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于对当前文献和专家意见的回顾,美国骨放射学会实践指南和技术标准委员会针对CT和MRI检查中偶然发现的孤立性骨病变提出了诊断管理指南——骨报告和数据系统(Bone-RADS),并介绍了4种可能的诊断管理建议:Bone-RADS 1,不处理;Bone-RADS 2,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Bone-RADS 3,进行随访;Bone-RADS 4,活检和/或肿瘤学转诊。同时提出2种基于病变CT密度的分类方法和2种基于病变MRI信号的分类方法,可以对孤立性骨病变给出特定的管理建议。笔者以该指南内容为基础,对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 标签: 成人 孤立性骨病变 骨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拟开发一种基于MRI深度学习的自动精准检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OVCF的500例患者资料。男396例,女204例;年龄(74.5±6.0)岁;骨密度T值为-2.9±0.8;骨折节段:L1 128例,L2 113例,L3 109例,L4 115例,L5 108例。选择多模态分层融合网络进行训练、测试及验证,应用grad-cam可视化方法,构建基于脊柱MRI图像的深度学习模型。随机抽取30例诊断为OVCF患者的MRI图像,比较深度学习的精准辅助诊断模型与高年资脊柱外科医师对OVCF的诊断价值。结果建立的基于MRI图像深度学习的精准辅助诊断模型对OVCF的诊断准确度为96.7%,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88.9%,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76.9%,均高于2名高年资脊柱科医师(70.0%、72.7%、28.6%、82.1%、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的基于MRI图像的深度学习的OVCF精准辅助诊断模型,其诊断效能高于脊柱外科医师。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 骨折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结合DWI检查在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113例AP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Balthazar评分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另选取50例非AP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MRI结合DWI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水分子扩散异质性指数(α)值、拉伸指数模型参数扩散分布系数(DDC)、单指数模型参数标准ADC(Standard ADC)、快速扩散ADC分数(Ft ADC)等指标;绘制ROC曲线分析MRI及DWI单独及联合应用的诊断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α值高于对照组,DDC、Standard ADC及Ft ADC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α值、Balthazar评分高于轻度组,DDC、Standard ADC及Ft ADC值低于轻度组(P<0.05)。MRI结合DWI评估AP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均高于MRI或DW单独应用(P<0.05)。结论MRI结合DWI检查可准确反应AP病情,较好反应组织异质性,提高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扫描 扩散加权成像 急性胰腺炎 病情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强、致残和致死率高、预后差。氨基酸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利用特定放射性药物的生物学分布特征反映肿瘤分子代谢信息,与MRI的形态和功能信息互补,在脑胶质瘤的诊断、活检计划制订、复发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现围绕氨基酸类PET联合MRI在脑胶质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脑胶质瘤的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氨基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定量分析肝脏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相对信号强度评估其对肝纤维化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并有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的131例患者的资料。根据肝纤维化Laennec分级系统对肝纤维化进行分级,F0~F1级27例、F2级19例、F3级17例、F4级68例,测量增强前后肝脏、竖脊肌、脾脏的信号强度,计算获得5个相对信号强度参数,包括肝脏相对强化程度(RE)、肝脏-肌肉信号比(LMC)、肝脏-脾脏信号比(LSC)、LMC增加率、LSC增加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纤维化分级间5个相对信号强度的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5个相对信号强度参数诊断临床显著肝纤维化(F2~F4)、进展期肝纤维化(F3~F4)和肝硬化(F4)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肝纤维化分级患者间RE、LMC、LSC、LMC增加率及LSC增加率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RE、LMC增加率、LSC增加率逐渐降低。ROC曲线结果显示RE、LMC增加率、LSC增加率诊断各级肝纤维化的AUC均大于LMC和LSC。RE、LMC增加率、LSC增加率诊断显著纤维化(F2~F4)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86、0.83,灵敏度为81.7%、71.2%、81.7%,特异度为96.3%、85.2%、74.1%;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F3~F4)的AUC值为0.93、0.88、0.86,灵敏度为84.7%、72.9%、91.8%,特异度为91.3%、87.0%、71.7%;诊断肝硬化(F4)的AUC值为0.92、0.86、0.85,灵敏度为82.4%、76.5%、92.7%,特异度为88.9%、81.0%、65.1%。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相对信号强度参数RE、LMC增加率、LSC增加率可作为定量评估肝纤维化的影像学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肝纤维化 钆塞酸二钠 信号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面神经静脉畸形(FNVM)的高分辨率CT及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3例FNVM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颞骨HRCT及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观察病灶位置、病灶形态、信号特点、DCE-MRI强化方式,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23例FNVM病灶位于膝状神经节19例、乳突段1例、内听道3例。19例以面神经膝状神经节为病灶中心的患者中,HRCT表现为蜂窝状骨质改变13例、表现为光滑的膨胀性骨质改变6例。位于乳突段的病灶HRCT亦表现为蜂窝状骨质改变。3例位于内听道的病灶中,有2例可见点片状高密度新骨形成,另1例出现骨壁吸收破坏。所有23例病灶MRI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结节,T1WI呈等信号14例、低信号8例、高信号1例,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15例、等信号8例,增强后均呈明显的不均匀强化,ADC值为(1.18±0.20)×10-3 mm2/s,DCE-MRI见特征性的“点到面”充填式强化方式,TIC曲线呈Ⅰ型(持续上升型)。结论FNVM的HRCT和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蜂窝状骨质改变和“点到面”充填式强化方式为较有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

