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高校教工党建建设存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弱、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强、育人效果不理想等现状进行建设路径和发挥作用着力点的研究,提出教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用A代表),育人作用(用B代表)即“A←→B”双向驱动研究路径,改变以往的“A…B”的无关联路径和“A→B”的自下而上的单向路径的建设和育人作用着力点发力点的研究。提高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提高了育人质量。

  • 标签: 教工党支部 育人 双向驱动 路径 着力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带菌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门诊产检并于我院分娩的200例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带菌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列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间在我院分娩的健康产妇200例列为参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宫内感染、早产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观察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宫内感染、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携带B族链球菌会极大的增加妊娠晚期产妇出现宫内感染、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故需要重视对B族链球菌的筛查,以提升母婴妊娠结局。

  • 标签: B族链球菌 妊娠晚期 妊娠结局 宫内感染
  • 简介:摘要B细胞淋巴瘤(BCL)是一类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诊疗模式的不断改进,BCL患者的缓解率有所提高,但部分患者仍然会出现复发难治的现象。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是一种新疗法,目前CD19 CAR-T已被批准用于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多项研究报道了CAR-T治疗复发难治BCL的最新进展。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泛酸联合B族维生素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0例口腔溃疡患者为对象,其中25例实施复方抗生素治疗,视为参照组,25例应用泛酸联合B族维生素治疗,视为研究组,本研究在2019年11月开始,在2020年11月结束,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溃疡愈合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泛酸 B族维生素 口腔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B超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预防策略。方法 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86例B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3例,应用优质B超护理)、对照组(43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7.68±1.35)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B超室安全隐患予以及时分析,并辅以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检查安全性,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 标签: B超室护理 安全隐患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腹部创伤患者采用B超与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对从2016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30急诊腹部创伤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B超、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两组诊断方法在脏器损伤及程度分级诊断中的诊断率。结果:B超及CT诊断率对比数据无差异(P<0.05)。通过分析两组诊断方法对不同脏器损伤程度分级诊断后发现,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研究发现,两组诊断方法均有较高的诊断率,多层螺旋CT诊断在腹部创伤、损伤分级中诊断率较B超稍高,临床可将此作为检查方法,必要时可联合诊断。

  • 标签: B超 多层螺旋CT 急诊腹部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诊断中腹部B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Qsv/Qpv值差异,以肝穿刺活检为参照,分析腹部B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Qsv/Qpv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肝穿刺活检为参照,腹部B超敏感度98.23%、特异度85.71%、阳性预测值99.11%、阴性预测值75.00%。结论: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诊断中腹部B超的诊断效能高,具有广阔的推广使用前景。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腹部B超 诊断 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维生素B12缺乏最常引起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和贫血,这已被临床医师广泛关注,并能被早期诊治以逆转症状。但是,维生素B12缺乏尚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而该现象目前却不能被及早诊治,导致不可逆损害,最后出现严重痴呆。因此,本文围绕维生素B12缺乏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二者关系的认识。

  • 标签: 维生素B12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儿科医师对本病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初诊并规律治疗的6例EBV阳性DLBCL患儿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首发症状、病程),病理结果[免疫组织化学、EBV编码的核糖核酸(EBER)、潜伏膜蛋白(LMP)、C-MYC基因],免疫功能,血EBV指标及治疗方案、预后。结果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6.67岁,病初尿酸266.2 μmol/L,乳酸脱氢酶水平346.5 U/L,1例存在免疫缺陷病。化疗前免疫功能检测提示4例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6例患儿EBV抗体均无近期感染依据;3例EBV-DNA增高。Ⅲ期2例,Ⅳ期4例,巨大瘤灶者1例,B症状者2例,结外侵犯者6例,中枢侵犯者4例,骨髓侵犯者1例。治疗分组:B组2例,C组4例。3例死亡,3例至今存活。6例患儿病理形态均为单型性,免疫组织化学:1.患儿均表达CD19、CD20、CD79a,5例表达CD30。2.患儿均经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MYC基因,未见MYC、Bcl-2及Bcl-6的断裂及扩增。3.EBV:患儿均表达EBER及LMP-1。结论EBV阳性DLBCL病理改变与成人相似,非生发中心来源更多见,就诊时结外侵犯、中枢侵犯较常见。本病伴中枢侵犯的患儿预后极差,疾病复发、进展多出现在治疗中或停药早期,目前尚无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建议晚期患者在强化疗结束后尽快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生存率。

  • 标签: EB病毒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儿童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病理、临床表型及预后都有明显异质性。基因组及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将DLBCL分为EZB、BN2、MCD、N1四个亚型或C1~C5五个亚型。新的分子病理分型从基因和分子层面对DLBCL进行了更深入的认识,使预后的判断更为准确,有利于临床筛选更精准的靶向治疗。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病理学,分子 分子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孕不育症患者血中的核因子κB(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生殖道(宫颈分泌物、精浆)解脲支原体(UU)的含量,分析其在不孕不育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不孕不育夫妻30对为观察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段,在过去两年内有生育史的健康夫妻30对,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中 NF-κB、TNF-α含量,采用脲酶比色法检测生殖道分泌物UU。结果观察组UU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孕不育症患者UU感染者血中NF-κB[(16.72±1.23)mg/L]、TNF-α[(12.00±0.98)ng/mL]水平高于UU阴性者[(11.84±0.48)mg/L、(8.03±0.56)ng/mL)] (t=-44.347、-36.461,均P<0.01);观察组NF-κB[(15.82±2.21)mg/L]、TNF-α[(11.27±1.8)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90±0.71)mg/L、(1.75±0.21)ng/mL] (t=40.511、37.474,均P<0.01);且NF-κB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2 = 0.9547,P<0.05)。结论UU感染可导致患者体内细胞因子NF-κB、TNF-α表达异常,细胞因子平衡失调,降低生殖能力,从而引起不孕不育症。

