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股浅静脉反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对急性脑卒中相关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挑选我院70例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研究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对病人病情的缓解状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时间、细菌清除率以及退热时间等都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对于缓解病人的病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静脉滴注 急性脑卒中 相关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存在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对80例患者进行100次导管内以肝素为主的护理方式。结果在100次常规置管护理中成功率为92%,在进行透析时其血流量满足治疗的要求,且患者不存在皮疹、发热、栓塞和出血等情况,中心静脉导管出现血栓和纤维鞘几率低。结论严格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置管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透析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血栓 纤维鞘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护理干预前后各两年时间内住院病人行妇科肿瘤手术后DVT发生例数及率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结果护理干预后DVT的发生率较护理干预前DVT的发生率低(X2=1.049,p﹤0.05)。结论及时、系统、正确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肿瘤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骨科下肢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患者术后,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1例于术后2天出现患侧下肢肿胀,立即进行彩超检查发现股深、浅静脉均出现栓子,经进行抗凝治疗后血栓消散,症状好转。5例出现下肢肿胀。对照组5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出现下肢肿胀,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2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出院前)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稳定其情绪,增强对手术的治疗信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从静脉的选择、留置针的选择、穿刺方法、冲管和封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护理多方面综述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应用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期间因病需静脉输液小儿94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47例,分别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法(观察组)和传统护理法(对照组)两种不同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儿护理后穿刺配合情况、穿刺后疼痛评分和啼哭时间以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较配合80.9%明显高于对照组19.1%,一针穿刺成功率85.1%明显高于对照组21.3%,Wang-Baker量表2.19±0.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67±0.82分,穿刺后啼哭时间<30s78.7%明显高于对照组19.1%,家属非常满意率89.4%显著高于对照组42.6%。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临床效果较好,小儿配合度高,家属满意率也较高,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法 传统护理法 小儿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全程干预,探讨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方法通过对78例手术中,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地改进措施,并对预防措施落实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发生率由6%下降至0。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全程落实预防措施,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原代培养的方法,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健康剖宫产新生儿脐带15-20cm,2h内用0.1%II型胶原酶37℃孵育12min得细胞,用改良M199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管腔形成实验观察细胞传代后小管形成能力变化。结果采用0.1%II型胶原酶灌注法及改良培养基可相当数量、细胞形态良好的HUVECs,利用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得到纯度大于99%,且传代后管腔形成能力与原代细胞无差别(P<0.05)。结论用0.1%II型胶原酶分离方法和改良的M199培养基可得到数量多、形态好、功能稳定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成功构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

  • 标签: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分离 鉴定
  • 简介:摘要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最常用的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然而受血管条件及患者病情的限制,一些患者需要留置静脉双腔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具有无心肺再循环,非透析时间不增加心脏负担的优势,随着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中心静脉插管感染(CVC-RI)发生情况明显增加,已经成为影响临床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有资料显示,有超过50%的血液透析患者菌血症与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有关。造成感染的主出刊要因素为导管留置时间长、插管部位监测不到位、护理操作不规范等,实施全面防控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

  • 标签: 基础医院 血透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 简介:摘要胺碘酮有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中静脉输液易引起所致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本文针对消炎止痛膏治疗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通过长期观察,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消炎止痛膏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骨科大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我科38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质料进行回顾总结护理经验。进行有效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尽早实施骨科手术后尤其是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治疗,尽早采取一般预防、功能锻炼、药物预防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率。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胃镜下钛夹夹闭出血点,比较两组患者72小时的止血率。结果治疗组的止血率为98.25%,对照组的止血率为66.67%,治疗组的止血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率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镜 钛夹 非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静脉输液规范化培训在提高儿科输液质量方面的应用,探求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本院自2013年3月起,实行小儿静脉输液规范化培训,针对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一年来儿科输液质量,在科室内进行跟班调查及效果评价。结果在儿科开展静脉输液规范化培训,护理技术得到了提高,患儿安全得到了保障。结论进行小儿静脉输液规范化培训,丰富技术内涵,对增加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以及加快儿科静脉输液专业化进程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规范化培训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所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份—2014年8月份接诊的26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深静脉血栓所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患者实行预防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临床研究可以得知,26例患者在经过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所形成的预防护理中,所有患者均未患者出现血栓,2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痊愈率高达96.2%。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出现血栓的几率,提高患者康复率,加快患者康复时间。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用于中心静脉置管穿刺部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按随机抽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38例,每周换药两次,换药时用0.5%碘伏消毒中心静脉置管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待干用透明敷料粘贴。试验组142例,换药消毒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使用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喷洒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5%。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26%(5%比26%,P<0.05)。结论长效抗菌材(JUC)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预防感染,与传统换药比较使用方便,持久抗菌、能有效隔离创面、增加患者舒适度,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洁悠神 中心静脉导管 预防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介绍静脉留置针在180例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包括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穿刺方法、封管液的选择、留置时间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等。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呼吸科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中双源CT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疑似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给予CT下肢静脉血管成像联合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2-5天后给予DSA下肢深静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分析CT和血管造影图像并比较。结果42例疑似患者中,经血管造影发现36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9例肺动脉栓塞;CT发现30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9例肺动脉栓塞。下肢静脉栓塞CT以静脉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为表现。23例患者体现为横轴位上充盈缺损,23例患者的静脉管腔在CPR、MIP、VR图像中显示狭窄和中断,6例有双轨征表现。结论双源CT可以同时完成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成像,具有扫描快,范围广,图像重组简单、快捷,有利于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双源 CT 血管造影 下肢静脉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20例手足口足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和抗病毒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52/60)(P<0.05);此外,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2±0.5)d、皮疹平均消退时间(3.1±0.3)d、溃疡平均愈合时间(3.7±0.6)d、平均住院时间(5.5±1.1)d与对照组(3.6±0.7)d、(5.3.±0.6)d、(4.9±1.0)d、(6.8±1.3)d比较(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替代等双重效果,能够加速患者的退热,促进患者皮疹的消失和溃疡的愈合,加速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 儿童 手足口病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在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全部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后行PCIA。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地佐辛+舒芬太尼组(DS组),每组29例。观察记录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评分(Ramsay)及不良反应。结果DS组VAS评分和Ramesay评分低于S组(P<0.05),D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PCIA,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地佐辛 舒芬太尼 自控静脉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