  • 标签: 面神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静脉畸形
  • 简介:摘要腮腺肿瘤性病变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术前对腮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准确判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探讨腮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思路及功能MRI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手法则在胎儿MRI中判定胎儿左右方位及内脏位置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有明确产后影像学检查结果的254例胎儿MRI图像。由同1名放射科诊断医师使用常规经验和右手法则以盲法判定MRI图像中胎儿的左右方位,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胃泡、肝脏、心脏的位置异常,记录判定结果及判定时长。右手法则判定方法为:右手握拳,拇指伸展;以诊断医师的右手拳头代表胎儿头部,前臂代表体部,背侧代表胎儿头枕部及背部脊柱侧,掌面侧代表胎儿腹侧,四指方向代表胎儿面部,则拇指指向即为胎儿左侧。以产后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衡量是否存在内脏位置异常的金标准。判定时长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经产后随访证实4例存在内脏反位。使用常规经验判定胎儿内脏位置有1例漏诊和1例误诊;使用右手法则判定未出现漏诊及误诊。使用常规经验和右手法则判定胎儿左右方位及内脏位置所用时间分别为(35±6)s和(24±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5,P<0.001)。结论右手法则在胎儿MRI中能快速、准确判定胎儿左右方位,可有效降低内脏反位,尤其是完全性内脏反位的误诊、漏诊率。

  • 标签: 胎儿 磁共振成像 右手法则 左右方位 内脏反位
  • 简介:摘要相对临床MRI所用1H作为成像原子来说,以129Xe为成像原子的MR被称为多核MRI。129Xe具有高脂溶性且能溶于血液,可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超极化技术可以将大脑的129Xe MR信号强度进行指数级别的提升,这成为129Xe多核MRI用于脑部研究的基础。目前超极化129Xe多核MRI技术在了解大脑生理活动、研究脑灌注及脑氧代谢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未来在探索疾病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预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氙同位素 超极化 磁共振波谱
  • 简介:摘要痉挛型脑瘫是儿童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及干预将有助于患儿康复治疗。有研究认为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感觉运动网络,然而具体的损伤机制及运动障碍的责任病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既往针对痉挛型脑瘫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挖掘痉挛型脑瘫的影像标记物及探讨感觉运动网络损伤与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构建痉挛型脑瘫患儿早期预测模型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脑性瘫痪 痉挛型 感觉运动网络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测量早期舌鳞癌浸润深度(DO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舌鳞癌100例,其中病理分期T1期48例、T2期5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DCE-MRI及对比增强T1WI(CE-T1WI)。由2名医师分别独立在横断面不同时相的DCE-MRI(注射对比剂后30、60、120 s)和CE-T1WI图像上测量DOI(MRI-DOI)。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DCE-MRI 30、60、120 s和CE-T1WI测量MRI-DOI与基于病理切片测量的DOI(病理-DOI)的差异,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RI-DOI和病理-DOI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RI-DOI诊断T1与T2期舌鳞癌的效能。结果2名医师基于DCE-MRI 30、60、120 s和CE-T1WI测量MRI-DOI的一致性良好,ICC分别为0.752、0.875、0.883、0.841,MRI-DOI分别为(8.35±3.52)、(6.88±2.41)、(7.52±2.65)和(8.60±3.39)mm,病理-DOI为(5.75±2.01)mm,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25,P<0.001);MRI-DOI均大于病理-DOI(P均<0.05)。基于DCE-MRI 30、60、120 s和CE-T1WI测量的MRI-DOI与病理-DO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4、0.851、0.731、0.663,P均<0.001)。基于DCE-MRI 60 s测得MRI-DOI诊断T1与T2分期舌鳞癌的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95%CI 0.881~0.982),以6.0 mm为诊断阈值,诊断准确度为88.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2%和79.2%。结论DCE-MRI能有效用于测量早期舌鳞癌DOI,基于DCE-MRI 60 s测得的MRI-DOI与病理测量值相关性最佳,有助于术前准确评估早期舌鳞癌临床T分期。

