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众多国家发生了重大制度转型,以中国为代表社会主义国家转型引起了国际学者广泛关注.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空间投影,对其理解也必然要从制度转型深刻层面去加以认识.文章系统回顾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经历城市形态研究、实证主义方法、政治经济学分析等过程,揭示出其基本走向是转向对深层制度性因素关注.继而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制度转型三个根本方面,并概要性地阐释了其对城市空间影响,最后列举了相应一些重要研究领域和基本方向.

  • 标签: 制度转型 城市空间结构 社会空间统一 中国
  • 简介:环境解说和游客教育一直是西方旅游实践和理论研究热点问题,该领域现有的综述类文献也多以国外研究为重点。随着我国该领域研究文献大量涌现,有必要对其最新进展进行梳理。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大陆学者在环境解说和游客教育领域研究脉络和内容,主要包括概念体系、规划和设计、问题和对策、解说受众四个方面,并指出了研究薄弱环节,期望为提升这一领域理论与实践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环境解说 游客教育 研究综述 中国
  • 简介:伴随着城市迅猛发展,历史地块中古民居保护更新问题日趋严峻,与其紧密关联社会结构与邻里关系也随着物质空间蜕变不断异化衰退。研究以“微距城市”为视角和策略,以苏州天官坊区片为样本,洞察具体而近距城市历史环境及其问题,寻求差异化、精细化操作微观设计方法;对传统民居及其承载邻里关系与生活场景进行整体性控保操作,从而为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提供新视角与范式可能。

  • 标签: 微距城市 传统民居 微更新 控保改造
  • 简介:近年来,在遗产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开发矛盾愈加显现,遗产研究明显滞后于遗产实践发展需要。该文综述了20年来我国世界遗产(地)研究研究内容涉及遗产旅游、遗产价值和景观特征、遗产管理和制度、遗产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遗产营销和形象传播、遗产法律和教育、遗产研究方法和遗产保护技术等。研究进展划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拓展提升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研究特征。分析认为,旅游发展背景下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经营管理体系研究是今后遗产研究焦点,并提出相应研究框架和理论方法。

  • 标签: 中国世界遗产(地) 研究述评 旅游发展
  • 简介:已有景区门票定价研究大都从现实景区数据出发,建立门票价格、景区属性和社会经济指标的多元回归模型。然而这种计量研究,并没有从景区门票定价多目标性出发,也忽视了影响门票定价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关系。本文构建ISM模型分析影响景区门票定价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景区门票定价系统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并设定系统动力学方程。仿真结果显示,成本票价逐年下降并于2022年降至最低,而最终票价将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

  • 标签: 门票定价 旅游景区 ISM 系统动力学
  • 简介:研究吐鲁番A级景区空间格局对游客选择影响,先对吐鲁番A级景区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基于点状要素和线状要素缓冲区分析,之后对A级景区空间格局与游客选择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吐鲁番A级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集聚格局,并且景区靠近主要交通干道和交通节点,景区空间格局与游客选择存在着较强相关性.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吐鲁番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为该地区旅游开发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吐鲁番A级景区 空间格局 景区出现率
  • 简介:通过对贵州省安顺屯堡聚落田野调研和文献查阅,分析了安顺屯堡聚落地域环境特征,包括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社会环境特征,同时深入挖掘了在特殊地域环境下形成屯堡聚落地域文化,总结了包括喀斯特文化、军事防御文化、江南移民文化、传统汉族文化地域文化特征。

  • 标签: 安顺屯堡聚落 地域环境特征 地域文化特征 喀斯特地貌 江南移民文化
  • 简介:行为地理学与时间地理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在外饮食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文章在对广州居民在外饮食消费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从饮食消费频率、时段分布和消费持续时长三方面分析了广州居民在外饮食消费行为时间特征;在饮食消费行为空间分布上,提出了不同类型饮食消费行为圈层分布图和高低档次饮食消费行为空间带状图。最后进一步分析了与居民属性相关饮食消费行为时空间特征。

  • 标签: 饮食消费行为 时间特征 空间特征 广州居民
  • 简介:基于对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旅游目的地营销方面存在问题观察,本文探讨了与旅游目的地定位相关几个理论问题,旨在分析和澄清定位与品牌关系、旅游目的地定位目的、品牌定位与品牌形象关系、目的地形象形成原理以及旅游目的地定位原则,并就个别术语使用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 标签: 旅游目的地 定位 品牌化 品牌形象
  • 简介: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影响为当前历史地理研究前沿科学问题,而清代(1644-1911年)是研究开展最为系统、成果最为丰硕历史时段。本文从农业生产、经济、人口、社会动乱等4个主要方面梳理了清代气候变化社会影响研究进展,兼及同期重大气候事件和历史事件案例,总结了研究特点和优势所在(定量研究成果丰富、研究时空尺度多元、深入气候影响过程机理层面),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1)完善气候变化影响链条;(2)加强区域综合研究;(3)推动跨学科集成研究

  • 标签: 清代 气候变化 社会影响 研究进展 展望
  • 简介:旅游业良性发展离不开原住民支持和配合,旅游规划中必须考虑到原住民态度.认可还是否定,或者介于两者之间,不同态度形成背后隐含作用机制是相关研究重点.本文梳理了国外关于原住民对旅游态度研究,主要有3个关注点:第一,动态变化是原住民对旅游业态度基本特征;第二,历史、文化和成员社区归属感是影响原住民态度重要因素;第三,成本-收益分析是决定原住民态度关键.基于如上相关研究结果,本文对我国旅游规划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 标签: 旅游规划 原住民 态度 社会交换
  • 简介:新时代小城镇新发展,必须着力带动、服务、促进乡村振兴。强化小城镇连接乡村与城市和国内外市场枢纽地位,在市场信息、市场要素、商品流通等方面,小城镇要充分发挥乡村与城市之间高效率双向交流、流通中心作用。小城镇要用好本地资源和优势,开辟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新路径,发展新兴产业,把创新驱动战略落到基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实际出发,逐步引导农民进镇集中居住。小城镇要加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保护小城镇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使"乡愁"浓烈醉人。

