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两年前,当我读了敏的《雪阑堂诗笺》后,认为:敏,是一个具有浓厚诗人气质和才情的官员.现在,我又读到了敏的第二部作品集——《家乡有棵小白杨》,认定:敏既是官员也是作家,但这并非两种身份的简单叠加,应该说她的文学创作是一种融合了中国独特政治视域的文学阐释,确切地说,是以一个现代审美和人文关怀为思考方式、以当代中国的政治理性为价值坐标的文学阐释活动,旨在用艺术化的、文学性的解读去展现历史上转型时期的人文情势和社会样态.

  • 标签: 作品集 白杨 家乡 记忆 青春 描摹
  • 简介:一站在龙窑边上闽北中心城市建阳东北33公里处,有镇名水吉,水吉镇有后井、池中等村落。后井、池中村一带,山势不高而温柔起伏,林木不密而绿意葱郁,山林之下有平畴沃土,视野开阔,祥和平静。初识之下,这里与闽北其他山乡并无什么异样。时间的尘土掩埋一切,尘土之上,山野如故,万物如昨。但是,时间堆积的厚尘总有被掀开的一刻。

  • 标签: 建盏 黑釉瓷 水吉镇 池中 兔毫盏 龙窑
  • 简介:略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读者都知道,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上海小说界有过一个流星般一闪而过的新感觉派,中坚核心有短寿的穆时英、刘呐鸥,以及年届九旬依然笔耕不辍、几年前刚刚离世、民间口碑“北有钱钟书,南有施蛰存”所美誉的施蛰存先生。

  • 标签: 长篇小说 横光利一 上海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新感觉派 施蛰存
  • 简介:有人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是的,老师,一个没有温度,平凡无奇每每忆及却又无比温暖的字眼,从牙牙学语到风华正茂,是一次长途旅行,而老师,是这场旅行中最得力的导游,带领我们畅游知识的海洋:去数字王国里,牵手加减乘除一起冒险;去国学经典里,唤醒草木诗人酣睡诗词间;去语法乐园里,结交外国友人谈天说地。好不欢愉!

  • 标签: 老师 温柔 长途旅行 外国友人 学语
  • 简介:1930年10月20日,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第3版刊登了一条重磅消息:"没落的小资产阶级蒋光赤被共产党开除党籍"。消息开列出的第二条理由是:去年全国斗争发展,白色恐怖加紧的时候,他私脱离组织,逃到日本俟(嗣)后骗党说到青岛去养病,党给他最后一个警告,而他未能彻底认清自己错误。所谓"逃到日本",指的是蒋慈1929年8月至11月的东京之行。这个说法,看似言之有据,而且有杀伤力,但实际在刻意回避蒋慈旅居东京抱病开展革命文学活动的史实,特别是他与日本文论家藏原惟人交往中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有益探索,从而使得文学史上的蒋氏东京之行,至少还遗留三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一,蒋慈为何在1929年春夏之交东渡日本;其二,

  • 标签: 蒋光慈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共中央机关报 东渡日本 考论 交游
  • 简介:这是一幅跟旧上海有关的油画。画中人物叫郝思蓓,是葡籍俄人。油画右上端和左下端,均有落款。右上端题:"上海葡籍俄人郝思蓓先生",左下端落款为:"翁佑堂爱普庐电影院同仁鞠恭"。显然,这一幅油画人物肖像,是郝思蓓创立的电影院同仁们,在某一个节日送给郝思蓓的礼物。关于郝思蓓,《上海年华》记载:"1910年,爱普庐活动影戏院在北四川路海宁路以北建成开幕。"并附有郝思蓓年青时的照片,

  • 标签: 油画艺术 旧上海 四川路 翁佑 人物肖像 画中
  • 简介:由于一些科技上的突破,又一个科幻小说中才有的酷炫技术也快要成为现实了,那就是牵引光束。最近澳大利亚的一个科研小组已经成功地使用激光束移动了一小块玻璃碎屑,移动的距离多达一米。

  • 标签: 科幻小说 牵引 物体 搬运 澳大利亚 激光束
  • 简介:2004年秋天,我访问了原长春市副市长程烈。这位九十多岁的老共产党人,当年是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的主要成员。他演出的第一个角色是《烙痕》(宋之的改编)中的儒弟,那是法国大革命中一个贵族青年的形象,苍白的面颊,性格抑郁而执着。对这个人物他似乎既陌生又熟悉,

  • 标签: 剧团 学生 北平 日记 法国大革命 共产党人
  • 简介:房是享誉当代文坛的著名诗人,1957年出生于湖北襄阳,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他因专注于对青春、爱情的歌咏,被广大读者亲切誉为'青春与爱情的歌手'。其诗与著名的青少年偶像派诗人席慕蓉和汪国真作品的题材、风格相近,故人们常将他们相提并论。喜爱他的读者甚至在写给他的信中称,'与席慕蓉相比,您的诗更贴近当代生活,更贴近青少年;与汪国真相比,您的诗更多一些诗意和诗味,更多一些幽默和智慧'。