  • 标签: 舌肿瘤 癌,鳞状细胞 磁共振成像 肿瘤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例教学在骨科住院医师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90名骨科住院医师的膝关节MRI教学中应用病例教学,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估病例教学效果,并对病例教学法前后的膝关节MRI理论知识和阅片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分析。通过SPSS 19.0进行t检验。结果对90名骨科住院医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膝关节MRI教学中,病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习兴趣[77.8%(70/90)]、巩固理论知识[80.0%(72/90)]、提高膝关节MRI诊断能力[88.8%(80/90)]、提高膝关节疾病诊断能力[86.6%(78/90)]、提高自主学习能力[84.5%(76/90)]、提高表达沟通能力[83.3%(75/90)]、活跃课堂气氛[51.1%(46/90)];应用病例教学法后膝关节MRI理论知识和阅片成绩有一定提高,分别从(65.35±10.36)提高到(89.20±10.55),以及从(66.64±9.88)提高到(89.50±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例教学能够提高骨科住院医师对膝关节MRI的独立诊断能力,为膝关节疾病的诊疗打下基础,从而提高临床技能。

  • 标签: 病例教学 骨科住院医师 膝关节MRI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RI技术观察人类和猕猴颞上回负责听觉信息加工区域的结构连接的相似和差异,探讨两个物种结构连接模式的同源性,为跨物种比较和替代性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公开的脑影像数据集,人类被试22例和猕猴被试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预处理后的人类数据提取6个感兴趣区域与18个目标区域,猕猴数据提取1个感兴趣区域与18个目标区域,计算连接强度并构建连接指纹,利用曼哈顿距离和余弦相似度分析连接模式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最后用排列置换测试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人类颞上回(area 38m)和猕猴颞上回前侧的连接指纹的相似度值最高(cosine=0.966),并且area 38m右侧的结构连接模式与猕猴颞上回前侧的连接模式更为相似。两个区域均与情景记忆相关的鼻周皮层,奖赏、情绪和运动相关的腹侧纹状体以及记忆和学习相关的海马区有较强的连接,与认知和运动相关的顶叶岛盖连接较弱。结论人类颞上回(area 38m)具有和猕猴颞上回前侧相似的结构连接模式,可能具有共同的进化起源,这一发现为构建人类和猕猴跨物种比较框架提供了理论支持。

  • 标签: 颞上回 同源 连接模式 磁共振成像 人类 猕猴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多模态MRI量化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患者疾病相对早期脑深部灰质改变,并探究其与白质病变及临床残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40例RRMS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组,行3D-T1WI、3D-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ensitivity mapping,QSM)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获得灰质核团体积、定量磁化率值(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value,QSV)、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值及白质病灶体积(white matter lesion volume,WM-LV)。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灰质核团体积、QSV、FA和MD值差异,相关分析评估核团各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及WM-LV的相关性。结果(1)与HC相比,RRMS组各核团体积均减小(P均<0.05),丘脑QSV减低(P<0.05),尾状核及丘脑FA值减低、MD值升高(P均<0.05);(2)相关性分析示各核团体积及尾状核FA值与WM-LV呈负相关(r=-0.315、r=-0.531、r=-0.563、r=-0.635、r=-0.543,P均<0.05),尾状核、壳核及丘脑MD值与WM-LV呈正相关(r=0.620、r=0.671、r=0.558,P均<0.01),余核团FA、MD值及QSV与WM-LV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3)丘脑QSV与ED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s=-0.370,P=0.019)。结论RRMS疾病相对早期深部灰质明显萎缩,伴有微结构损伤及铁紊乱,且灰质异常部分独立于白质局灶性脱髓鞘;丘脑受累是RRMS的重要特征,其铁浓度可能成为MS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并监测疾病进展。

