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10月28日--11月1日,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为团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宋立道教授为副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6人,赴日本京都出席第13次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学术交流会议 京都 日本 中国佛教代表团 2010年
  • 简介:日本黄檗宗宗务总长内藤文雄、黄檗画院院长内藤香林及信徒山冈容沿一行三人,为参礼黄檗祖庭,于4月4日抵京。6日赵朴初会长在广济寺接见了内藤一行,并对中日黄檗宗相互交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了高度评价。日本客人对赵会长多年来为推动中日佛教友好交往与合作所做

  • 标签: 黄檗宗 万福寺 赵朴初 广济 参礼 祖庭
  • 简介:确定中国文学的外译者时,过度纠结于译者的文化身份和语言身份并不科学,没有顺应译作流行的客观规律。鸠摩罗什翻译佛经给我们的启示是,来自原语文化、母语不是目标语的译者,其译作同样可以取得成功。译作能否被目标语文化接受,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目标语文化中知识分子的态度。是否了解目标语文化中知识分子,特别是文学界知识分子的需求,应该成为选择当前中国文学外译者的首要标准。因此,国外的汉学家、国内的文学翻译家和研究外国文学的学者,都是外译中国文学的合适人选。

  • 标签: 中国文学 翻译 鸠摩罗什
  • 简介:早在1920年,周作人就写了《圣书与中国文学》,以显著的位置刊登在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第一期上。此文从文学与宗教的起源和精神实质上论述两者的"共通"关系;把希伯来的《圣经》与中国的五经作比较研究;最后论到"古代希伯来文学的精神及形式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文章认为,从精神上来

  • 标签: 沈从文 基督教精神 基督教因素 周作人 文学主题 圣经
  • 简介:7月8日至10日.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会长水谷幸正先生一行3人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来华访问。在京期问.水谷先生拜访了中中佛教协会.到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佛教学者进行座谈.并在中国佛学院做了佛学演讲。

  • 标签: 日本 水谷幸正 访华活动 净土宗 佛教 学术交流
  • 简介:陈建明教授的新著《近代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研究》(四川巴蜀书社2013年出版)是一部研究近代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华西地区的“文字事工”即文字出版活动及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成果;通过系统考察和深入研究基督教在华西地区开展文字事工的目的、兴起和发展、出版机构的建立与运作、出版物的内容和发行模式,从而对该区域基督教文字事工的问题、特点和社会影响做出了认真而客观的分析评价。

  • 标签: 基督教文化 文字 近代 区域传播 中国 力作
  • 简介:11月1日,由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主办的第二届马鸣菩萨文学奖举行颁奖典礼。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设立马鸣菩萨文学奖,旨在激发大马佛教青年的写作风气,以求发掘更多的佛教文学人才并强化佛学创作风气。本届马鸣菩萨文学主题为“真理、善法、美文”,共有18名参赛者获奖。

  • 标签: 马来西亚 颁奖典礼 文学奖 菩萨 马鸣 佛教文学
  • 简介:中古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而对文学创作论认识方面的自觉则是这个整体的文学观念自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中古士人融摄道教卫生学知识体系于文学理论之中,对于中古文学创作论的自觉有着建构性的意义。正是文学创作论开掘了这一相对于汉代经学的迥异的知识体系,才使他们拥有了崭新、有效的解剖工具,从而使中古的文学创作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基本认识模式。此后,以“神思”为核心范畴的创作论与以“雅正”观为核心范畴的价值论在传统文论中获得了同等理论地位。在融摄道教卫生学剖析文学创作论的实践中,陆机肇其始,刘勰集其大成,同时的预流者还包括王羲之、颜之推等人,说明这两个学科的结合已经成为时代性的共识。

  • 标签: 中古文学创作论 道教卫生学 融摄与自觉 陆机 刘勰
  • 简介:本嵩《通玄记》是宋代有关《法界观门》的重要注疏,其影响曾波及宋、金、西夏和日韩,是华严思想史上的重要作品.该书未收入各种大藏经,自近代以来被视为佚书.日本立正大学发现并公布的明代刻本为研究该书提供了契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在全面开展有关该书的思想内容研究之前,本文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研究,介绍了《通玄记》的版本和发现经过;重点考察了唐宋两代《法界观门》疏注家的行历和作品,以便分析《通玄记》的历史地位;通过序、跋和同时代人的相关记述,考察了著者本嵩的生平事迹.

