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奥曲肽治疗,实验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其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比参照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酶可有效缓解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奥曲肽 凝血酶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和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和血压、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8%,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血压和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显著,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值得研究。

  • 标签: 吲达帕胺 氨氯地平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肠外营养的基础上两种不同喂养添加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46例早产儿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给予肠外营养喂养,根据不同肠内喂养添加量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后给予30ml/(kg·d)基础量而后逐日递增,对照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后给予20ml/(kg·d)基础量而后逐日递增,测量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睡眠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增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早产儿睡眠时间为(18.6±2.6)h/d。两组新生儿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肠外营养联合30ml/(kg·d)的肠内喂养添加量可以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及智能的发育。

  • 标签: 肠外营养 肠内喂养 早产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应用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应用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一年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两组药物对于冠心病患者体征指标情况均有良好改善效果,但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冠心病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使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皆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入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对照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作比较。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该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吲达帕胺 氨氯地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选取12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验方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参照组有60例,采用单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研究组有60例,予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分析数据,研究组阳性率为(18.33%)、阴性率为(81.67%),参照组阳性率为(38.33%)、阴性率为(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电生物反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医院诊治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14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可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各7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脑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基本的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组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效率为98.16%,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效率为72.64%,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使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有了较高的提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在临床上的治疗效率。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精神分裂症 迟发性运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