  • 标签: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 深部灰质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敏感图 扩散张量成像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基因分型对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较为成熟及广泛的基因分型有: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1p/19q非编码缺失、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 MGMT)、端粒逆转录酶(telomerase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等。多模态MRI如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神经突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 NODDI)、平均表观传播扩散子(mean apparent propagator, MAP)-MRI、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 ATP)成像及2-羟基戊二酸MR波谱(2-hydroxyglutarate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2HG-MRS)等可以从多方面预测胶质瘤基因分型,从而指导进行下一步治疗。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T2-FLAIR)不匹配征是IDH突变星形细胞瘤的高特异度,低敏感度的成像标志物,具有可观的临床应用潜能。本文就这几项MRI技术及T2-FLAIR不匹配征在胶质瘤基因分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胶质瘤 基因分型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T2-FLAIR不匹配征
  • 简介:摘要目的磁共振成像(MRI)定量分析肝、胰脂肪含量与糖耐量的相关性。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的对象中抽选符合条件的样本成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异常(IGT)组、2型糖尿病(T2DM)组。NGT组(健康志愿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50~73(60.3±7.4)岁;IGT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2~70(61.7±6.9)岁;T2DM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0~74(61.9±7.2)岁。采用1.5T磁共振T1 VIBE Dixon序列获得受试者“脂相、水相,同相位、反相位”4幅图像。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使用平均值±标准差描述连续变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肝脏和胰腺脂肪含量与各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根据方差检验的均一性评价3组组间连续变量的差异。结果肝脏和胰腺脂肪含量与实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餐后2h血糖(P2BG)、肌酐(CR)、尿酸(UA)、三酰甘油(TG)、体质量指数(BMI)指标相关。T2DM组肝、胰脂肪含量[(17.88±5.91)%、(12.15±4.75)%]均高于IGT组[(10.63±3.27)%、(8.35±3.54)%]与NGT组[(8.83±2.04)%、(5.42±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4、10.53,均P<0.05)。结论磁共振对肝、胰脂肪含量的定量分析判断对糖耐量异常有较高敏感性,能够为临床提供无创性检查手段,辅助临床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2型糖尿病 糖耐量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儿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例临床明确诊断为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双胞胎姐妹),年龄5~9岁。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3例患儿复查,1例未复查。结果4例病例均累及脑干、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呈对称性改变,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信号增高,其中1例病例双侧壳核同时受累,呈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弥散受限,DWI信号增高,ADC减低。2例仅累及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的病例1个月后复查病灶消失,1例同时累及双侧壳核的病例1周后复查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病灶消失,壳核病变范围较前减小。结论儿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以累及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为主,呈对称性稍长T1WI长T2WI信号,双侧基底节区亦可受累,结合临床病史,可以为临床早期识别及正确诊断提供有用的价值。

  • 标签: 山豆根中毒性脑病 影像特征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脊索瘤好发于中轴骨,以颅底及骶尾区域最为常见,发生在其他部位较罕见。笔者报道了1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的发生在右侧鼻腔-筛窦的脊索瘤病例,分别从临床症状、术前CT及MRI影像学表现、手术所见及术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分析了该病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鉴别诊断,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和CT在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接诊的70例鼻咽癌患者完整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将患者临床症状、影像资料以及随访等综合结果作为颅底骨质受侵的判定标准,统计分析CT和MRI对诊断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价值。结果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在CT上主要表现为骨皮质增厚模糊或增生硬化、单或多部位虫蚀样骨质破坏;MRI上主要表现为骨髓高信号消失呈中等信号。70例患者中,CT诊断颅底骨质受侵者24例,检出率为34.3%,其中多部位受侵者17例。MRI诊断颅底骨质受侵者51例,检出率为72.9%,其中多部位受侵者31例,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检查均显示颅底骨质侵犯岩锥尖发生率较高。结论MRI在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诊断中能显著提高检出率,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影像依据。

  • 标签: 鼻咽癌 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 检出率 颅底侵犯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及MRI征象结合临床特征预测乳腺高危病变恶性升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经病理证实为乳腺高危病变,且活检前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的230例患者。分析乳腺病变X线摄影及MRI征象,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高危病变升级率与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χ2检验比较升级组与未升级组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乳腺X线和MRI对乳腺高危病变升级率的诊断效能,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高危病变升级率与临床、影像学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23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47例在后续再手术中升级为恶性病变,升级率为20.4%(47/230)。未升级组与升级组乳腺高危病变患者的年龄、病灶最大径以及绝经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升级组和升级组患者间的乳腺X线摄影征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MRI征象和MRI背景实质强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X线摄影和MRI评估高危病变升级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6、0.913,MRI诊断优于乳腺X线摄影(Z=6.919,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灶最大径、中重度背景强化为预测高危病变升级的正相关因素,已绝经、MRI诊断阴性为预测高危病变升级的负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以及MRI背景实质强化是预测乳腺高危病变升级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MRI对高危病变升级的诊断效能优于乳腺X线,年龄越大,MRI背景实质强化中重度可提示高危病变的恶性升级。

  • 标签: 乳腺肿瘤 高危病变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