  • 标签: 爱情诗
  • 简介: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对女性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可谓是出神入化,他对少女之美的独特体验,通过外在的生理描摹,折射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内心世界。在刻画不同的女性形象时,注意各自的性格、身份和异类属性,呈现出合理性与多样性。

  • 标签: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外貌、神态描写 内在美 多样性
  • 简介:慈的名字,已基本为今天的年轻读者忽视、遗忘了.有谁会想到他曾如一颗耀眼的明星炳赫于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他的创作,曾"如一颗爆裂的炸弹,惊醒了无数的青年的迷梦"①,也撼动、震荡过出版界,引发了新文学史上最早最大的盗版现象--不仅其作品被改头换面地一再盗印,更有多少人的作品因印上"蒋慈"三个字而大为畅销.到底他的作品以什么样的独特魅力而获得那空前的红火,这种疑问与好奇一直诱惑着我,渴望从自己的阅读体验中重新审视蒋慈的创作.

  • 标签: 革命文学研究 蒋光慈 小说 文学创作 《少年漂泊者》 中国
  • 简介:乌鸦鸣叫向夕阳冲去面对收割后的土地我思念亘古……这样的诗句不免让我想起先人,想起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想起“无边落木萧萧下”,“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秋日的寥落和肃杀,也是苍茫与悲怆的心像。两者面对的景致应该是相似的,但心境却有差异。明代的胡应麟称许老杜诗意,谓之“词调稳契,使句意高远”,“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云云。想来段安诗句中的忧伤与深沉,或许没有老杜的顿挫峭拔与万千气象,

  • 标签: 诗句 石头 生命 《登高》 胡应麟 深沉
  • 简介:你说,城市绵延不绝,你看不到世界的尽头。那双落寞的眼神,一如原始的忧郁。你看不到世界的尽头,可我却看见了你的尽头——在珍妮弗尼号的怀里燃烧,没入了大海,灰飞烟灭。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你的寂寞的心有的地方便能安放。寂静的深夜里我安然的读着1900写给他朋友最后的话语,然后一字一句地摘抄在白纸上,送给自己。平凡的世界里面,有多少人在孤独的活着,没有世俗的一切,有的只是自己安静地音乐,孤独中快乐的享受。

  • 标签: 光地方 地方安放 安放海上
  • 简介:邓一,1956年生于重庆市,蒙古族。祖籍湖北麻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从事小说的写作。著有长篇小说9部,中短篇小说集若干部。现居深圳。我相信,邓一光心中是有猛虎的。与其说这是一个缺少男人的时代,倒不如说这是一个缺少心怀猛虎的男人的时代。今天的男人可以很漂亮,也可以很粗糙;可以很体面,也可以很猥琐;可以很孤傲,也可以很世俗。和女人一样,今天的男人太多元了,可是能带着猛虎走上前台的男人,却是少之又少。

  • 标签: 邓一光 作品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 文学创作 80年代
  • 简介:摄影一般来说是种视觉的东西。从表现形式来看,摄影首先要具有一定的主题和内涵,其次强调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很好地表现三维图像,所产生的作品应该要求对观赏者有一定的鉴赏价值,摄影构图的得当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的。线条是摄影构图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元素,有效的线条运用于摄影画面当中,对提高摄影作品的对观众产生的艺术表现力、视觉震撼力和美感将是非常强的。

  • 标签: 摄影构图 线条 应用 和光 摄影作品 艺术表现力
  • 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个经营了百余年的学科,它已经很成熟了,要在研究上找到一个新的生长点,也越来越难了。但是,这也并不表示这种新的生长点不存在。新的生长点的发现,关键还在于研究者是否具有新的眼光。赵普的新作《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从“书话”的角度,来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就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这部著作为我们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开拓了一片新鲜的天空。

  • 标签: 现代中国文学 书话 赵普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研究 生长
  • 简介:记者:知道自己获得郁达夫小说奖时的心情如何?邓一:我觉得挺开心的,获奖了,而且是郁达夫小说奖,而且是不知不觉获了一个奖。记者:那你眼中的郁达夫是什么样?邓一:我离郁达夫已经很久远了,在上世纪70年代,读过郁达夫的作品,一开始读到的就是《沉沦》。

  • 标签: 邓一光 代言人 郁达夫小说 城市 70年代 《沉沦》
  • 简介: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开篇就曾声明:"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确,离开乡村、农村,就无法理解传统中国社会、传统中国文化、传统中国人。但是当华夏大地近百年来不由自己地被卷入现代化大潮中,尤其是近三十多年来迅猛的市场化、城镇化浪潮冲击着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时,乡村的沦陷不可避免,因之酝酿而成的文化悲剧、人生悲剧俯拾皆是。

  • 标签: 《乡土中国》 中篇小说 乡村 传统中国社会 曹多勇 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