。他是《中国青年》最优秀的编者、最得力的作者、最热情的传播者之一。

  • 标签: 萧楚女 《中国青年》 宣传
  • 简介:本文对几枚战国官玺的印文内容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郢(門外)愧大夫鉩”中的“(門外)”应理解为“里门”,并提出“愧”可能读为“蒐”,是“检查”的意思;文章还将《古玺汇编》5605号印文中的“叕”释作“酹餟”.

  • 标签: 楚玺 释读“愧” “叕”
  • 简介:199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在淅川县仓房乡陈庄村行政村东沟村的和尚岭上抢救发掘了二座墓。原简报作者曹桂岑同志认为两墓为春秋中期后段的箴尹克黄夫妇墓。主要依据为M1中所出“克黄之鼎”鼎及收缴的铜

  • 标签: 楚墓 发掘 春秋 和尚 简报 夫妇
  • 简介:郭店简《穷达以时》简10“馰■张山”的“馰”应该读为“靮”,意思是马缰绳,用为动词,指用马疆绳把马束缚住。上博简《用曰》简17“佥之不骨而庶之亦不能”中的“骨”应该释为“肯”,“庶”应该释为“■”,读作“擅”,意思是和众人共同享有的话不愿意,而一个人专擅又不能够。

  • 标签: 《穷达以时》简10 《用曰》简17 肯■
  • 简介: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楚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舞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文化融合的渲染,尤其是从地传往中原地区之后,在吸收了中原文化的同时,保留了自身的特点。不仅对中国传统舞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也体现了我国的民族融合。本文从舞的演变开始谈起,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舞演变的所造成的影响。

  • 标签: 楚舞 演变 影响
  • 简介:叶嘉莹先生,1924年生,出身于北京书香世家,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著名学者顾随。1948年随夫迁居中国台湾,曾任教于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和辅仁大学,后被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1969年接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聘任,移居加拿大

  • 标签: 叶嘉莹先生 忆逢 李杜魂
  • 简介:摘要李贺乃又一少年英逝唐朝诗才。此才并非人间凡物。今人钱钟书于《谈艺录》专章论述昌谷,概言其诗“操调险急,雕藻淫艳”。不知所云。李贺世称鬼才,其《苏小小之墓》颇有后世《聊斋志异》的鬼气森然。

  • 标签: 黑色 悲剧 鬼才
  • 简介:“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一生仕途坎坷、穷愁潦倒,加之身染恶疾,是“四杰”中命运、遭际最凄惨的一员。其诗歌创作,特别是“染疾”以后的后期创作时有不平之气、悲苦之音,集中反映了为其不幸命运而呼号的怨主题。这种怨大致包括“才高位下”、怀才不遇的仕途感慨,疾病缠身、悲天怆地的生命呼号,归隐林泉、寻仙访道的解脱追求三个方面的内容。综观卢照邻现存的诗作,诗人以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怨之歌。

  • 标签: 卢照邻 仕途感慨 生命呼号 解脱追求 骚怨
  • 简介:良近几年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变化,他对人生、对命运、对现实、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写作立体化了.作家处理生活的方式和叙事的方式都有明显的变化,更多地是以哲人的眼光看视生活,侧重反思生活,生活在作家的眼光中成了对象,而不再是存在的条件,不再是生存本身.

  • 标签: 楚良 小说创作 叙事方式 小说结构 人物形象
  • 简介:墓出土漆几艺术略论》简评刘彬徽刊于《南方文物》1992年第2期的《墓出上漆几艺术略论》对丰富多彩的文物中一个门类──漆几.进行了资料的综合整理与专项研究,选题很好,用功亦勤。此文特点有三:1、资料收集比较全面,为深层次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2、...

  • 标签: 楚墓 漆几 刘彬徽 专项研究 深层次研究 资料收集
  • 简介:本文从图腾——凤的现代设计语言视角出发,对凤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应用价值三方面进行分析,站在符号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图腾的造型特点,找出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规律,并从现代设计语言的角度探讨图腾的创新应用途径.

  • 标签: 楚图腾 凤文化 设计应用
  • 简介:十多年前,本人曾写过(下称)一文[1],写那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时在楚文化研究中对式鬲认识方面的一些混乱现象,试图将江汉地区出土的不同用途、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鬲加以区分,以利于器的排比和研究.收入时,有部分文字和插图被删节,因而有读者提出一些不明了的问题.实际上,江汉地区出土的东周鬲不完全都属于式鬲,下面拟分江汉地区的鬲及式鬲两个标题,作为的一些说明和补充.

  • 标签: 江汉地区 楚式鬲 炊器 盘龙城遗址 出土文物
  • 简介:2013年,临泉县博物馆在铜城镇做调查时再次发现了一块金版,为当地近年来发现的重要文物之一。这块金版平面略呈长方形,长19.5、宽15.9、厚4.2mm,重12.01g(取最大值),钱体上下两侧切割痕明显,左侧上下两边有切割后留下的茬边,呈对角状。钱体正面钤有阴文方印,为大篆“郢舀”二字,字迹清晰且字口深峻,字体基本完整,惟“郢”字右上部略有变形,应是右侧切割槽挤压所致;背部略鼓(图1)。在背面的中部发现有刻划符号,其含金量尚未检测(图2)。

  • 标签: 战国 安徽 刻划符号 博物馆 临泉县 长方形
  • 简介:说到水蛭,人们不一定熟悉,说到蚂蟥,人们肯定知道,尤其是在农村生长的人。实际上,水蛭就是蚂蟥。然而,你未必知道这种“吸血虫”居然是一味天生的良药。水蛭治病,古就有之。在中世纪时,阿拉伯地区和欧洲,曾盛行用水蛭吸血来诊疗某些脑瘀血、急性青光眼、局部充血等症。

  • 标签: 急性青光眼 春秋战国时期 阿拉伯地区 古代医书 局部充血 吸血
  • 简介:楚文化是长江流域文明的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地交通南北.以江汉为中心.面积辽阔.域内林莽茂密.湖网纵横,物产丰富。它融合了南蛮、东夷、华夏各族,形成当时疆域最大、民族众多的国家。因其生态条件复杂多变,为巫风盛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故楚人多信巫好鬼,这成为了艺术大的题材背景.又因其较为炎热的气候条件.容易促成人们冥想清修的习惯.造就了道学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信奉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就成为了艺术的思想背景。另外.交通条件便利,使得域内各地方文化得以交流融合.其艺术特征就具有了开放性、包容性,并呈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 标签: 楚艺术 浪漫 中华文明 交通条件 长江流域 生态条件
  • 简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先将军,在他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与故乡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他与故乡人民之间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 标签: 将军 乡亲 红安县 人大常委 负担不起 革命生涯
  • 简介:季连是芈姓楚人的始祖,从来没有异议。清华简《居》叙述先公先王的世系和居处迁徙,始于季连,从出土文献的角度印证了这一点。但是,在战国时期楚人的祀典系统“三先”(老童、祝融、鬻熊)里,却没有季连的影子。这一现象一直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从《居》看,季连和鬻熊是兄弟关系,季连的后人没有即位,的大位赖鬻熊一支得以传延。对的后人来说,是鬻熊的直系亲属,而与季连没有血亲关系。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三先”不包括季连这个悬疑。

  • 标签: 清华简 楚居 三楚先 季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