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西方哲学文论语言学转向确立了语言本体地位,一些理论家从语言角度来探究主体真相。奥斯特在小说《玻璃城》中,通过作家奎恩对斯迪尔曼一案侦查研究以及他自身身份嬗变,具体探讨了语言主体性之间关系,指出两者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变化:语言透明表征工具,人绝对理性主体语言独立本体存在,主体语言建构;语言无确定意义能指游戏,主体性不复存在。奥斯特以讲故事方式形象地诠释了西方哲学文论对语言主体认识发展历程。

  • 标签: 保罗·奥斯特 《玻璃城》 语言 主体性
  • 简介:2012年10月25日,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决定将《信息侦探》(TheIntormartionist)一书搬上银幕。他此前作品包括《魔鬼终结者》、《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

  • 标签: 詹姆斯 银幕 侦探 信息 导演 《泰坦尼克号》
  • 简介:陈三立“格韵说”,上接魏晋以来格、韵论诗传统,下启近代诗学革新意识,对清代以来愈演愈烈唐宋诗之争进行分疏和整合。他唐宋诗精神气质基础,吸纳同时代学术思想、诗歌文化理论精髓,汇入历史意识和生命诗情,新学j中击下中国传统诗歌树立美学典范,回应诗歌未来路径问题。“格韵说”诗学价值取向已突破传统诗学辞章文艺学范围,成为具有文化观照和思想深度文化诗学。陈三立也正是通过赋予传统诗学更丰富时代新义,从而实现了传统诗学近代转型。

  • 标签: 格韵 同光体 文化危机 诗学转型
  • 简介:《水泥花园》(TheCementGarden)麦克尤恩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品通过少年杰克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他们兄妹四人在父母双亡后成长悲剧。本文欲从拉康主体和欲望理论人手,通过分析主人公内心世界,发现导向其成长畸变逻辑合理性。水泥花园中孩子们并没有不受约束自由主体和欲望,而是早已被既定社会规范所塑造;他们与世隔绝成长,其实是对未完成教化歪曲模仿。他们试图维持原有的秩序,却成了秩序破坏者,最终无法在被社会抛弃命运中维持这场迷梦,而只能为自己困惑背负违反社会伦理惩罚。因此本文认为,在许多批评中备受责备主人公,在这场乱伦悲剧中既是行为人,也是受害人,困于主体欲望和社会秩序中无法自拔迷失者。

  • 标签: 《水泥花园》 主体 欲望
  • 简介:通过对古辞《公无渡河》刘孝威拟作语言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古辞集中体现了原始思维中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关系,这种强烈对立冲突在刘孝威拟作中通过隐喻性语言和二元对立结构转换而得到折中化,并最终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生与死对立。

  • 标签: 《公无渡河》 语言结构 乐府 拟乐府
  • 简介:西藏这一中国"人类学余地",值得所有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者庆幸,在我看来,未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学若能走向繁荣,或者说民族地区文化能够从人类学眼光发掘,抱着各种研究西藏目的研究者们,无论探奇还是想象西藏,都见证着西藏研究中特殊地理学文化景观。

  • 标签: 西藏文学 文化 人类学
  • 简介: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莫马迪小说《日诞之地》再现了三个印第安部落近80年历史,可视为印第安语言历史命运文本表征,揭示了美国语言政策和相关教育政策对印第安人影响。小说人物弗朗西斯科、阿韦尔和托萨马可分别解读部落语言传承者、部落语言英语世界夹缝中失语者,和英语世界挑战者;面对政府语言同化政策和二战后部落语言被削弱甚至被消灭危机,三者分别传承、挣扎和反抗形式表现对部落语言坚持,维护部落传统,努力保存部落语言生命力,其举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整个印第安群体传承和坚持部落语言选择。

  • 标签: 美国印第安文学 莫马迪 《日诞之地》 美国印第安语言政策
  • 简介:色彩运用是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一道亮丽风景。他整个中国文学和艺术传统后盾,在色彩选择上体现出鲜明传统东方主义色彩观,在用色技巧上讲求粗中有细,化静动,通过色彩对比、调和、铺陈、点染等水墨画手法,使歌词色彩吻合听众传承而来审美趣味。但是,刻意保持东方色彩和古典情韵也使其色彩选择范围和表现形式不免有狭窄之嫌。

  • 标签: 方文山 “中国风”歌词 色彩
  • 简介:日本江户时代读本小说《忠臣水浒传浙口《高尾船字文》都借鉴了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其中共同利用《水浒传》场面和动作描写有四处。但是,这两部同时期作品对于这四个场面和动作描写翻改方法却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反映出山东京传和曲亭马琴这两位作家对中国古典文学翻改特点。

