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经皮椎间镜超声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取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38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均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观察38例患者的疼痛,焦虑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3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伤口感染发生。1例患者术后复发。术后患者疼痛,焦虑,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使经椎间镜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达到预期效果。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经验
  • 简介:患儿,女,10岁,平日无明显不适,因感冒在外院查体偶然发现心前区杂音来我院就诊.查体:发育良好,无紫绀,心律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连续金属样杂音.X线检查:心脏略向左扩大.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轻度增大.大动脉短轴切面彩色多普勒显示肺动脉内可见源自降主动脉的双期花色左向右分流信号;连续多普勒显示为阶梯状双期连续频谱,收缩期最大分流速度497cm/s.左心室短轴二尖瓣口水平切面,舒张期二尖瓣开放呈现两个分离的椭圆形孔口,左右排列,呈"∞"形,右侧瓣口稍大,左侧瓣口稍小.心尖四腔切面(图4、动态图1),舒张期于二尖瓣位置可探及两个分别开放的房室瓣口,开放幅度尚可;彩色多普勒显示(动态图2)于舒张期可见两束红色血流自二尖瓣两个孔口进入左心室,收缩期于左心房可探及来自两个孔口的微量反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舒张期左右两个二尖瓣孔口的血流速度分别为124cm/s及100cm/s.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动脉导管未闭;(2)二尖瓣畸形-双二尖瓣.

  • 标签: 双孔二尖瓣畸形 动脉导管未闭合 超声心动图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 彩色多普勒 左心室短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镜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78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间镜髓核摘除治疗。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手术前后患者腰腿痛评分、ODI指数;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腰腿痛评分、ODI指数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腰腿痛评分、OD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镜髓核摘除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腰腿痛,改善腰椎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椎板开窗与椎间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椎板开窗术治疗)与观察组(30例,给予椎间镜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患者,显性失血量更多(P<0.05),但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来说,椎间术镜更具微创性,但手术时间长,要做好针对性的止血工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隐性失血 椎板开窗术 椎间孔术镜 失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行经皮椎间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在干预前后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并比较,检测两组的术后VAS评分并比较,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并比较,调查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比较示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比较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VAS评分方面比较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方面比较示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分析经皮椎间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镜髓核摘除术。应用改良Macnab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均随访6个月,优良率为93.75%(45/48)。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的ODI指数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经闭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处理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我院收诊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Burch术治疗,观察组接受TVT-O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手术的处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总占比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中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半年复发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施TVT-O治疗效果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以计算机序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0例/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性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经皮椎间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结果P值<0.05。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镜治疗可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当的近期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疼痛评分 功能障碍评分
  • 简介: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与非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的单孔腹腔镜与标准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非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的相关数据,比较内容为手术时间、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瘢痕等。结果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时间(71min)长于非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7min)。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非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样安全,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两者无明显差异,但单孔腹腔镜切口疝形成(1.7%)及手术瘢痕(3.1分)明显优于非单孔腹腔镜组(4.26%与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术式同样安全,且术后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间 瘢痕形成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为行椎间镜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提供优质手术室护理的总体效果。方法:研究行椎间镜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90例,就诊时间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对比分析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优质手术室护理(研究组)的各个指标。指标为: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V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护理前的V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数值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的V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显著(P<0.05);且与对照组的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的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良好,为P<0.05。结论:为行椎间镜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能发挥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 标签: 椎间孔镜术 腰椎间盘突出 优质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镜(PTED)技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采取单、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效用价值。方法:将66例自发性气胸且行肺大泡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列入实验,根据手术方式的区别利用摇号方式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前者沿用双胸腔镜切除术,后者实施单孔胸腔镜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情况。结果: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肛门排气、引流管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同时术中出血量较低,VAS评分在各时间点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自发性气胸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采取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可明显降低对患者创伤,大大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对患者康复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单双孔胸腔镜 肺大泡切除术 自发性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腰椎间盘脱垂患者经椎间镜手术(PTED)后行MRI检查评估其手术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经椎间镜手术(PTED)治疗的腰椎间盘脱垂50例,均为L45、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脱垂,单侧临床症状。使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患者经PTED术后复查MRI影像资料,分析患者MRI图像表现,对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恢复情况、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残留纤维环、髓核对相应脊神经硬膜外压痕值及椎间盘还纳值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治疗前VAS评分是7.23±1.03(分),治疗后是2.54±0.45(分),(t=3.472,p=0.036),结果有差异。(2)术前与术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压痕纵轴值明显缩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腰椎间盘脱垂 PTED MRI
  • 简介:【摘要】目的 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改良经腰椎椎间椎体间融合术应用效果探究。方法 自2019年度1月至2021年度12月选择22例因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纳入本次调研病人均采用改良经腰椎椎间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总结与探究治疗前、治疗后疼痛评分、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等。结果 (1)治疗前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明显低于治疗后,(P

