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振动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106例慢阻肺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53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振动痰护理,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23%(51/5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1.13%(43/53),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6MWT、SGRQ评分无对比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6MWT明显高于参照组,SGRQ评分中的活动能力、症状、疾病影响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将振动痰护理应用于慢阻肺患者护理当中,能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提升运动耐受性、生活质量,效果肯定,故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慢阻肺 运动耐受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振动痰机配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的10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签模式分两组,Ⅰ组(n=50)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Ⅱ组(n=50)同时配合振动痰机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不同治疗阶段的痰量进行比较与评估。结果Ⅰ组与Ⅱ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依次是76.0%与94.0%,Ⅱ组临床疗效对比Ⅰ组占优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痰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治疗后1、3d在痰量上较Ⅰ组均显著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使用振动痰机配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且可促进痰液排出,值得推荐。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振动排痰机 雾化吸入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胸部自拍联合扣背辅助痰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12月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痰组施行胸部自拍联合扣背辅助痰护理。比较两组满意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症状得到控制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24小时痰;护理前后肺部功能状态、血氧饱和度、氧分压;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综合痰组满意评分、肺部功能状态、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症状得到控制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24小时痰、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常规组有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胸部自拍联合扣背辅助痰护理效果明显,提升了满意度。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胸部自拍 扣背辅助排痰护理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双源CT64普通胸部扫描与Flash扫描的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64普通扫描组和Flash扫描组,进行胸部扫描并详细记录患者扫描时间、CTDIvol及DLP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模式之间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200例病人两组间的年龄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种扫描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Flash组扫描时间对比普通CT组扫描时间缩短了65.12%;两种扫描方式的检查辐射剂量指标CTDIvol、DLP、ED相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lash扫描技术不仅使时间分辨率得到提高,还使辐射剂量得到显著降低,对于不合者的老年患者及婴幼儿患者提供了新的扫描模式。

  • 标签: 双源CT Flash技术 辐射剂量 普通技术 胸部
  •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方便、高效、经济的通畅呼吸的治疗方法。方法A组为常规治疗,同时用3%氯化钠溶液(以下简称高渗盐水)4ml,加万托林0.25ml,泵雾化吸入。B组为常规治疗,同时用0.9%氯化钠溶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4ml,加万托林0.25ml,泵雾化。结果(1)两组症状缓解时间A组,平均10天;B组,平均12天。结论在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过程中,A组痰液消失时间和咳嗽、气喘缓解时间比B组短。说明高渗泵雾化是一种方便、高效、经济的通畅呼吸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高渗盐水 泵雾化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脉搏指示连续心血量监测(PICCO)指导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ICCO体液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液体复苏6h和24h液体入量和患者入住ICU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液体复苏6h液体入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24h液体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搏指示连续心血量监测指导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容量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高容量血液滤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32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细胞型肝癌与局灶性结节增生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将肝细胞型肝癌患者作为A组,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作为B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CT灌注值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对于A组患者的病灶实性部分的HAP和HPI等部分的内容,其要明显高于灶周等位置处,且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B组患者,其病灶实性部分的HAP和HPI等数据要远远低于其远处肝组织等,且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CT灌注成像技术,其能够更好的对肝癌以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疾病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灌注成像 肝细胞型肝癌 局灶性结节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环负反馈控制模式在术后管道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择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管道护理中开展闭环负反馈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管道滑脱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管道滑脱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3.04%,护理满意度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术后管道护理质量控制中开展闭环负反馈控制能够有效规避管道滑脱风险,促进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提升,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闭环负反馈控制 手术患者 术后管道护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通过对1例重症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细心护理,患者未发生管道相关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等护理并发症,较好的配合了临床治疗,有效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管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警标识在腹部手术患者腹腔引流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腹部手术患者118例,术后均行腹腔引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59例患者实施预警标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管道堵塞率(0.9%)、管道打折率(2.3%)、管道脱落率(0.5%)、更换时间延迟率(1.8%)、管道判断失误率(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11.1%)、(3.2%)、(7.4%)、(5.5%),观察组管道识别准确率(99.5%)、健康知识知晓率(94.9%)、行为依从率(96.6%)、患者满意度(9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3.5%)、(72.9%)、(78.0%)、(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警标识可显著降低腹部手术患者护理隐患及缺陷的发生风险,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预警标识 腹部手术 引流管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管道护理不良/缺陷事件发生中作用,以提高管道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步骤,把握现状,分析原因,目标设定,实施PDCA对策,确认效果,比较活动前与活动后管道护理不良/缺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管道护理实施品管圈活动使得不良/缺陷事件例数从353例降低到97例,低于目标值106例,达标率为103.64%,进步率为72.5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管道护理不良/缺陷的发生,可以提高管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管道护理 护理不良/缺陷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振动痰在儿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16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4例,两组均以抗炎、止咳、解痉、氧疗、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后再用振动痰机辅助痰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后联合振动痰机辅助痰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效果好,能提高疗效,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适宜推广应用。