  • 标签: 《忠臣水浒传》 《高尾船字文》 《水浒传》 翻改
  • 简介:严歌苓作品属于流散文学一种。作品中语言、叙事策略中包含着独特文化意蕴,其作品具有的独特视角构建起流变动态中后现代人类文化身份。从语言而论,其作品里中英两种语言、两套话语、两种言说方式并置转换建构起流散生存本真存在,挖掘出流散生存经验独特丰富内涵;在历史现实、故土异国叠印交错中造成一种间离效果,使创作本身成为对主体存在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认识过程。

  • 标签: 流散文学 严歌苓 后现代文化身份
  • 简介:在自传中,朴槿惠平实笔触娓娓道出她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父母孺慕之情,她对韩国人民肩负使命感。全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关于她与父母共度青少年时光;第二部分母亲遭到暗杀后,她代理"第一夫人"经历;第三部分父亲遭到枪杀后,

  • 标签: 朴槿惠 第一夫人 使命感 青少年 经历 父母
  • 简介:华莱士·史蒂文斯诗学探索和诗歌创作已经成为诗歌传统一部分,他在现代派诗人中独树一帜风格和他诗人观密切相关。他坚持精英主义诗人观,认为诗人功用即唤醒和扩展人们想象力,社会创造和保存审美价值,而且诗人功用只能通过诗歌实现。《哈瓦那学术谈话》例,可见史蒂文斯对诗人“功用”探讨围绕对现实、神话、宗教以及诗歌传统反思进行,并始终着眼于具体创作问题。

  • 标签: 华莱士·史蒂文斯《哈瓦那的学术谈话》 诗人观
  • 简介: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真实""虚构"、"元小说"特征等问题一直评论界关注重点。作为一部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特征一体作品,小说中交织着多层面的真实误读真实。通过对该部作品多层面误读分析,如布里奥妮及其父母对罗比误读,读者对布里奥妮小说结局误读,以及读者被布里奥妮引导误读,本文认为这些误读由"隐含作者"引导、布里奥妮"误导",及读者"认同"结果,反映了麦克尤恩对误读焦虑,及对误读警示。

  • 标签: 伊恩·麦克尤恩 《赎罪》 误读 “真实”
  • 简介:文章通过对《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这一壮族文化经典中敬畏自然生态审美意识在壮族文化形态中流传影响分析,特别是在壮族民间文化流传影响具体考察,提出在当下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当大胆借鉴壮族经典中敬畏自然生态审美意识、人和其他动植物一样各有其存在生命价值意义、人类必须敬畏大自然这个人类和其他生物母体、人类必须善待大自然中所有成员。只有走坚定自然之子道路才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根本所在。

  • 标签: 敬畏自然 流传 影响 自然之子
  • 简介:杜拉斯《广岛之恋》电影剧本形式成就了小说经典性,用一份无望爱情诠释着对生命认知。这份爱情重量远远大于一般爱情,它承载了爱情本身,也载入了战争,更填进了生命。更多还原

  • 标签: 《广岛之恋》 杜拉斯 爱情 战争
  • 简介:"虐恋"一个刚刚兴起网络言情小说模式。这一模式反映着多重悖谬,如当代女性独立意识觉醒传统集体无意识之间心理悖谬、唯情主义时尚倾向功利主义追求之间价值悖谬等,然而最根本还是体现了消费主义文化本身悖谬:既寻求个体体验丰富自足,又不得不把这种体验建立在市场和社会优势资源基础之上。这是一种根本上无法克服现代性危机、先天不足体验主义。

  • 标签: 虐恋 网络文学 消费主义
  • 简介:《新潮》杂志五四时期重要文学刊物,它办刊历程经历了评论文章言说方式变化,以及文学创作方式转变,促使《新潮》完成了从趋重社会评论到倾向学理介绍风格转变,并带动刊物启蒙意识和路径做出历史性调整,借此可透视出五四时代启蒙意识和文学创作方式变迁。

  • 标签: 《新潮》 启蒙 五四时代
  • 简介: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及受众调查,考察真人秀“变形计”关于乡村贫困,村娃改变命运的话语,并通过受众协商、抵抗式阅读,指出节目话语造成了乡村少年身份困境。

  • 标签: “变形计” 身份困境 乡村少年
  • 简介:在英国历险小说中,土著大都被刻画成负面的“他者”形象,不过我们也能看到少数“高尚土著”形象,他们淳朴、高尚、慷慨,勇于自我牺牲,亲近基督教,往往欧洲人助手和忠仆。究其缘由,可以发现,这些“高尚土著”形象是欧洲文化传统中“高尚野蛮人”思想和英国殖民扩张时现实需要相结合产物,另一种形式种族主义思想表现,目的仍然大英帝国殖民扩张服务。在当今新殖民主义思潮暗流汹涌语境里,了解这一点仍然具有很强现实意义。

  • 标签: 高尚的野蛮人 英国历险小说 土著形象 种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