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王国维和叶嘉莹先生,俱上个世纪在词学研究中开风气之先著名学者。两人治词观念方法也原则上相似,这是因为他们在学术上都很有渊源。据叶先生自述,在词学理论词学研究上,她受王国维影响最深。

  • 标签: 词学研究 叶嘉莹 王国维 词学理论 略论 风气
  • 简介:埃及女作家纳娃勒·赛阿达维著作颇丰、影响深远,在当代阿拉伯世界颇具争议。由于她在性、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异见,一直在阿拉伯本土受到打压,不仅“文学家”身份得不到承认,甚至连“女性”身份都遭到质疑。本论文认为,赛阿达维写作生涯她反思和探索母语阿拉伯语过程,她从语法、语言习惯和言外之意等多方面着手,尝试指出和弱化阿拉伯语承载父权文化色彩和阳性中心主义价值观,驯服这陌生“母语”,也呼吁女作家和她们读者通过对语言本身思考,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和世界。

  • 标签: 纳娃勒·赛阿达维 女性写作 阿拉伯语 父权文化
  • 简介:六年前应《文史知识》编辑部邀约,该刊"治学之道"专栏撰一文,文成,取题《筏上戋语》。戋者,小也,所谓"筏上",指自己既未抵达彼岸,亦谈不上已定位,仍在无涯学海探溯。此说决无矫情意味。

  • 标签: 累积 文化现象 清代诗文 诗词 治学之道 文学实践
  • 简介:<正>意象我想写父亲已有很长时间了,迟迟下不了笔是因为对父亲形象总是把握不准。手头上写父亲文章成沓成摞,人家父亲山,峰,岳,挺拔得都要雄伟了。我也想让父亲有无限风光,多少给自己添点光彩,即使自己不是龙种,好歹也挂搭上个龙的传人。然而,思考来,想象去,那山,那峰,那岳,哪一种意象也和父亲

  • 标签: 无限风光 龙的传人 毛头小子 七八 这一天 你那
  • 简介:<正>这段往事压在我心头一桩伤心事,我碰上伤心事不止一桩,但这件事却是伤心事中伤心事。要问我这桩事情怎么搞糟了,我只能说都怨我自己太傻,太傻。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我就想哭,想骂人,想痛打自己一顿。事情过去很久了,现在我把它讲出来,勾划一下我自己那副贱相,我也许能得到一种弥补了过失安慰。

  • 标签: 火车 星期 俄亥俄州 赛马场 衣裳 名字
  • 简介:<正>六月七日,美国女作家代表团一行十二人访问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并与部分师生举行了座谈。代表团团长黑人小说家、美国笔会中心副会长保罗·马歇尔,团员包括71岁蒂利·奥尔森。客人在座谈会上介绍说,美国仍存在性别歧视,妇女从事创作并非易事。目前大部分女作家

  • 标签: 美国女作家 黑人小说 性别歧视 外国语 奥尔森 保罗
  • 简介:扬·阿尔贝当代西方非自然叙事学阵营中最为活跃、最有建树理论家之一。尽管受到布莱恩·理查森激发和影响,但阿尔贝无论在非自然叙事概念界定、特征描述还是在阐释策略方面都与理查森有着明显不同。在概念层面上,阿尔贝把非自然叙事界定为物理上、逻辑上、人类属性上不可能场景事件;在特征描述上,他主要聚焦于非自然叙述者、非自然的人物、非自然时间和非自然空间;在阐释策略上,他倡导认知方法导向自然化解读策略。本文在评述阿尔贝非自然叙事学理论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出:关于非自然叙事界定判断至少涉及“程度”“层面”两个问题,而对非自然叙事特征考察需要扩大至更多类别内容,如非自然聚焦、非自然心理以及非自然情感等;在非自然叙事批评实践上,所谓自然化解读非自然化解读不是“非此即彼”关系,而是一种“两者皆可”选择,即我们应该在有效保留非自然叙事之“非自然性”同时对其做出合理阐释。

  • 标签: 不可能性 非自然叙事 非自然叙事学 扬·阿尔贝
  • 简介:  斯科特·西格勒首批将作品只连续播客形式发表作家之一,最近他成为第一批签订图书出版合同播客作家.他书4月(2008年)在美国发行,7月在英国出版.在这次独家访谈中,斯科特谈论了他经历和对播客、社会化媒体看法,以及对图书出版前景展望.……

  • 标签: 书斯科特·西格勒 出版前景 图书出版
  • 简介:吴岳添先生将法国小说作家及其作品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学状况等方面来加以考察,重点突出,言之有据,资料详实,对法国小说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探究.它以历史发展眼光评述了法国小说起源和演变、重要小说流派来龙去脉、重要小说艺术特色以及世界各国小说相互影响.

