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阴道炎诊断中应用阴道分泌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21年5月-2023年5月检验的100例阴道炎患者分析,经计算机方法分组为对照组(常规阴道分泌物检验)和研究组(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查)各50例,对组间的检出率、检出情况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且和对照组的检出情况比较更好,比较有一定差异性,为P

  • 标签: 阴道 分泌物 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指征、风险、产程处理和引产问题。要注重产前评估及产程中的监测。方法采集2014年5月—2015年1月在我院产科因瘢痕子宫进行阴道试产的60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60例符合条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阴道试产中,其中3例在试产过程中情绪紧张中转剖宫产,6例于试产过程中出现胎心率异常改行急诊剖宫产,1例发生先兆子宫破裂急诊行剖宫产。51例行阴道试产,其中产钳助产9例,胎头吸引助产6例,余36例未行阴道助产,顺产。其中阴道试产成功率83.3%(50/60),再次剖宫产率16.7%(10/60),子宫破裂发生率1.67%(1/60)。结论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可行,也有风险,所以需要建立严格的评估和监测规范,来最大限度保证母儿安全。

  • 标签: 瘢痕子宫 阴道分娩 阴道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阴道炎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甲硝唑阴道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制霉素和阴道外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6%。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47%。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阴道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甲硝唑阴道栓 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镜拟诊阴道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观察,分析阴道镜拟诊阴道HPV感染的特点及效果。结果200例患者中外阴慢性增殖性炎症占比最高,其中阳性构成比相对较高,VINⅠ与阴道CA检查指标均显示为阳性;200例患者中,60例行阴道活检,其结果显示为阴道慢性炎症患者40例,外阴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或挖空细胞20例;查白带常规发现霉菌性阴道炎30例患者;滴虫性阴道炎10例;细菌性阴道炎10例。结论阴道HPV感染基于其疾病的传播性与反复性,需要对其早期诊治给予重视,对临床为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等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及时给予阴道镜拟诊,尽早明确病情。

  • 标签: 阴道镜 HPV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先天性阴道闭锁是梗阻性生殖道发育异常的一种,分为两种类型:Ⅰ型(阴道下段闭锁)、Ⅱ型(阴道完全闭锁),将阴道闭锁长度≥3 cm定为Ⅰ型高位阴道闭锁。Ⅰ型阴道闭锁的传统术式为阴道闭锁切开成形术,术后狭窄、再手术率高。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采用阴道球囊牵拉术+二期阴道闭锁切开成形术成功治疗两例Ⅰ型高位阴道闭锁患者,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术后随访6个月,经血流出通畅,无狭窄,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Ⅰ型高位阴道闭锁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探究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在妇科门诊中的阴道微生态检查状况。方法择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这一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接受阴道微生态检查的1000例不同阴道症状就诊者,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针对其阴道菌群的多样性、密集性、病原菌、优势菌等指标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阴道微生态评估结果①正常0.8%;②失调99.2%,其中未明确感染患者的占比为66.23%,明确感染患者的占比为33.77%。在所有受检者中,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占比为3%,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占比为5%,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占比为25%,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占比为3%,混合感染患者的占比为8.36%。此外,优势菌群异常者占比54.1%。结论在妇科门诊之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假丝酵母菌导致的明确感染以及未明确感染引起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调,临床在进行诊断时首先通过阴道微生态评价方法给予有效筛选。

  • 标签: 妇科门诊 不同阴道症状 阴道微生态状况 调查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擦洗加上药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霉菌性、滴虫性、细菌性三种阴道炎患者用擦洗加上药的方法予以治疗。结果三种炎症治愈率均达95%以上,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阴道炎 擦洗加上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阴道pH值改变与阴道宫颈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感染患者共1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患者阴道pH和阴道症状、细菌感染情况以及阴道洁净度等相关性。结果根据阴道pH测定结果,其中A组患者阴道pH值>45的有58例,B组患者阴道pH≤45的有82例。结果显示,pH值大于45的患者其阴道分泌物和宫颈分泌物会明显比pH值≤45的患者多,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pH>45和pH≤45的两组患者在宫颈糜烂对比上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和B组患者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两组数据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而B组患者感染乳酸杆菌、加德纳菌、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明显要高于A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阴道洁净度分级越高,患者阴道pH值越高。三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道的pH值越高会影响患者阴道洁净度,提高宫颈感染的几率。