  • 标签: 老年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改良经腰椎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椎间镜与显微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 法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对象,共80例,40例患者应用显微镜手术治疗,为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经皮椎间镜治疗,视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 显微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设计并制造一款多功能消毒置物车,以提高医疗器械的消毒效率和安全性。[方法]改良后将使用后的电致透药治疗仪用75%酒精擦拭后放置在条栅状消毒置物车层板上,电极、热磁疗外套、绑带等治疗仪附件缠绕在旁边的两根小圆柱之间通风晾干8小时,开启紫外线灯管照射30分钟,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结果] 在实验组中,改良后经过75%酒精擦拭、通风晾干和紫外线照射消毒的治疗仪及附件显示出100%的合格率;改良前仅通过75%酒精擦拭、普通叠放通风晾干的治疗仪及附件的合格率仅为60%。[结论]自制多功能电致透药治疗仪消毒置物车具有良好的通风透气效果,且每层紫外线的灯管照射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 标签: 电致孔透药治疗仪 自制多功能消毒置物车 热磁疗外套 条栅状消毒置物车 交叉感染
  • 简介:我科于1986~2004年共收治小儿膝外翻伴髌骨半脱位16例,其中外伤致边缘性骨桥形成,部分骺板早闭8例,均为单侧.采用髁上截骨,边缘骨切除游离脂肪填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就其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截骨 膝外翻 脂肪填塞 切除 股骨髁 治疗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观察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对口引流保留皮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复杂性肛瘘切开手术,观察组患者开展对口引流保留皮术。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对口引流保留皮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能够保障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痊愈时间,以此减轻患者痛苦,节省患者治疗费用,保障患者预后质量。复杂性;肛瘘患者;对口引流保留皮术;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SD大鼠动物实验,比较常规DIEP皮瓣及血流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的疗效,从而得到Flow-through后对皮瓣的成活面积及成活质量是否存在不良影响,以便指导临床工作,同时有效地推动重建机理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高创伤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健康的SD大鼠20只,进行随机分配为A、B两组,每组10只。①A组为常规DIEP皮瓣组:常规游离DIEP皮瓣,只携带一个皮穿支供血,腹壁下动脉远端予以常规结扎。以此模拟常规DIEP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某处皮肤软组织缺损。②B组为血流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组:常规游离DIEP皮瓣,只携带一个皮穿支供血,腹壁下动脉远端不予以结扎。以此模拟血流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游离移植,既修复四肢某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又修复主要动脉缺损重建患肢血液循环。分别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于皮穿支供血进行测量并记录术前及术后6 h,1 d,3 d,5 d,7 d,2周,3周血流参数;采用激光多普勒超声测量皮瓣血流灌注值(PU)。结果 :两组皮瓣的血流动力学比较: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成活面积A组(49.62± 0.81) cm2,B组(50.21± 0.64)cm2。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穿支点射血分数较常规DIEP皮瓣降低,同时皮瓣灌注量略减少,但灌注量的减少并没有影响皮瓣的成活面积及成活质量,反而有利于皮瓣成活质量的提高。另外,通过血流接式在增加皮瓣成活质量同时,重建了远端的血液循环,达到了一举两得双重效果。

  • 标签: SD大鼠,DIEP皮瓣,血流桥接式(Flow-through)DIEP皮瓣,成活面积及质量