  • 标签: 乡村振兴 小城镇建设 新战略 新发展
  • 简介:<正>本文系研究英国和美国学术传统对尼日利亚地理学所产生深远影响.如同英美地理学一样,尼日利亚地理学特点也是采用了多种模式.一些地理学家已将这些研究成果记载入英美人文地理学中.他们普遍认为地理学是以连续出现,不断更新,始终活跃许多思想流派为其特点.布伦德等人(1978)提出地理学演变模式包含了该学科发展史中基本要素.他们依照时间顺序归纳了四个方面的研究传统:人文环境、空间分析、行为分析及基本一结构模式.在地理学中采用生态研究方法是基于如下观点:即一个地区中自然现

  • 标签: 数量地理学 尼日利亚人 地理学研究 空间分析 深远影响 人文地理学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体系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研究内容由早期案例研究、基于属性世界城市排名,发展为对世界城市体系结构定量化分析。这些变化是与城市间关系数据日益丰富分不开,数据丰富也带动了世界城市体系研究方法日益丰富与完善。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城市体系研究定量化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对世界城市体系定量分析方法演化:由社会网络分析到链锁网络模型发展以及两种方法讨论和完善进行了梳理,并对两种方法异同进行了对比。最后结合中国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世界城市体系 定量 联系 社会网络 分析 链锁网络模型
  • 简介:旅游活动是一项审美实践活动。旅游者旅游审美偏好影响因素是什么?西方学界强调以照片为基础景观偏好(landscapepreference)研究,中国学界重视经验性思考,但至今未有共识性结论。数码相机普及使通过考察大众游客摄影动机与行为来研究其审美行为成为可能。本文以游客受雇拍摄法(VEP)为基础,提出了"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通过探测九寨沟、张家界、嵩山3个知名旅游地大众旅游者摄影动机与影响因素,研究检验了以往以照片为基础景观偏好影响因素部分结论,探索了"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在研究旅游审美方面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研究发现。

  • 标签: 旅游审美 游客受雇拍摄法 游客自愿拍摄法 景观偏好
  • 简介:中国是世界遗产最多国家之一,传承保护好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共同职责,但是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区域发展关系却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国际上运河保护发展有不少成功经验,加拿大里多运河和法国米迪运河等就是成功典型,其经验可概括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促进地方文化与运河文化深度融合、合理组织旅游交通线路、实施分区分级管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明确高效管理方式和职能分工。上述经验启示北京运河文化带保护发展应深入挖掘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其汇集成具有吸引力运河文化;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实现北京大运河对区域发展整体带动;科学划定运河文化带发展范围,实施分区管治;健全法律体系,坚持依法依规行政;完善政府管理机构,提高治理能力;建立多层次多尺度旅游线路,提高便捷性和互动性。

  • 标签: 中国大运河 文化带 通州 京津冀协同发展
  • 简介:一、引言2009年6月20至21日,2009’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学科专业组和中美两国大学旅游院校联盟联合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美国普渡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中佛罗里达大学、内华达大学、夏威夷大学,

  • 标签: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国旅游 上海师范大学 论坛会 教学指导委员会 综述
  • 简介:演化经济地理主要研究经济景观演化过程,其理论基础包括广义达尔文主义理论、复杂性理论与路径依赖理论。将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引入集群研究,运用微观-中观-宏观多尺度相结合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集群演化过程及其动力机制,打开集群内部“黑箱”。微观视角关注企业惯例及其区位行为如何影响集群演化过程与空间特征;中观视角关注集群知识网络结构特征、企业间知识联系,与网络演化过程;宏观视角关注集群系统演化路径与动力机制,以及集群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然而,由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与方法目前尚处探索阶段,将其应用于集群研究中仍存在不少局限。最后,结合中国产业集群现状,提出若干研究议题,认为未来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需要更加注重“演化转向”。

  • 标签: 演化经济地理 产业集群 演化多尺度分析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culturaltum)理论思潮,学者们格外重视对地理现象进行文化层面的解释,视觉分析(visualanalysis)等定性方法(qualitativemethods)得到较多应用。旅游是现代社会重要地理现象之一,旅游地视觉表征(visualrepresentation)成为“文化转向”思潮中最活跃研究议题。西方学者援引地理学、符号学、语用学以及社会批判学派等诸多理论,将旅游营销图片作为“文本”(text)进行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揭示出旅游地是一个想象空间这一本质,阐述其被社会性地构建(sociallyconstructed)过程和意义。国外同行相关研究工作对我们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旅游营销文本 地方 视觉表征 社会构建 文化研究
  • 简介:2011年2月19日到20日,在美国中南部阿肯色州州会小石城举行了"中国历史地理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藉以推广地理学在传统汉学界影响。本次会议由阿肯色州大学小石城分校(UniversityofArkansas,LittleRock)组织,得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英国、德国、白俄罗斯与美国等各地学者高度重视。19日全天开会,总共提交12篇论文,论点创新,时地跨越很广,从古代到当代,从华西北到华东南,收获相当丰富。主要演讲者是伊利诺斯州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Chicago)何特勒(LauraHostetler)和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包弼德(PeterBol)。20日上午包弼德举行颇有启示讲座,即关于"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教学实用。

  • 标签: 历史地理 地理视角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