  • 标签: 阴道pH值 阴道宫颈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的细菌性阴道炎60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阴道内放置乳酸菌阴道胶囊,对照组阴道内放置甲硝唑泡腾片,连续用药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对照组有效率86%。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有显著疗效。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细菌性阴道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甲硝唑阴道凝胶对于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妇科2019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阴道冲洗在治疗滴虫阴道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所妇产科门诊确诊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对照组每天给予患者甲硝唑(2g)顿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做阴道冲洗,患者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用阴道窥器将宫颈及阴道暴露,然后用乳酸溶液(1%)冲洗阴道,冲洗时注意将阴道壁皱襞以及后穹窿内的分泌物均冲洗干净。7d一个疗程。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禁止性生活,且性伴侣同时服用相关药物接受治疗。于停药后3~7天观察患者外阴瘙痒、尿路刺激症状、白带和体征变化情况,并进行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记录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清洁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清洁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阴道冲洗的临床意义。结论阴道冲洗具有清洁、热疗、收敛的等作用,在阴道炎的辅助治疗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滴虫阴道炎 妇科疾病 阴道冲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的样本为阴道患者70例,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就诊者。以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采取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采取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阴道炎 复方甲硝唑阴道栓 疗效 阴道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软胶囊对阴道炎的疗效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阴道炎患者中,选取6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阴道炎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结果:在炎性因子水平方面,治疗后,实验组在CRP、TNF-a、IL-6方面均小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实验组在疼痛、黏膜水肿、瘙痒、阴道分泌物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阴道炎的治疗中,采用乳酸菌阴道软胶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软胶囊 阴道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阴道炎的治疗中复方甲硝唑阴道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2例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阴道炎 复方甲硝唑阴道栓 甲硝唑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阴道灌洗技术在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阴道炎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碘伏灌洗阴道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灌洗阴道。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阴道炎症水平、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阴道炎症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刺激症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阴道灌洗技术在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中药阴道灌洗技术 阴道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阴道炎治疗前后阴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针对100名阴道炎病人进行研究。将全体病人通过随机法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甲硝酸溶液对病人的阴道和外阴进行冲洗,同时把甲硝唑栓放到阴道当中。而研究组则采用乳杆菌活性胶囊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阴道菌群前后的检出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革兰阳性杆菌数比治疗前明显要多,而对照组菌群数量显著减少。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阴道炎的治疗,在采用抗炎药物的同时,还要让阴道具有良好的菌群环境。同时在清除掉病菌的基础上,应保证具有足够的正常菌群,以防止受到二次感染。

  • 标签: 阴道菌群 乳杆菌 甲硝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阴道后壁修补术和阴道后壁环肌紧缩术治疗产后阴道松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产后阴道松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阴道后壁环肌紧缩术)100例和观察组(改良阴道后壁修补术)104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记录其术前、术后6个月阴道松紧度、性生活满意度[采用性生活质量调查表(SLQQ)评估]及术后6个月的盆底肌功能变化情况,并通过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阴道松紧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SLQQ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术前提升(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等级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者阴道残端愈合不良、阴道壁血肿、尿道损伤、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阴道后壁修补术和阴道后壁环肌紧缩术治疗产后阴道松弛的近期疗效相当,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但前者远期疗效更好,更有利于患者盆底肌功能及阴道松紧度恢复,进而提高性生活满意度。

  • 标签: 改良阴道后壁修补术 阴道后壁环肌紧缩术 产后阴道松弛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