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卧床时间对经皮肾脏穿刺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经皮肾脏穿刺术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根据术后卧床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腹带包扎穿刺点,沙袋加压后平卧8h,卧床24h;观察组术后腹带包扎后平卧6h,卧床12h,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舒适度。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腰背酸痛、失眠、排尿苦难及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缩短经皮肾脏穿刺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不但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会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经皮肾脏穿刺术 卧床时间 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目的:探讨在雷公藤合剂配合手关节操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按疾病活动度分层随机对照将60例合格受试者以1:1的比例分配到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雷公藤合剂(雷公藤、白芍、甘草)+手关节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观察12周。检测指标: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分别记录指关节压痛数(TJC)、指关节肿胀数(SJ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总体评分(GH)、疾病活动度评估(DAS28评分)。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比较,均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②治疗组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ESR、CRP在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8周、12周与治疗前分别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改善炎性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TJC、SJC、DAS28治疗后4周、8周、12周与治疗前分别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③炎性指标ESR、CRP分别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进行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间均有差异;DAS28、GH在治疗后12周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TJC、SJC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进行两组间比较,均P〉0.05,两组间无差异;④不良反应统计学无差异。结论:雷公藤合剂联合手关节操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在改善炎性指标方面起效快,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总体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DAS28亦提示在治疗后12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合剂 手关节操 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
  • 简介:目的:通过对AECOPD呼吸衰竭临床病例症状、体征等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得出该病证素、证候的分布,并分析其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以选用的症状、体征辨证素表,症状、体征对证素贡献度(权值)表为基准,计算症状、体征对相关证素的贡献度,根据标准选用达到或超过20的证素,得出常见证素;根据证素组合证候规律及临床实际组合证候,确定AECOPD呼吸衰竭临床常见证候,进一步分析中医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等。结果:1)AECOPD呼吸衰竭病位证素以肺出现频率最高(100%),其次为脾(81.32%)、心(72.29%)、肾(71.08%)等;虚性病性证素气虚出现频率最高(92.17%),其次为阳虚(72.29%)、阴虚(58.43%)等;实性病性证素痰出现频率最高(100%)、热(48.8%)、饮(48.19%)、血瘀(47.59%)等。AE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证候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21.69%),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16.27%),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15.06%)等。2)AE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脾肾不足痰蒙神窍证发生率最高(100%),且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整体偏高(9.7±3.3),病情严重。结论:AECOPD呼吸衰竭的证素以痰、气虚、阳虚、阴虚、热、饮、血瘀等为主,期间常互相联合,易侵袭肺、脾、心、肾等脏,主要证候表现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等,其各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呼吸衰竭 证素 中医证候 胃肠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对实验性心肌痛大鼠心肌和下丘脑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心肌痛组(M组)、电针组(E组),每组7只.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体重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观测心肌组织的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心肌和下丘脑P2X3受体及β-肌动蛋白(β-actin)蛋白表达,比较各组P2X3受体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C组的体重增长较少,与N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E组的体重增长较N组和C组显著降低(均P<0.01);E组的体重增加比M组的明显升高(P<0.01).M组、E组的行为学表现较N组和C组显著增加(均P<0.01);与M组相比,E组的行为学表现都明显下降(P<0.01).N组和C组的心肌细胞排列致密;M组可见严重的心肌细胞萎缩以及代偿性肥大和大面积的结缔组织增生现象;E组可见轻微的细胞肥大和结缔组织增生.M组心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C组(均P<0.01);E组心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M组(P<0.01),M组下丘脑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C组(均P<0.01);E组下丘脑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M组(P<0.01).结论电针“内关”可能对P2X3受体介导的心肌痛信息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电针“内关”镇痛的机制.