  • 标签: 小说发展史 法国 历史背景 小说作家 社会环境 重点突出
  • 简介:<正>引言日本文学传统崇尚对自然美的描绘,追求人与自然、情和谐统一,强调通过自然来抒发真实感情,在对自然描写中美得以临摹、还原、再现和升华。日本文学这种审美理念与日本人所处环境有关、与其纤细入微、毫发具究民族个性有关、同样与其人对季节变化敏锐感知密切相关。于是自然以及自然之"物"在日本文学中不仅是一种素材,而且一种美感来源;在四季更迭孕育出美感中,春之幽艳,夏之壮硕,秋之静寂,冬之枯寥,形成日本文学美意识特型。

  • 标签: 日本文学 物感 我一 美意识 川端康成 情与景
  • 简介:"摄影文学"已成为全球化文化现象,"现代之象"—摄影在文学场域介入促使我们全新视角重新审视文学、文学性以及文字表达界限。但国内研究过多关注数字时代下本体"象",而忽略了想象或者隐喻形式存在、仅仅依靠文字媒介建构"象",忽略了摄影潜移默化方式影响文学历史性过程。诞生于19世纪法国摄影术不断改变着人们观察、理解世界方式,主导着视阈变迁,并在感知、记忆、审美等层面上成为现当代文学文本潜意识参照。

  • 标签: 摄影文学 文学性 摄影想象 现当代法国文学
  • 简介:贝多芬继巴赫、海顿、莫扎特以后欧洲音乐史上又一位巨人。《英雄交响乐》,也叫《第三交响乐》,一部资产阶级大革命赞歌;1823年完成《第九交响乐》一部杰作,这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乐。贝多芬集古典派大成,开浪漫派先河,他不朽艺术创造永远在艺术殿堂中放射出灿烂光辉。

  • 标签: 贝多芬生平 第三交响乐 第九交响乐 鉴赏
  • 简介:本文以西班牙黄金世纪经典诗人圣胡安·德拉·克鲁斯代表作《灵歌》第11节例,试图在翻译原诗句同时重建其所在所本互文情境:从文人诗、民间诗歌和圣经解经传统等不同角度,围绕"视死"主题,将相关文学、宗教及社会文化互文文本以开放性注疏方式一同呈现,藉此或可寻回些许"翻译中所丧失东西"。

  • 标签: 笺注 《灵歌》 圣胡安·德拉·克鲁斯 西班牙诗歌
  • 简介:本文重新解读李健吾先生名剧《这不过春天》,认为这部描写草命题材剧作,事实上也是一个反映两性关系悖论。革命话语形成这部戏表层结构,而深层结构则是两性间矛盾紧张,这是剧作家在创作中无意留下性别痕迹。

  • 标签: 深层结构 革命 两性的 悖论 李健吾
  • 简介:  每隔几年西语文坛上就会冒出一本引起世界文坛关注小说,最近引领风骚就是这本.作者卡洛斯·鲁易斯·萨锋(CarlosRuizZafon)不能说名不见经传,但也称不上知名.于1964年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他,开始是以写电影剧本起家,后来专攻少年文学.1993年凭借获得少儿文学奖,他另外几部儿童作品:、和也都深受少年读者喜欢.……

  • 标签: 书说书 作家萨锋 小说风之影
  • 简介:如同在中国古典研究领域,在西方古典学领域里也存在着“考证”“义理”交互关系问题,并具体表现为古典语文哲学之间张力。这一张力被青年时期尼采推向了极致,本文便尼采论述“荷马问题”例证,将这一问题置于18世纪末古典语文学在德国兴起以及贯穿19世纪德国古典学两大潮流——“人文主义”“历史主义”——思想史脉络来理解,呈现其中内含古典语文哲学之间本质性争执,试图阐明“古典语文学”从何种“义理动机”“价值判断”证得“荷马之道”“古典主义”,而尼采如何对“荷马问题”进行重估,运用从“古典语文学”转化而来“哲学”将“荷马之道”推向“前古典世界”(一个涌动着原初创造力和毁灭力希腊精神母腹),从而为20世纪早期希腊研究开辟了全新方向。

  • 标签: “荷马问题” 尼采 古典语文学“ 古典主义”“ 历史主义”
  • 简介:<正>一、圆周文体拖延和模糊圆周句一般指包括期待成份,造成悬念,直至句末句意和结构才完整句子。圆周文体用于指那些经常激发读者期待、有跌宕情节、悬念迭起文体。《专使》中句式、情节和人物刻画诸方面皆连续性地重现激发悬念之处。詹姆斯圆周句式中期待因素由他典型延迟句中主要语法和语义成份出现而引发。他时常使用扩展而多层次插入成份来拖延呈现主句或主句谓语动词,谓语动词主语或宾语、以及所指人物名字。有时他甚至把谓语动词、表语形容词或者主语后置于他迂回曲折圆周长句最后一个词位。

  • 标签: 亨利·詹姆斯 人物刻画 文体 圆周句 名词化 表语形容词
  • 简介:严歌苓作品属于流散文学一种。作品中语言、叙事策略中包含着独特文化意蕴,其作品具有的独特视角构建起流变动态中后现代人类文化身份。从语言而论,其作品里中英两种语言、两套话语、两种言说方式并置转换建构起流散生存本真存在,挖掘出流散生存经验独特丰富内涵;在历史现实、故土异国叠印交错中造成一种间离效果,使创作本身成为对主体存在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认识过程。

  • 标签: 流散文学 严歌苓 后现代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