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用532nm激光光凝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根据临床分期分为对照组(PDR分期)和观察组(PPDR分期),所有患者应用532nm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提高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改善率。结果观察组跟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提高率更高,P<0.05;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改善率更高,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用532nm激光光凝的可行性高,其中,在PPDR分期早期治疗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更好改善视力和眼底荧光造影结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32nm激光光凝 可行性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将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用于颅面骨骨折诊断中,对其价值及优势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颅面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三维重建,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0例颅面骨骨折患者中,均行常规CT薄层轴位扫描,做冠矢位三维成像后,显示颅面部骨折呈连续性中断,存在移位、粉碎等现象。其中诊断出上下颌骨折6例,眼眶骨折2例,颧骨骨折3例,鼻骨骨折7例,蝶骨骨折11例,上颌窦骨折1例。软组织挫伤1例,软组织挫伤并局限性积气2例。结论对颅面骨骨折患者而言,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价值较高,经MPR、SSD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颅面骨骨折患者骨折部位、范围、骨块移位、骨折类型等,可为临床诊断疾病、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值得应用。

  • 标签: 16排螺旋CT扫描 三维成像技术 颅面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三组,每组100例,研究组1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2优泌林3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采取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三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患者治疗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1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100.00%,研究组2为99.00%,均高于对照组93.00%,P<0.05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1与2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患者治疗满意率为100.00%,研究组2为99.00%,均高于对照组92.00%,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优泌林30R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均效果良好,且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满意度高,可见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优势,可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二甲双胍 甘精胰岛素 优泌林30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原发性小肠肿瘤治疗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在我院选择8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n=40)和腹腔镜组(n=40),开腹组患者进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为与开腹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原发性小肠肿瘤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减少手术切口,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 原发性小肠肿瘤 优势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眶上外侧入路在前颅窝底脑膜瘤神经外科治疗中的优势和意义。方法在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有50例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采取了眶上外侧入路进行切除,回顾所有患者的临床情况和手术后症状的改善,将其进行讨论分析。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患者有46例,Ⅱ级切除患者有4例;WHO(中枢神经系统脑瘤分类及分类)Ⅰ级有48例,WHOⅡ级有2例。手术后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的例数为精神疾病患者10例,癫痫症患者8例,脑水肿患者2例,血钠过少患者6例,身体发热的患者有5例。无患者出现伤口感染、脑脊液鼻漏和死亡的现象。将50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经影像学检测均无复发现象。结论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对患者身体损伤小,肿瘤切除干净,术后无复发性,且恢复性好,在临床上有较大研究意义。

  • 标签: 眶上外侧入路 前颅窝底脑膜瘤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对非优势半球颞叶脑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的效果的研究。方法纳入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入院的非优势半球颞叶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明确,且头颅MRI示非优势半球单一病灶)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例。对照组仅按正常脑梗死路径治疗,干预组在按照临床路径治疗的同时服用舒肝解郁胶囊2粒bid,于治疗前1天、第5天、第10天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结果两组量表评分均高于正常,治疗前1天两组HAMD-17评分(对照组22.1±4.8;干预组22.5±5.7)、HAMA得分(对照组22.3±3.4;干预组22.9±3.6),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天,两组患者的量表评分HAMD(对照组21.5±4.2;干预组22.5±4.6)、HAMA(对照组21.7±3.6;干预组22.4±4.3),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的量表评分HAMD(对照组20.8±4.8;干预组16.2±3.9)、HAMA(对照组22.1±3.8;干预组13.1±2.9),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s)。结论非优势半球颞叶脑梗死患者早期均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该类患者情绪症状在急性期(5天)不明显,在亚急性期(10天)情绪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脑梗死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一站式检查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中一次性注射造影剂和分两次注射造影剂检查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的方法优劣与价值。方法对100例疑似PE患者分两组行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CT血管成像技术。Ⅰ组50例采用一次性注射适量的碘普罗胺,在平主动脉弓处的上腔静脉触发扫描肺动脉,在肺动脉扫描后延迟80S后从髂棘到下腔静脉入口处进行下腔静脉扫描,肺动脉扫描后延迟180S后从髂棘上10CM开始到踝关节扫描双下肢深静脉。Ⅱ组50例患者先注射40ml碘普罗胺行肺动脉扫描后,再根据体重注射适量的碘普罗胺85S后下腔静脉扫描,180秒后扫描双下肢深静脉。两组全部20例患双下肢深静脉、下腔静脉联合肺动脉CT血管成像全部图像拆薄到层厚为1.mm,间距为1.mm,在工作站进行重建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三维重建的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及表面重建。结果除Ⅱ组中有4例肺静脉显影浓度超过肺动脉需要重做外,其余两种方法96例患者目标血管均显影良好。Ⅰ组肺动脉CT值大于200HU,存在肺动脉及肺静脉同时显影的情况但肺动脉均比静脉CT值高,不影响诊断及动脉血管图像重建。Ⅱ组肺动脉CT值大于165HU,其中6例肺静脉基本不显影,3例动静脉同时显影,但肺动脉均比静脉CT值高。两组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CT值大于120HU,其内血栓CT值小于70HU,目标血管与血栓的密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站式行肺动脉、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CT联合成像技术的两种方法在目标血管显示上均能达到诊断要求,而一次性注射造影剂法比分两次注射更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可作为疑似双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 标签: 下肢 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 肺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层CT应用神经系统数字减影CT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及局限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注入对比剂进行CTA检查。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64排CTA检查出颅内动脉瘤24例,误诊1例,符合率为92.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大,没有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P>0.05)。结论64层CT应用神经系统数字减影CT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颅底骨骼伪影的影响,缩短图像处理时间,提高图像质量,便于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数字减影CT技术 颅内动脉瘤 诊断 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