  • 标签: P2X3受体 心肌痛 内关
  • 简介: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病机,研究其对甲型H1N1流感病情趋势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多中心结合的方法,收集2009—2012年(时间段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4家医院的甲型H1N1流感246例患者资料,填写临床观察记录表,按照"证候辨证素量表"录入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采用证素辨证法得出甲型H1N1流感的四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就诊时246例患者有表、外风、热、湿、寒、阴虚、痰、肺、气虚、阳亢、脾、阳虚、肝、血虚14种证素,病位证素肝,其风热犯表证比风寒束表证表现明显(P〈0.05),而病位证素脾,其风寒束表证比风热犯表证表现明显(P〈0.05)。风寒束表证和风热犯表证在证素阴虚、阳亢中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甲型H1N1流感以风邪为主导,寒热并存,可兼湿邪。可伤及肺脏,可造成气虚,风热毒邪易伤肝,可致阴虚阳亢,而风寒毒邪易伤脾。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证素辨证 前瞻性研究 发病病机
  • 简介:目的:研究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发挥同伴反馈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二年级本科生70名,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调研;调研结果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评分。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提出4条适合中国学生同伴反馈的改进措施;运用于写作教学实践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写作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适合我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同伴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质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英语写作 教学改革 传统文化 同伴反馈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上巨虚穴、尺泽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不同器官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含量及结肠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及肺经合穴尺泽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上巨虚组及尺泽组,每组7只。采用乙酸灌肠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于造模后第3天起,上巨虚组电针双侧上巨虚穴,尺泽组电针双侧尺泽穴,每次15分,每天一次,频率2/100Hz,连续治疗7天;其余两组只抓取、束缚,不做治疗,每次15分,每天一次,7天后取材。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结肠TNF-α的含量;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1)TNF-α的含量:结肠组织中,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上巨虚组、尺泽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0.05),两治疗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肺脏中,尺泽组TNF-α含量显著低于上巨虚组(P〈0.05),其他组间则未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2)结肠与肺的比值,上巨虚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尺泽组(P值均〈0.05),其他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3)模型组大鼠结肠光镜观察可见溃疡形成和炎症,上巨虚组和尺泽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其中上巨虚组减轻更为明显。结论(1)上巨虚和尺泽分别作为肺经的合穴和大肠的下合穴,均可降低TNF-α在结肠中的含量,有效阻抑UC所致的结肠炎症反应及改善结肠粘膜的病理改变,为“合主逆气而泄”、“合治内府”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2)上巨虚与尺泽作用的特异性靶器官可能不同,上巨虚对肠源性腹泻更有效,而尺泽对于肠炎引起的肺部损伤较上巨虚更有优势。

  • 标签: 电针 上巨虚 尺泽 溃疡性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基于“火毒”病机观察急性脑梗死重症大鼠皮层的核转录因子KB(NF-KB)、c-fns蛋白表达及中药干预效应。方法以Longa的方法略作改良制作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选择Bederson评分〉2分的重症急性脑梗死大鼠,对照单纯扶正方药及单纯解毒方药,观察扶正解毒方药对急性脑梗死重症大鼠的宏观表征、NF-KB、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假手术组脑组织细胞核明显呈淡淡的浅棕黄色,模型各组细胞核着色呈现明显的棕黄色,以缺血24小时-48小时为主要变化,给予扶正药、解毒药和扶正解毒药后,神经核着色较浅,其中以扶正解毒药改善效果较为明显,各药物组着色仍比假手术组明显。脑组织细胞浆呈现相同趋势;(2)缺血各模型组大鼠,缺血侧c-fos和NF-K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扶正药和解毒药治疗组c-fos和NF-KB在缺血24小时-48小时时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扶正解毒药治疗组在缺血各时间点c-fbs和NF-KB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重症急性脑梗死大鼠的NF-KB、c-fos蛋白明显升高;扶正解毒中药治疗重症脑梗死大鼠可能与调节NF-KB、c-fos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核转录因子κB蛋白 C-FOS蛋白 火毒
  • 简介:[目的]观察癌痛消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Bel-7404肝癌细胞的体外抗癌作用.[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MTT法从细胞水平评价癌痛消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观察癌痛消对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癌痛消剂量在25mg/ml,50mg/ml,75mg/ml,100mg/ml范围内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SMMC-7721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能使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及Bel-7404G-G1期比例增加,同时降低G2/M期细胞数目,呈浓度依赖性,其作用强度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癌痛消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能使人肝癌细胞停留在G0-G1期,其抑瘤效果呈浓度依赖性,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存在正相关.

  • 标签: 癌痛消 肝癌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两种方式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探讨宫颈癌的中医病机与疗法。方法将98例确诊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化疗方式不同分为介入性动脉化疗组(治疗组)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各49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近期白细胞(WBC)、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变化以判断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结果接受化疗后两组病例的WBC、CD3+、CD4+及CD8+值均有明显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组CD3+、CD4+及CD8+值三项指标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性动脉化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在保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方面优于静脉化疗的治疗。

  • 标签: 动脉化疗 静脉化疗 宫颈癌 细胞免疫
  • 简介:中医方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是中医药学术的关键问题,为促进世界各国(地区)在方药量效研究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境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资源,搭建方药量效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和推动该领域学术发展,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批复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将于2014年10月19日在中国北京召开,同期召开“第二届国际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

  • 标签: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国际学术交流 量效关系 专业委员会 合理应用 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