  • 标签: 本嵩 通玄记 法界观门 华严 日藏佛教典籍
  • 简介:佛陀创教,戒律以金口所宣,成为教团和合之内在基因。制戒十利标识了戒律制定之原由,略带头陀行色彩的苦修思想成为弥漫于僧团的普遍氛围。严持净戒,自求证果,是根本佛教时期的修行特征。然至佛陀灭度,因弟子赴各地传教之需求,一味之戒律有所改变,“小小戒可舍”成为戒律改革的先声。至部派佛教时期,各部律本产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结果。大乘佛教兴起,与小乘各执其律,印度佛教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佛教初传中国,其所遭遇到的最大阻力或责难在理论层面上便是伦理观念,而具体呈现出的实践层面便是可闻可见的戒律制度。印度戒律中许多戒条并不符合中土风俗,随后历代僧制的产生,律宗三家的成立,以及百丈清规的确立,皆是对印度戒律的变革,是依据当时僧团的实际理地而创制的。日本佛教自鉴真东渡而有戒法弘传。但至平安时代,最澄施行僧团戒律改革,弃舍小乘戒律,首次建立纯大乘菩萨圆顿戒,于戒法别具匠心。到缣仓佛教,有道元、日莲分别开展的单受菩萨戒传统,又有亲鸾所立“无戒之戒”的修行法门,突破了大乘圆顿戒传统。此后,日本佛教无戒之戒风行草偃,为教团与社会民众所接受。对印中日戒律观演变进行考察,其演绎流变乃是基于时代的选择与历史的必然。印中日佛教发展演进的历程所昭示的是佛教的应世性与圆融性,最大限度地适应本土社会现实是其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需求、时代精神将最终成为佛教戒律观演进的仲裁者。佛教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才是“正法久住”的根本基础。

  • 标签: 随方毗尼 戒律观
  • 简介:晚清以降,基督教和佛教的相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但有助于东西文化的交流,对基督教、佛教各自在华发展也不无裨益.早期新教来华传教士大多并未对佛教引起足够重视,李提摩太则不然.他在中国传统佛教研究上用力甚勤,而他对佛教的研究也影响了一批来华传教士和本土基督徒学者.

  • 标签: 中心基督教 传教策略 传教士李提摩太
  • 简介:中日两国为一衣带水的邻邦。隋唐时代就有不少僧人相互往来,从事中日学术文化交流。到元代时,已开出了两朵遥遥相应的并蒂莲花,在亚洲的东方散发出馥郁的芬芳。但在元初十余年间,因受文永、弘安两次战役的影响,曾一度时期各修战备,官方互不往来,形势颇为险峻。然而,中日双方的民间交往并未根本中断。不仅商船往来络绎不绝,而且僧侣交往也较频繁。据日本学者本宫泰彦的《中日文化交流史》统计,有元一代至日弘法的中国高僧就有13名,而

  • 标签: 并蒂莲花 有元一代 隋唐时代 邵元 民间交往 元初
  • 简介:论文首先叙述汉译净土经典和中国净土思想传入日本及早期传播的概况,然后对法然的经历、著作进行介绍,并以其《选择本愿念佛集》为主要依据对日本净土宗的教义作系统论述。

  • 标签: 法然 源空 净土宗 道绰 善导 往生
  • 简介:日本雪舟的中国缘1、日本赤浜小田氏和相国寺“扬知客”1956年奥地利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推选出十位世界文化名人,其中一位就是日本古代画家雪舟。日本应永27年(1420)本州备中(今冈山县总社市)赤浜小田氏家中诞生了这位日本文化史上的新星。可是由于出身贫寒,12岁时父母把他送到本州井山宝福寺当小沙弥,由于喜欢绘画的天性误了诵经,受老和尚责罚,他用泪水画成了活灵灵老鼠,感动了老和尚,允准他兼习禅,又画图、写字。成年之后到了京都名刹相国寺,学禅于春林周藤,习书画于周文和如拙。

  • 标签: 日本 浙江 元代 世界和平 画家 雪舟
  • 简介:明末清初,基督教天主教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学技术与翻译文本,伊索寓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传入中国。伊索寓言虽然是古希腊多神信仰时代产生的讽刺寓言故事,但在欧洲,用伊索寓言证道的传统,可上溯至公元前4世纪的异教的雄辩家。在圣经新约中也能够找到耶稣鼓励使用比喻的依据。伊索寓言更是中世纪圣坛上频繁使用之喻道故事,在欧洲中古流传的伊索寓言集子超过两千种。

  • 标签: 伊索寓言 明末清初 中国化 基督教 文学 天主教传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