  • 标签: 不育症 感染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因子类 妊娠 生殖健康 解脲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玉米全粉中黄曲霉毒素B1成分分析的标准物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全粉中黄曲霉毒素B1候选物进行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选取8家具有较高检测水平的实验室开展多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结果均匀性检验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统计值<F临界值。稳定性监测结果分析显示,候选物中黄曲霉毒素B1未观测到不稳定性。该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可在常温(<25℃)下保存,在低于60℃的条件下运输。玉米全粉中黄曲霉毒素B1标准物质定值结果为(27±3)μg/kg,k=2(95%置信区间)。结论本研究的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定值结果准确。

  • 标签: 玉米全粉 黄曲霉毒素B1 标准物质
  • 简介:摘要:NM7013B是民用运输机场广泛采用的精密进近导航设备,它能为着陆的航空器提供对准跑道中心线的引导。本文在此介绍西南某机场NM7013B型航向设备因保护区进入无源干扰物造成设备关机,通过故障现象逐步分析测试挖掘出故障源的过程,为其他机场类似设备故障维修提供借鉴。

  • 标签: NM7013B 干扰物 关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ICU休克患者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B超引导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ICU收治的72例休克患者,均接受动脉穿刺置管,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36例/组,对照组行直接动脉穿刺置管法,观察组行B超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法,将两组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反复穿刺次数和一次穿刺平均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休克患者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B超引导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一次穿刺次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使用和推广。

  • 标签: B超 ICU 休克 动脉穿刺置管 效果
  • 简介:摘要: 编程是数控的技术关键之一,编程主要内容有分析图纸、确定加工工艺、数值计算、编写程序和模拟验证。宏程序是数控编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利用宏程序可以完成椭圆、抛物线等非常规曲线的手工程序的编制,同时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是其它指令所不能取代的。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和车间加工情况,分别从几种编程方法对半椭圆的加工在数控车床B类宏程序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蒙药梅花草具有破痞功效,蒙医用其治疗热性痞症,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其确有抗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从梅花草的抗肿瘤活性部位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celahin B,并以该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应用MTT 法测定celahinB在体外抗人肝癌细胞HepG2、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胃癌细胞MKN-45增殖的活性。结果 celahinB对HepG2、Hela、MKN-45细胞的增殖均表现出抑制活性,并呈现出浓度依赖性。celahinB在浓度为75μ g/mL 时,对Hela、HepG2、MKN-45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63.73%、51.93%、55.84%;最高浓度为200μg/mL时,对 HepG2 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72.11%、64.63%、70.56%。结论 梅花草化学成分celahinB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可为梅花草破痞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梅花草 化学成分 celahinB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口腔溃疡患者采取泛酸和B族维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涉及的病例为2019年8月到2021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选择单独使用B族维生素治疗,而联合治疗组患者则采取泛酸和B族维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指标主要有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负面情绪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球囊填塞和B-lynch缝合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2例产后出血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用双盲法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1例。参照组采取B-lynch缝合治疗,试验组采取宫腔球囊填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和止血时长。结果:试验组输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和止血时长均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宫腔球囊填塞和B-lynch缝合治疗对产后出血均有效果,但宫腔球囊填塞明显优于B-lynch缝合治疗。

  • 标签: 宫腔球囊填塞 B-lynch缝合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B超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甲状腺癌的螺旋CT、彩色B超影像资料,与病理诊断做比较分析。结果: 针对病灶直径小于等于1.0cm的29例甲状腺微小癌B超诊断符合率为76.8%,CT诊断符合率为31.7%,两者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彩色B超是现阶段已知最有效的诊断检查方法,对于病灶大于等于1cm的甲状腺癌,B超和CT检查均是阳性诊断率最高的临床诊断方法。

  • 标签: 甲状腺癌 CT B超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妊娠晚期孕妇阴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分析相应的诱发因素。方法:选择2019~2020进行GBS感染检查的2280名孕产妇。采集临床资料,利用培养法检测孕妇直肠、阴道分泌物中GBS,评估其阴道GBS感染情况,探究诱发因素。结果:GBS的阳性检出率为10.48%(239/2280);单因素分析表明,体重指数、妊娠晚期性生活、假丝酵母菌感染、分娩方式及分娩史和GBS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发现,妊娠晚期有性生活、感染假丝酵母菌、有分娩史、分娩方式是阴道分娩是造成孕产妇GB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妊娠晚期孕妇出现GBS感染的原因较多,应加强针对性干预,力争将GBS感染对身体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

  • 标签: []妊娠晚期 阴道B族链球菌 感染 诱发危险 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