  • 标签: 雾化吸入 振动排痰 毛细支气管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前癌管脓肿切开脓后生理盐水和聚维酮冲洗换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30例耳前癌管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生理盐水组(n=15)及聚维酮组(n=15),生理盐水组患者切开脓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换药,聚维酮组患者切开脓后采用聚维酮进行冲洗换药,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接受治疗之后,聚维酮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时间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聚维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在耳前癌管脓肿切开脓后冲洗药物的选择方面,采用聚维酮进行冲洗换药,患者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能够明显缩短换药时间,降低并发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耳前癌管脓肿 切开排脓 生理盐水 聚维酮 冲洗换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螺旋CT扫描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统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采用双螺旋CT扫描造影三维重建诊断的泌尿系统病变患者6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双螺旋CT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结果66例患者经双螺旋CT扫描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输尿管良性狭窄32例,占48.48%;肾盂输尿管癌14例,占21.21%;膀胱癌3例,占4.55%;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8例,占12.12%;肾盂输尿管结石9例,占13.64%;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临床诊断证实,符合率100%,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均具有代表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螺旋CT扫描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图像清晰、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双排螺旋CT 扫描造影 三维重建技术 泌尿系统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泪小管挤压脓法与泪小管切开术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断泪小管炎38例(3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后随访情况。结果经泪小管挤压脓法的患者为25例,其中13例(52%)经1次治疗后痊愈,10例(40%)经至少3次治疗后治愈,2例(8%)治疗多次均复发,改行泪小管切开术;行泪小管切开术均为合并慢性泪囊炎患者,共13例,手术后全部治愈。结论泪小管挤压脓法简单易行,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泪小管炎 泪小管切开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胸部X线平片与64螺旋CT扫描在诊断慢性肺气肿疾病中的应用状况,并对比分析。方法此研究中所研讨的78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3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气肿疾病患者中挑选而出,回顾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78例患者均接受胸部X线片和64螺旋CT检查,对比总结分析其诊断检查结果。结果从螺旋CT和X线平片检查结果上来看,慢性肺气肿疾病严重程度分级为0级、1级时,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疾病程度为2级和3级患者上,所检出结果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检查慢性肺气肿疾病时可考虑给予64螺旋CT进行确诊,此检查方式和胸部X线平片检查方式进行对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推广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64排 胸部X线片 螺旋CT 慢性肺气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气道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痰效果及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接受常规气道护理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针对性气道护理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痰效果,并统计对比其VAP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每日痰量、住ICU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0)、死亡率(3.13%)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气道护理,可促进患者痰,减少VAP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针对性气道护理 排痰 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风险评估表在外科住院患者管道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制定导管风险评估表,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做到准确评估。对高风险患者,及早实施预防监控措施,包括妥善固定导管,适当约束肢体,有效镇静镇痛,规范高风险护理操作,强化患者防脱管意识,加强舒适护理。结果实施规范化导管风险评估后,各种导管滑出率下降,护理质量提高。结论对外科住院患者的管道管理采用导管风险评估后,可有效降低管道脱管率。

  • 标签: 导管风险评估表 管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及管道脱落中的效果。方法笔者对我院产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收治12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新生儿接受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输液留置针脱落、胃管脱落、氧管脱落、抓脱管道导致皮肤损伤以及皮肤抓伤等问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其皮肤抓伤及管道脱落发生率的降低,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 皮肤抓伤 管道脱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回授法在管道护理小组预防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5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授法实施前后划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方案以及回授法之下的管道护理管理方案。统计并对比两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授法在管道护理小组预防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预防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回授法 管道护理小组 非计划拔管 应用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