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采取重症监护护理干预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重症监护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GCS评分及NIHS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症监护护理干预模式对于相关患者具有较强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急性脑卒中 重症监护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卒中单元重症监护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2月之前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0例在普通病房接受监护护理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0例在卒中单元接受重症监护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意识障碍程度、病残程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指标的评分差异,研究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差异,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单元接受重症监护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意识障碍程度、病残程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指标的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收治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病房,对患者实施重症监护,能够显著提高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效提高疗效,对改善护患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重症监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ICU护理方式,旨在为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给予呼吸道护理、高热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6.14d、护理有效率为91.30%、并发症率为13.04%、护理满意率为95.6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ICU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降低并发症,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

  • 标签: 颅脑损伤 ICU 护理
  • 简介:摘要为分析首诊时重症与非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肺内病变CT特征,帮助快速判断COVID-19的严重程度,回顾性分析2020年2—3月间确诊的41例COVID-19患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患者分为重症组(15例)和非重症组(26例),比较2组患者的CT特征并行相关统计分析。41例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4~94岁。非重症组与重症组患者纯磨玻璃样病变(GGO)(χ2=10.791)、GGO伴局灶性实变(χ2=5.512)、胸腔积液、片状实变、肺受累范围(χ2=27.359)、铺路石征(χ2=8.343)、支气管壁增厚(χ2=14.473)、空气支气管征(χ2=4.977)、存在肺中内带病变(χ2=6.561)等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肺受累范围是相关影响因素(OR=0.029,95%CI:0.001~0.647,P=0.026)。提示COVID-19的CT征象具有多样性,纯GGO较少、GGO伴局灶性实变较多、出现片状实变和铺路石征、出现肺中内带病变、大面积的肺受累、胸腔积液可能是重症COVID-19的预警因素,大面积的肺受累是重症COVID-19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 46 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协助,观察治疗成效。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急性重症脑卒中,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46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比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等。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在 NIHSS 量表的得分为( 13.52±1.16 )分,对照组为( 9.36±1.24 )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期间并发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4.3% ( 1/23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13.0% ( 3/23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采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改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并对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进行分析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卒中单元重症监护 急性重症脑卒中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老年卧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本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接受治疗的老年卧床重症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3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营养状况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77.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老年卧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调整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恢复,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营养支持疗法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重症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102例危重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51例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设为研究组,另外的 51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危重症病人的护理中有着良好的效果,相比于常规护理,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更好,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分级护理的作用。方法:6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常规护理)、观察组(n=34,常规护理联合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分级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分级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我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难度大,医疗资源消耗大。因此,做到重症化早期预警,单独分层精细化管理,早期干预,尽可能降低重症化至关重要。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除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颁布的第七版诊疗方案中提到的重症化早期预警指标,其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化早期预警指标还包括:老年人、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呼吸频率增快、CD4+ T淋巴细胞数下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增加、存在器官功能损害等。本文旨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化早期预警指标作一综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监护 早期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重症多发伤危重患者患者实施 24h 连续护理所发挥的护理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于 2016 年 4 月 ~2019 年 12 月接收的 50 例 重症多发伤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室 24h 连续护理,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 结果: 患者共出现 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8% ;患者住院时间为 ( 1 4 .5±0.3 ) d 。 结论: 对 重症多发伤危重症实施 24h 连续护理可提升护理安全,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24h连续护理 重症 多发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2例危重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1例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设为研究组,另外的51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危重症病人的护理中有着良好的效果,相比于常规护理,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更好,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医院重症医学科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重症肺炎治疗的患者,共计6例,收治患者诊疗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9月之间,将其随机平均的划分成为①组(系统化护理干预组)与②组(重症医学科普通护理干预组),各3例,试探讨分析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其产生护理效果的具体比较情况。结果:①组患者在采用该护理模式后,其具体的护理效果情况为:不良症状反应减弱(6.47±1.02)天、住院治疗时间(9.57±3.78)天、护理效果(91.07±2.55)分,较②组患者总体护理情况更佳,(P<0.05),②组患者的具体护理效果情况为:不良症状反应减弱(10.33±2.77)天、住院治疗时间(13.66±2.91)天、护理效果(79.85±3.61)分。结论: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中,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水平,促进其身体健康及病情状况的良好恢复。

  • 标签: 医院重症医学科 护理模式 系统化护理干预 重症肺炎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46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协助,观察治疗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急性重症脑卒中,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46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比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等。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在NIHSS量表的得分为(13.52±1.16)分,对照组为(9.36±1.24)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期间并发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3%(1/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0%(3/23),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改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并对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进行分析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卒中单元重症监护 急性重症脑卒中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急性病理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P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能有效减少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治疗不良事件,改善患儿血氧指标,提高患儿家属治疗满意率。

  • 标签: 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血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